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淺談漢畫像石拓片鑒藏

淺談漢畫像石拓片鑒藏

時間: 2010-09-30 12:35:05 | 來源: 東方收藏
收藏 >

裝裱好的拓片
 

改革開放後,尤其是近年來,漢畫像石拓片已不僅僅作為研究資料,而且第一次作為獨立的收藏項目走進家庭以及大眾審美生活當中。漢畫像石拓片具有較高的藝術裝飾價值,其豐富多彩的題材對於提高家庭文化氛圍,培養家庭成員文化修養和增加歷史知識可以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此外,漢畫像石拓片具有較高的文物收藏價值,我國《文物法》規定金石檔案、甲骨檔案、簡牘檔案等也都是文物,也就是説,它們同時具有檔案價值和文物價值,拓片屬於金石檔案範疇。由於部分漢畫像石已經損毀,其拓片變成了孤本或者限量本,因此升值空間非常大,很多博物館出於保護漢畫像石畫面的考慮,限制拓片的製作和發行,因此很多館藏版本的拓片價值也非常可觀。文物市場上流通的多是個體收藏家收藏的漢畫像石製作的拓片,隨著國家對於個人製作拓本的限制,目前市場上流通的漢畫像石拓片也具有一定的升值潛力。目前眾多拓片收藏愛好者面臨著兩個問題:第一,由於拓片製作水準的差異,導致漢畫像石拓片品相的參差不齊。第二,由於市場需求和升值空間大,造成大量漢畫像石制假者拓印的假拓片充斥市場,嚴重干擾了拓片市場的健康發展,這便要求收藏者必須獨具慧眼,去發現真實精美的拓片。

漢畫像石拓印的基本方法是:先把要拓的花紋或文字盡可能剔刷清楚,用大小合適的宣紙蓋上,把紙輕輕潤濕,然後在濕紙上蒙一層軟性吸水的紙保護紙面,用毛刷輕輕敲捶,使濕紙貼附在該物表面,隨著它的花紋、文字而起伏凹凸。再除去蒙上的那層紙,等濕紙稍幹後,用撲子蘸適量的墨,敷勻在撲子面上,向紙上輕輕撲打,就會形成黑白分明的拓片。在拓印過程中,潤濕宣紙最好用白芨水,它能使薄紙更好地貼附於被拓物的表面。小型拓片,可以用軟毛筆、軟毛刷潤濕,大型拓片,可以用毛巾潤濕。撲子的大小,根據所拓對象的大小而定。內部用新棉花、細沙,外加一層不透水的薄紙,最外麵包上綢子,用細繩或皮筋扎住。撲子蘸墨面要沒有褶皺,撲心要稍鼓。

漢畫鑒定,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那就是熟悉中國歷史、藝術史以及有關專史等,儘管它對鑒定不起直接作用,卻是必不可少的知識,誰掌握了它,誰就得到主動權。第一,漢畫像石作為漢代民間用裝飾雕刻壁畫,雖然沒有絕對嚴格的圖式,但是卻有民間約定俗成的圖譜。由於工匠的規範傳承,使漢畫像石具有一些基本的圖案樣式,這些基本圖案樣式大致分為三類:現實生活、歷史故事、神仙世界。如漢代宴飲、車馬出行、孔子見老子、二桃殺三士、伏羲女媧、東王公與西王母等等。對於這些基本圖樣的把握是鑒定漢畫畫面真偽的重要依據,其中所反映的建築結構、人物形象、典章制度基本都是符合漢代的規章制度、生活習慣以及審美標準的,因此圖案樣式也具有一定的標準可循。比如車馬出行圖中馬車的規制、漢代傢具的結構特點、伏羲女媧的形象,這些基本圖案元素是判斷漢畫畫面真偽的第一步。如果車馬出行中大臣乘坐六馬駕車,漢代傢具中竟然出現了床和靠背椅,這就基本表明畫面是現代人臆造的。

此外,對於漢畫藝術風格的研究判斷也是非常重要的。漢畫具有獨特的時代氣息和精神風貌,這是由漢代強盛的歷史內涵賦予的,這種深沉雄大的藝術氣魄恰恰又是作偽者由於心術不正和功力欠缺所不可能達到的。尤其是線上條表現方面,從石頭的雕刻方面而言,由於工匠對於圖案熟悉和技法的熟練,漢代原石線條生動流暢,金石韻味十足,線條走勢如錐畫沙、如屋漏痕,並且有明顯的衝刀痕跡,甚至很多漢畫原石出土時如新雕刻一般,正如古玩收藏界常言“老器如新”,但是其線條流暢程度是作偽者望塵莫及的。偽石線條卻死板呆滯,節點過多,線條短促且間距過於對稱,時斷時續,氣韻極不貫通。人物動物形象也沒有歷史厚重感,如剪紙的形象一般。另外,作偽者為了造成明顯的時代感假像,用強酸對新雕刻的畫像石進行腐蝕做舊處理,因此衝刀痕跡便蕩然無存,這是判斷畫像石真偽的一個關鍵因素。産生包漿的漢畫像石原石,其包漿感均勻自然,如生長在石頭上一般,而做舊的畫像石包漿生硬,如鐵銹般讓人感覺很容易剝蝕,經不起細緻推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