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漫話古陶瓷收藏

漫話古陶瓷收藏

時間: 2010-09-10 18:07:49 | 來源: 《鄭州晚報》
收藏 >

郭沫若先生曾説過:“中國古陶瓷發展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它是幾千年來中華文化歷史的見證,每一件器物背後都凝聚著人類文明與智慧,蘊涵著一段歷史,述説著一個又一個故事。”

中國是瓷的故鄉,也是瓷的發源地,在世界素有“瓷國”之譽。瓷是中華文明的象徵,是寶貴的文化遺産,作為炎黃子孫,對瓷有深厚的感情,更有著得天獨厚的收藏條件。

大約在1萬年前,智慧的中國人就發明瞭陶器,在新石器時期,中國就發現了陶和印紋硬陶,這可謂是中國乃至世界瓷器産生的初始源頭。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到了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就出現了原始青瓷。從商代至戰國,瓷器製作還處於原始階段,一般來講,瓷的胎體必須經過1200度到1300度的高溫烘燒,方可具備瓷的物理性能,而陶瓷只需900度左右的溫度即成,所以,瓷是人類進步的標誌。青瓷燒造成功是在東漢,以河南、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江蘇等地墓葬出土的青瓷為佐證,從原始青瓷到東漢成熟青瓷,經歷了1000多年。

到隋唐時期,隨著對外貿易的繁榮和發展以及銅幣的流通量擴大,使瓷器及日用品逐漸取代了銅器的地位;五代時,更是“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這一時期出現了越窯秘色瓷。“秘色瓷”原是一種貢品級的越窯青瓷,它始於唐代,盛行五代十國和北宋初期,釉色分青和青綠兩種,色彩清亮秀美,玉質感強,是難得的珍品,花口牡丹紋盤,花口雙蝶紋盤,鸚鵡紋盤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當時的瓷器生産業已遍佈全國,出現了許多窯廠,形成了“南青北白”一白一青南北呼應的格局。

到了宋代,中國的瓷器發展進入了一個繁榮昌盛階段,藝術造詣之高,達到了中國瓷器史上的第二個高峰。官窯瓷器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民窯瓷器粗獷豪放,獨具匠心。這時期出現了聲名顯赫的“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另外,還有以燒制青瓷著稱的耀州窯和龍泉窯。景德鎮以創燒青白瓷而聞名遐邇,它經歷了400多年經驗積累,在技術成熟的基礎上,又吸收歷代名窯之所長,工藝獨步天下,成為元、明、清三代全國瓷業中心,代表了制瓷業的最高水準。

清代是中國陶瓷繁榮的鼎盛時期,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認為是整個清朝陶瓷業最為輝煌的黃金時期,工藝複雜、色彩豐富、大氣磅薄、造型優美,當時禦窯場製作分為欽限、部限官窯瓷器,前者是專給皇上用的,後者是給朝廷和外交禮賓用的。清代發揚了傳統青花,這一時期創燒的新品種粉彩、水墨五彩、琺瑯彩、鬥彩加粉彩等,出現了多品種的單一色彩,而鏤雕、轉頸、轉心的工藝技巧,更是達到了鬼斧神工的境地。

從社會發展的歷史來看,因人類社會生活的需要不同,瓷器産生了不同的種類,並隨著人類不斷的發展創新,尤其是明清瓷器豐富的造型、精湛的工藝,更吸引收藏愛好者對陶瓷的鍾愛與追捧,出現了國內外收藏者競相購買的局面,進而促進明清民窯青花瓷大幅度價位的提升。從近年的青花瓷收藏來看,價格一年比一年勢頭好。目前,瓷器的收藏可分為六大類:第一,是老窯瓷器,一般是指元代以前的瓷器;第二,是元代瓷器;第三,是明代瓷器;第四,是清代瓷器;第五,是民國瓷器;第六,是文化大革命瓷器和毛主席用的瓷器。當然,每一類中還有官窯瓷和民窯瓷的區別。目前最熱的是元、明、清三代的官窯瓷。

官窯瓷就是宮廷用瓷,它的來源方式有兩種,一是“貢器”,二是“官廠”生産,其要求和選制都有專人十分嚴格地把關,是以工藝精湛、造型別致、色彩豐富亮麗、數量稀少的優勢成為藝術品市場上的“貴族”,更是拍賣行的寵兒,但價位較高。

我們大家在收藏過程中應注意防偽,因為歷代都有倣造本朝和前朝器物的習慣,它在我國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各種奇奇怪怪的“作舊”技巧、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作假”手段也花樣繁多層出不窮,收藏愛好者要慎重購買,細心觀察,不斷對比,但是“老倣老”有本朝倣本朝的,有後朝倣前朝的,只要是民國及民國以前的瓷器也稱之為古董,都具有較好的收藏價值和空間。這是因為它仿製的年代已經進入了古董範圍,和“新倣老”有很大的區別,另外,收藏者重要的是要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急於求成,不要東西買來就想出手去賺錢發財,對於古玩收藏更應理性對待;應多學習多查閱相關資料,多請教專家,反覆仔細對比,這樣才可以鍛鍊自己的“眼力”和“上手”能力,從而積累經驗;不要總想去撿漏佔便宜。當今古玩市場魚目混珠,現在仿製品,做老做舊物品幾乎到處都是,想淘真品就要多學習、多鑒別、多請教,多掌握相關知識,千萬不要不懂裝懂,否則,遇到真品你會錯過,遇到贗品則易上當。總之,收藏本身更多的是在於品味一種文化,靜養一種心境,取得知識的一個快樂過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