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給我們留下大量物質文化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我們有必要進行及時的梳理和保護。以為今後長遠計,是否能建一所世博會博物館,將一些有價值的紀念物加以收藏,留給後人,成為近來人們熱議的話題。
收藏原則
離世博會閉幕的日子越來越近,不少市民和文博藝術界人士紛紛通過本報提出建議:儘快做出規劃,保存、整理與上海世博會相關的實物及文獻資料。市民李先生認為,世博志願者“小白菜”的服裝體現了上海世博會的奉獻精神,值得博物館收藏;畫家陳家泠指出,世博園區中有來自世界各國非常精彩的設計,不僅應該作為文物史料保存,還應該作為藝術、設計研究、教學等的重要素材。
上海世博會究竟有哪些東西值得“收藏”?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提出,“收藏”上海世博會首先應該考慮整體性原則。由於世博園區及其內部設施今後只可能部分保留,因此有必要做一個上海世博園的大型模型。這個模型應有相當大的面積,輔以影像技術等科技手段,讓觀眾走進去有身臨其境之感。
外灘浦西沿岸有“萬國建築群”的美譽,而上海世博園各參展國設計建設的場館,可謂當今上海最新的“萬國建築群”。如果有可能以某種形式保留下來,與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萬國建築”相對照,將給人以多麼強烈的歷史感!
“收藏”上海世博會要有歷史感。中國百年世博夢是怎樣實現的?從梁啟超對上海世博會的構想,到上世紀90年代中國有步驟地申辦世博會,到2002年申博成功,再到今年世博會在上海正式開幕……上海世博課題是如何深化的?世博工程是如何推進的?關鍵資料都應該要整體有序一一“收藏”。
收藏角度
2010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屆世博會對上海的城市規劃和建設步驟確實影響巨大。在黃浦江畔,在上海中心城區,如此規模的大型企業和居民區動遷,使城區面貌和格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果沒有世博會是不可能的。世博會同樣推動了上海軌道交通等重大市政建設,促進了市中心外灘源等多個歷史風貌區的保護。所以,我們還可以從如何改變上海城市生活的角度去“收藏”上海世博會。
同樣,我們也不妨從文化藝術原創力的角度去“收藏”上海世博會。世博會期間2萬多場演出,各國場館各具創意的影像作品,藝術家們為上海世博會精心創作的繪畫、雕塑、裝置等,還有世博會吉祥物、紀念品……都是很值得收藏的。
收藏手段
“收藏”上海世博會一樣需要原創精神。要展開我們想像的翅膀,運用新穎手段,結合實物、影像和網路虛擬技術,為那些無法保留的場館留下某個立面的視覺景象。圍繞上海世博會,世界各國媒體有大量報道和評述,也應收集、歸納、保存。上海世博會不僅是中國的文化財富,從世界角度來回望,或許也反映了人類文明的進程。還有,世博園裏觀眾的文明素養,如排隊有序、廁所乾淨、不隨地丟物等,都值得重重地記上一筆,並在今後社會生活中保持下去成為常態。
據悉,有關方面已有建立“上海世博會紀念館”的設想。但“收藏”什麼,如何“收藏”,還是亟待解決的課題。希望有關方面及時組織有識之士,發動全社會智慧系統性研討,儘快作出方案。有些世博會的文物資料,若不及時保留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