藝術中國

中國網

高阿申批收藏家自作聰明 收藏界需要經紀人

高阿申批收藏家自作聰明 收藏界需要經紀人

時間: 2010-11-05 20:21:13 | 來源: 青年報
收藏 >

 

 

2010上海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今日揭幕。本報昨天先期專訪了已獲邀與會的著名陶瓷收藏家、鑒定家高阿申。這位看多了這個行當各種購假慘劇的老鑒定家疾呼,要想規範市場,就必須建立收藏經紀人制度。可是國情並非如此簡單。

收藏家不快樂:

收藏經紀人被遺忘

作為擁有全國知名度的瓷器鑒定家,高阿申經常被一些企業家請去鑒寶。但他總是看到一屋子一屋子的假古董,這時他就要想怎麼告訴眼前這個倒楣的企業家“你受騙了”。可實際情況是,無論表達如何婉轉,那些老闆收藏家都是快樂不起來的——用真古董的錢買了假古董,能快樂得起來嗎?於是,高阿申就難免要思考,企業家們為什麼想不到請一位收藏經紀人呢?

在西方國家或者是中國台灣,收藏經紀人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有志於投資藝術品市場的企業家,往往會聘請收藏經紀人或收藏經紀人團隊,專門為其鑒定購買藝術珍品。經紀人從中抽取相當於藝術品價格10%的佣金。所以往往發生這樣的情況:在一場拍賣會上,出現了一位收藏經紀人,很多參拍者退卻了,因為他們知道這位經紀人代表著怎樣的一位有實力的企業家。

但收藏經紀人在中國內地似乎被有意地遺忘了。高阿申告訴本報,現在內地有影響的經紀人恐怕也就是馬未都和翟建明兩位。他們時常受企業家之托在全世界範圍內幾十萬幾百萬地購買有升值潛力的藝術品。憑藉他們公認的眼光和誠信,獲得企業家的信任。

馬未都和翟建明只是特例。在這個經紀人已經滲入許多領域的國家,唯獨收藏界依然將經紀人擋在門外,這個現象引發了高阿申等一批鑒定家的深思。

收藏家心理:

與其請人看 不如自己看

與西方國家不同,中國涉足收藏領域的企業家似乎更相信自己的眼光,於是他們寧可親自出馬鑒定,也不屑于請經紀人。因為崇尚親自看,所以社會上面對企業家招生的藝術品鑒定研修班便生意興隆。有不少企業家希望通過交幾萬元學費,上十幾堂課,就可具備辨別真偽的火眼金睛。

“現在聰明的收藏家還是少,許多是自作聰明。”高阿申意味深長地説。那些“速成”的企業家鑒定者是註定要被藝術品市場這潭渾水打矇。所以才會有買來一屋子一屋子的假古董的慘劇發生。而且可怕的還不僅止於此。高阿申告訴本報,還有老闆藏家將生意場上的投機心理帶到收藏領域,在真偽還辨別不了的時候,就一心想著如何“撿漏”。“有人説,買100件中只要有1件是真品就賺了,其實那1件的可能性都不會有。”高阿申説:“一心想‘撿漏’,只會被別人撿了漏。”

其實説到底,還是企業家們對於金錢的盤算在作怪。高阿申説,如果專門雇傭一個收藏經紀人,那麼按照行規,佣金是藏品價值的10%,而如果臨時請專家“掌眼”,塞給每位專家平均幾千一萬也就夠了。可正如高阿申之前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所指出的那樣,現在不懂裝懂、知假説真的“偽專家”太多,所以上當依然是難免的。

收藏界前景:

收藏經紀人呼之欲出

近年藝術品市場強力復蘇,大批老闆藏家蜂擁而入,此地儼然成了繼房産、股票之後第三大投資熱土。高阿申為本報記者提供了一些數據:去年全國6家成交額超6億人民幣的拍賣行,總成交額近92億。可1993年,北京文物市場的2188件拍品,總共也才拍得300萬元。17年差別如此之巨,足見此地的前景。而且高阿申斷言,“就文物不可再生的特性而言,絕大多數器物的價格仍被低估了,它應當更值錢,還有極大的升值空間。”

由此來看,更多老闆藏家的涌入,是大勢所趨。但這是否又意味著有更多“一屋子假古董”的悲劇産生呢?高阿申認為,企業家要想做“快樂的收藏家”,雇傭收藏經紀人這環是繞不過去的。在高阿申看來,一個理想的老闆藏家,應該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精妙有宏觀的把握,知道成化的鬥彩、萬曆的五彩和康熙的青花等都是絕品,他指出方向,至於具體鑒別購買,則放權交由收藏經紀人辦。

當然,此事並非藏家想明白就夠了,還涉及到制度建設。比如誰可當收藏經紀人,是否要建立準入制度。由此,又有誰有資格考核收藏經紀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