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兩不三要”遠離克隆翡翠

“兩不三要”遠離克隆翡翠

時間: 2010-10-03 16:17:18 | 來源: 新快報
收藏 >

翡翠是集日月之精華,聚天地之靈氣,深埋大地幾億年才形成的靈性之物,其本身存在著一定的微弱磁場,這種磁場對人體是非常有好處的,我們古代就有“人養玉”、“玉養人”的説法。而經過處理的B貨、C貨翡翠人為地破壞了這種磁場,添加了化學物質,日積月累對人體會産生很大的傷害。《翡翠收藏》系列的前兩期請翡翠專家周健先生談了有關緬甸公盤賭石的內幕和翡翠投資時機的把握問題,本期,我們就請周先生介紹如何鑒別翡翠,避免買到偽劣貨品。

專家介紹:

周健,資深地質珠寶專家、高級地質工程師、亞洲珠寶工藝美術大師、GAC珠寶鑒定師、亞洲珠寶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寶玉石協會常務理事。

翡翠作偽歷史久遠

古董有仿製,名畫有贗品,古玉有作偽,翡翠有“克隆”。名畫的贗品連畫家本人也難辨真偽,是收藏家們心頭永遠的痛。直到今天,翡翠仍然是魚目混珠,讓這個本來潤澤通透碧綠如水的世界有時也涇渭難分。

據周健介紹,古玉作偽出現于宋朝,盛行于乾隆時期,翡翠的“克隆”早在清朝晚期就被發現。由於當時翡翠價格遠遠超過白玉,有些姦猾的商人就開始以假亂真。

翡翠作假的第一個歷史時期是在清末民初,當時的不法商人用碧玉、馬來玉、東陵玉、玉髓等價格低廉的綠色軟玉冒充翡翠,今天的專業市場及早期的收藏家手裏仍存有大量的用綠色軟玉偽造的翡翠。早在上個世紀的二三十年代,西方人也曾瘋狂喜愛翡翠,後來因為翡翠仿製品太多的緣故,他們不得不告別翡翠,轉而忠實于祖母綠和鑽石。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一個著名的美國珠寶經紀人從香港進口了一批共70粒高檔翡翠戒面。後經檢驗,發現全是價格低廉的馬來玉。此案曾轟動一時。

第二個階段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人開始研究人工合成翡翠,經過反覆試驗研究,至今仍沒辦法人工合成。但合成技術的一部分被香港人利用,于上世紀六十年代開發出翡翠的B貨、C貨。此風從香港刮到東南亞,刮到台灣,又傳到中國內地。隨著技術的發展,目前市場上的各種假翡翠已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尤其是近期出現的局部漂白染色的方法,使消費者對其很難進行鑒別。

謹慎購買學會自保

關於翡翠的鑒定,現在書店裏有很多的專業書籍介紹,比如廣東的成大均、劉金山,雲南的張竹幫、徐軍等所出的書可讀性、知識性都很強,文筆也不錯;在網上也可以查到很多專業理論知識和科學方法,比如光譜分析,濾鏡觀察,還有折射率、比重……等一大堆數據。但消費者不可能搬著一堆檢測儀器去買翡翠。精明的商家也推薦了一大堆土辦法:比如劃玻璃、燒頭髮、聽聲等;但周健指出,隨便拿出一塊染色石英岩就能划動玻璃,燒不斷頭髮,而且聲音也清脆悅耳,所以用這些土辦法也很難分辨真偽。

由於購買翡翠的時候無法攜帶很多的鑒定工具,因此,對翡翠的肉眼觀察和感覺特別重要。行家裏手一眼看去,就能感覺到顏色和光澤的差異,行內話“兩米之外定生死”,講的就是經驗。這是在日積月累的觀察中總結出的經驗和感覺,因此,對於喜愛翡翠的消費者,建議經常到A貨翡翠專營店去鑒賞翡翠,培養對翡翠的感覺,練就一雙慧眼,在今後的購買過程中就會更得心應手。

“不怕橋段舊,就怕沒人受”。專家表示,其實很多人上當受騙的原因皆因貪婪,希望以小博大,結果卻屢入圈套。消費者或投資者在購買翡翠時只要做到“兩不三要”,在一定程度上就可遠離“克隆”翡翠。

周健表示,消費者在購買時要學會自我保護,做到“兩不三要”很重要。“兩不”就是:1.不要到旅遊景點購買翡翠;2.不要到專業市場流動攤位購買翡翠;“三要”就是:1.要到有信譽講誠信和實力雄厚,同時又具有亞洲珠寶聯或中國寶玉石協會頒發的翡翠A貨專賣店的商家去購買;2.要有國家認證的鑒定證書;3.要有發票或收據,並註明是翡翠A貨。消費者買到假貨不僅僅是損失了錢財那麼簡單,對消費者的感情其實是一種更大的傷害。消費者購買翡翠時,應注意不在多而貴在精,對有經濟實力的買家來説,最好購買冰種以上的中高檔翡翠,“種、水、色、工、重”最好都能兼顧。

話你知

翡翠A、B、C貨如何界定?

翡翠A、B、C貨並不是A級、B級、C級的“等級”之意,而只是表明翡翠是否被“處理”的身份標記,除此之外,還有B+C貨、A+B貨。

據周健介紹,未經充填和加色等化學處理,只用機械,手工打磨和拋光的天然翡翠稱之為翡翠A貨;經過充填(通常是先用強酸將“水頭”不夠或者瑕疵較多的翡翠“洗”乾淨然後充填無色高分子聚合物等)處理的稱B貨;翡翠C貨則是染色的翡翠,這種大多數都是染成討人喜愛的綠色,也有染成紫色和黃褐色的(如同時存在充填和加色處理的稱B+C貨);在無色翡翠上鍍上綠色薄膜被稱為翡翠D貨,這種方法大多是在戒面上使用,也有人把其他玉石冒充的翡翠稱為D貨。

教你一招

如何鑒別翡翠?

一、B貨:了解B貨的製作過程,有利於對其進行鑒定。通常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鑒別B貨翡翠:

1.透明度。B貨翡翠多呈半透明到微透明,但放入水中透明度降低,感覺像蠟狀物,內部結構不清晰,給人一種生硬的感覺,而透視天然翡翠,可見其內部絲瓜瓤般網狀結構。

2.光澤感。B貨光澤暗淡,缺乏一種靈性,沒有天然翡翠明亮和水靈的感覺,好像塑膠製品。

3.手感。B貨、C貨翡翠濕水後用手反覆觸摸,有玻璃樣溫滑感,而天然翡翠濕水後用手反覆觸摸是一種黏手感。

4.聲音。將兩塊翡翠對碰,B貨往往發出有裂紋瓷器的沙啞聲,而天然翡翠對碰,發出的是金屬般的“鋼鋼”聲,清脆悅耳。

5.放大鏡觀察。在10倍放大鏡下,B貨表面佈滿蜘蛛網狀的細小裂紋,如果拋光不到位,表面仍可見到環氧樹脂殘余(乳白色蠟狀物)。

二、C貨:C貨大都顏色過於鮮艷或者偏邪,熟悉翡翠色譜的人一般一眼就能分辨出來。但有些C貨翡翠未必經過強酸腐蝕,有時候表面也十分光滑潔凈,加上顏色又漂亮,單純從圖片上看,很多時候連老手也會走眼。因為人工染成的綠色越來越容易被大眾識別,所以最新的染色方案也開始轉向油青、藍綠等顏色。最新的加工技術甚至可以看不出網紋和孔隙!

但從顏色上看,A貨翡翠的顏色是在其結晶完成後,經過幾千萬年漫長的水化作用,金屬鉻離子,鐵離子等致色元素對其作用而形成的顏色,其顏色自然柔和、行雲流水般通暢、舒適、養眼;而C貨翡翠的顏色是在極短的時間內,甚至幾個小時內就可用人工化學的方法強逼進去,其顏色就顯得呆板,漂浮,放大觀察時可以看到顏色只存在於顆粒的間隙裏,而不是像A貨那樣是整體顆粒有顏色。

三、B+C貨:由於經過強酸腐蝕、漂白、灌膠、染色,儘管看起來很漂亮,水頭又好,但是經過越多的處理,留下的破綻也就越多:不僅外表有酸蝕紋,而且顏色也不正。很多時候,C貨的顏色會隨著翡翠的紋理滲透成網狀而且有顏料沉澱。雖然最新的加工技術可以沒有網紋和顏料沉澱,但是仔細看,顏色和底子都不自然,跟真正的翡翠色彩還是有差別的。B+C貨的翡翠可以綜合B貨、C貨的鑒別特徵,從顏色,光澤,質地,敲擊聲都可以辨別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