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拍場于右任對聯揭偽

拍場于右任對聯揭偽

時間: 2010-10-30 17:23:52 | 來源: 美術報
收藏 >

 

這幾年我國西部經濟大發展了,使得該地區收藏書畫的氣氛一下子火爆了起來。現在國內藝術品市場上,凡是西北籍(或工作生活於此地)書畫家的作品似乎特別熱銷,價格增勢異常明顯,其中于右任(1878—1964)的書法作品為最受追捧。

于右任係國民黨元老,陜西三原人,原名伯循,號騷心,他在世時,不但致力於研究書法傳統與書法作品的創作,而且還為推廣“標準草書”做了大量事務性工作,因此于右任的一生對我國現代書法産生了深遠影響,他可稱是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故而從解放前後一直到現在,于右任的書法廣為流傳在海峽兩岸。

收藏界習慣將於右任書法作品分為早期的魏體行書與晚期的草書(亦有稱碑體草書)二種。這幾年從拍賣市場看,不論何種書體的所謂于右任的字,偽作都極多。有的是造假有年頭的“老倣”,也有不少是“新倣”。

如前不久在北京某拍賣行拍賣並“順利”成交的圖1對聯書作,就是一件不折不扣的“新倣”贗品。外行人乍一看此書法的外觀,一定會誤認為它就是于右任親筆寫的字,表面上它具有自由、奔放的于體字的慣常風範。但筆者一入眼就覺得此書法有些輕浮,不少字跡有些許“油”,這是于字真跡較少會出現的狀態。因心中生疑,故筆者就去查閱身邊的于佑任書法集冊,終於在一部該書家書法專集中將圖1的母本圖2找出來了。通過一真一偽二件書作對應細節的比較,現至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看出圖1偽作的破綻:(一)偽作中所有字的筆線在力量感和沉厚度上都有一些差距,所以它比母本圖2顯得 “華而不實”,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油”和“輕”的視感;原作母本的筆線則很重實,有力透紙背的筆功,且在粗獷奔放之中帶有拙意,筆性理想,意趣非常高妙。(二)圖1對聯中大部分行筆固然算順暢,但是字的總體筆勢卻有“筆連氣斷”之弊端,具體説就是字與字之間的呼應與過渡狀態不如圖2的自然與理想。如上聯的“正之”、“先”、“民”、 “業”及下聯的“海”、“心”這些字,其單字個別筆畫和結體與筆線前後走勢看上去就不能説很正常——筆的運作痕跡有點做作和彆扭,此便是“倣”字而非署名者親筆的突出征象。(三)經在拍賣預展時近距離觀察,筆者發現偽作墨的成色上通篇偏于黑亮,毫無“包漿”,這是任何真實性的書寫達62年之久的書法作品少見的“成色”,而雖是影印件的圖2原作其墨色已是發暗得無火氣相,或者説在“墨相”上一真一偽之間差異也是不小的。

總結經驗,對於類似案例的其他于右任書法作品的辨偽,建議大家在鑒定時還是務必要牢牢抓住最為至關重要的鑒定依據,即先觀筆力——衡量字的力量感如何;再審氣度——評估字的筆意、韻味與精神怎麼樣;最後再統覽整體章法、字的編排與走勢及狀態,若對前者筆墨結體等項目的判斷已很有把握,至於後者的成品品相等諸如此類問題則屬於次要依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