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古籍淘金從細節入手 牢記收藏口訣

古籍淘金從細節入手 牢記收藏口訣

時間: 2010-10-11 13:51:23 | 來源: 《理財週刊》
收藏 >

提要:在即將到來的秋季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古籍善本無疑是尤為值得關注的。從已經舉行的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來看,不少古籍善本的成交價較以往已經有了很大的升值,投資者在拍場淘金時,要學會發現古籍善本在細節上的差別,淘到更多有價值的明清古籍。

價格連年上漲

在今年春拍藝術品拍賣會上,呂祖謙撰·詳注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廿五卷,估價180萬至260萬元,成交價達到了414.4萬元。此本首刻有呂祖謙序。封面簽題宋版,《天祿琳瑯書目後編》卷七有著錄。據溥儀賞賜溥傑書目記載,此書于1922年8月6日溥儀賞溥傑出宮。知此本既是輾轉流落天津、長春,最後為私人藏書家收藏。此書曾經出現在2008年的秋拍市場上,當時估價200萬至220萬元,但沒有成交。此次以超過400萬元價格,無疑顯示出資金對於古籍善本中珍品開始格外關注。

有關數據顯示,在今年的春拍中,古籍善本成交價與成交率在各大拍賣公司均創出佳績。在中國嘉德成交4579萬元,成交率達73.21%;在北京保利成交3050萬元,成交率達71.44%;在北京翰海成交1108萬元,成交率達65.17%……經歷了漫長的17年,古籍善本拍賣在緩慢增長中迎來了它的春天。從1993年,中國嘉德首次拍賣了一批書畫碑帖、善本古籍,拉開了古籍拍賣的序幕,至2010年,介入古籍市場的拍賣機構數量達到空前最多。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舉辦古籍大拍的拍賣公司保持了原有的嘉德、翰海、中國書店、上海嘉泰、上海敬華、上海博古齋之外,又新增天津鼎晟、北京中安太平、天津立達、南京盤龍、等幾家。

 與書畫精品大多數都在私人手中不同,古籍精品大部分都收藏在國家圖書館和公共事務性的博物館裏。民間精品本來就很少,經過十幾年的拍賣,每年都有20部精品出現在拍場上被另外一些藏家買到。買古籍的人不是進行短線投資這種機會炒作,一個買家買到一部古籍可能就要收藏十幾年,不會拿出來交易,導致這個市場的精品相對缺乏。因此,雖然有時古籍拍賣也會産生流拍的情況,但是從長期來看,價格翻番卻是不爭的事實。

淘金注重細節

在古籍善本拍賣市場上,有一句老話,“一頁宋版一兩黃金”,每每宋版書出現在拍賣市場上,總是能夠高價成交,但真正在近年來古籍市場上走強的卻是明清古籍。所以,如果要想從拍賣市場上“淘金”,僅僅“按名索驥”是遠遠不夠的。

許多人在投資古籍善本的時候,往往喜歡根據古籍善本的名稱,到網上去尋找以往的成交價格。這種方法在書畫投資中或許能行,但是在古籍善本的投資中,更要學會發現細節上的差別。前面我們提到的呂祖謙撰·詳注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廿五卷,在早期的著錄書籍中被稱為宋本,實際上是明嘉靖間刻本。在古籍善本拍賣市場上,這類在歷史上就有爭議的版本並不少見,像在即將於9月28日舉行的上海嘉泰秋拍古籍善本專場中,元•方回撰《瀛奎律髓》四十九卷,此書版本頗有爭議,按邵懿辰《四庫簡明目錄標注》著錄是書為:“元至元癸未巾箱本,其板至明天順間開始廢。”今《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亦定是本為明刻本,估價為15萬至20萬元。

除了要關注爭議的版本之外,另外也要關注含有刻工名的古籍。在2009年上海的秋拍中,宋·朱熹撰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十,拍出了12.1萬元。此本版心上記字數,下記刊工姓名,依次為“三、元、智、葉真、福緣、劉、仲、文、四”等,考《古籍宋元刊工姓名索引》著錄相同者有葉真、福緣二人。在此次上海嘉泰拍賣會上,有一套《泊如齋重修宣和博古圖錄》三十卷,其就是明代著名刻工黃德時所作。

在將要舉行的嘉泰秋拍中,還有一套八冊嚴復翻譯的《穆勒名學》。應該説,市場上的《穆勒名學》並不少見,但是這套書為光緒乙巳金粟齋刻本,為嚴復著作中唯一採用木刻方式出版的著作,亦為《穆勒名學》之初本,此後皆為排印本。這種現象在拍賣市場上常有,像《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在古籍善本拍賣市場上是經常可以看到的,其中最便宜只有幾千元,至於最貴的要到200多萬元。從紙張來區分,有白棉紙、黃麻紙、竹紙;從年代上區分,有元刊本、明初刊本等等,可見即使名稱一樣的書籍,也有天壤之別。

牢記收藏“口訣”

在2009年的拍賣市場上,呂世安輯二十一史演義四十四回(一函十二冊),估價5萬至6萬元,成交價為64.96萬元。之所以能夠受到市場如此追捧,很重要的原因是其中有插圖版畫十六幅。

“刻本優於印本;初刻優於翻刻;套色優於單色;圖畫優於文字”,這無疑是古籍收藏的口訣。藏家只要細心體會,多下功夫,就一定能提高鑒賞能力,淘到更多有價值的古籍,改進自己的藏品品質。像此次嘉泰秋拍中,有一套吳郡明賢圖傳讚二十卷,所刊五百七十人吳郡名賢圖為長洲書畫名家顧湘舟所作,序後孔繼堯之滄浪亭名賢祠圖人物均繪刻上乘,神采渙人,為古人版圖書中不多見之品。

古籍善本收藏市場的贗品雖沒有字畫雜項多,但冒名人批校、加蓋偽章、殘本充全、挖改描補、撕去序跋的事也時有發生。製作古籍偽本必須將紙做舊,方法有兩類:一是染紙,用各種方法將紙染成黃褐色,以求使紙顯舊色。二是舊紙新作,如果作偽者存有古紙,就可在紙上新印古書內容,然後訂成“古籍”,這種作偽方法儘管較少,但卻使人很難從紙上辨別其真假。一些重復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書的序跋外,又增刻新的序跋,敘述重印的原因,序跋後還著有姓名、年月等。這些都表明瞭書籍的真實年代。作偽者往往裁掉對其作偽不利的序跋,或塗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偽造對其作偽有利的序跋。

在以前,一本古書最少的也有二十多頁,而且古書都是雕刻印刷,要想作偽的話,首先要製版,而刻版的價格是比較高的,而且費時費力。榮寶齋雕刻一塊版子至少要三百元,也就是説一本古書的製版成本需要至少六千元,拿到拍賣會上也僅能賣一、二萬元。如果雕工不高,可能賣不出去,聘請高水準的雕工費用又更高。但是如果用六千元的成本來造假字畫則很容易在拍賣地上賣到十幾至幾十萬元,所以以前造假者不願意造假古籍善本。但是現在有些造假者用掃描器將古書掃描,獲得的數據存入電腦,再利用高精度的刻字機在木版上刻字。手工刻一塊版往往需要一週時間,而使用此種方法,一天就能刻一部書。手工製版與原書總有差別,而掃描可以使偽書與原書分毫不差,一切細節都能很好得以體現,這無疑使得古籍善本拍賣更具挑戰性。對於投資者來説,主要是要選擇好的拍賣行,並且尋找以往拍賣已經成交的那些品種,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贗品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