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網路尋寶:呈現民間收藏實力

網路尋寶:呈現民間收藏實力

時間: 2010-09-07 13:16:58 | 來源: 中國經濟網綜合
收藏 >

故宮博物院專家楊靜榮老師、陳潤民老師
 

9月4日,沸沸颺颺的“網路尋寶”第二期瓷雜組現場鑒定在嘉德線上總部拉開帷幕。早在鑒定正式開始之前,排隊等候的藏友們就已經相互曬起寶來。“您這個,我瞧著對,恩,應該是真東西。”“這個呀,説不好。”“嚯,你這包東西的手法,很專業嘛。”

從頭至尾,網路尋寶活動成了藏友交流會,也成了民間收藏的閱兵場。嘉德線上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尋寶不僅尋到了出色的瓷器和雜項藏品,也尋出了收藏愛好者的心聲,收穫到了意外的驚喜。

他們投資,我們玩兒

“你這個不對呀。”“現在倣的。”“民國都到不了。”“不要瞎花錢。”……在專家一波波的質疑聲中進行著。面對“打擊”,收藏愛好者的反應卻異常隨和:“哦,行行行,沒事沒事。”一位從香港專程趕來的先生,拿出了自己收藏的海外回流瓷器。雖然品相不佳,有崩有衝,但其中一件康熙五彩大盤還是被作為了“十大寶物”的備選,暫時放到一邊。他似乎並不全為聽個真假對錯的鑒定結果而來,在現場聊起了自己的海外淘寶經歷。

事實上,多位帶著藏品來參加鑒定的愛好者表示,其實這些藏品都已經給不止一位專家看過,參加尋寶更多是為了交流,而不是為了評判出。

“他們投資,我們玩兒。”一位瓷器、玉器收藏者在被專家提出藏品“真是真,但市場上賣不出高價”後,做了這樣的回答。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東西老就好,能賣多少錢並不是他關心的。“買了老東西,才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真正的認知,那是我們這個民族源頭的東西,你可以從這些器物中,體會當時人是怎麼想的,了解當時的經濟情況、社會情況,甚至可以懂得中華民族的劣根性在哪兒,優越性在哪兒。”在他看來,藝術品的價值不是指著它發財,而是當走入你的生活,會改變你的生活,教會你用研究的態度來經營自己的人生。

雖然時下藝術品投資成為各大媒體熱議的話題,記者在現場了解到,認為“藝術品投資不靠譜”的收藏愛好者大有人在,給出的理由幾乎相同:藝術品特別是古玩流通性很差,買進和賣出都很困難。“大家只看到一個人投資成功,卻沒有看到有多少人的錢打了水漂。”有資深收藏者坦言,這個圈子“水很深,指望發財實在捏把汗”。

作為尋寶活動主辦方,嘉德線上總裁陸昂對於尋寶能尋出藏友的心聲感到欣慰:“我非常欣賞剛才那位藏友的心態。收藏藝術品首先是喜歡,關注更多的應當是藏品背後的文化和歷史而不是錢本身。雖然我們不得不承認藝術品是商品,但我從來都不贊成像談論股票一樣討論藝術品。嘉德線上一直提倡的是讓藝術品走進千家萬戶,讓藝術品成為大家生活中必要的內容。我們希望看到更多的人是因為‘喜歡’來買藝術品,而不是為了錢。”

藏寶於民並非空談

為了鼓勵民間收藏,原定選出的“十大寶物”被擴大到了21件。參與鑒定的故宮博物院專家楊靜榮、故宮博物院專家陳潤民以及北京市文物公司唐小萍對其一一進行了點評。專家們認為,從整體來看,民間收藏確實網羅了不少相當出色的精品。

如瓷器中的清乾隆青花纏枝蓮雙鋪耳尊,屬清乾隆官窯的典型陳設器,撇口、短頸、溜肩、鼓腹漸斂,外撇圈足。肩部對稱置鋪首,腹部有四道凸弦紋,並以其界把頸、肩、腹、足部的紋飾分開。修胎規整,釉色瑩潤,白釉底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此器造型取自西周青銅尊,紋飾構圖繁密,筆法恭謹,發色深艷。乾隆時期,青花瓷器的繪畫風格基本沿襲雍正朝官窯青花風格,或直接以明永樂、宣德官窯瓷器為藍本,或造型倣青銅器,紋飾則以元青花多層次構圖形式,取本朝常見的纏枝花卉紋。

乾隆官窯青花瓷裝飾紋樣的程式化是其鮮明特徵,具體表現在多層次構圖和主輔紋飾的搭配運用上,且每種主要紋樣與輔助紋樣的畫法都形成固定式樣。這種情況在這件藏品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外口沿及腹下繪海水波濤紋,頸部繪蕉葉紋,腹部繪雙層纏枝西番蓮與花卉圖案,足脛繪蓮瓣紋,六層紋飾,層次分明,屬於當時典型的陳設器。

繪畫則以明代永樂宣德時青花所用蘇麻離青料特徵為藍本,用點染畫法模倣鐵銹斑質感。這是由於清雍正、乾隆皇帝對明永樂、宣德瓷器甚為推崇,青花瓷器倣古成風,這種點染法也大量出現在這兩朝的青花瓷器上;至乾隆六十年間,這種畫法佔主導地位,均以纏枝蓮為主題紋飾。此物曾于2006年秋在北京翰海上拍。

另一件民國醴陵窯釉下綠彩山水風景人物大筆筒,因其底部明確的“民國十四年”紀年款和文字記錄,吸引了專家們的目光。

據介紹,醴陵窯在中國近代瓷器史上名噪一時,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為毛澤東秘密設計製作專用“毛瓷”,使其一度具有了“國瓷”的稱號。事實上,早在清末,醴陵釉下五彩創燒成功,就被認為是對傳統釉下彩技術的突破性發展,色澤豐富,艷而不俗,淡而有神。初創時的畫師又都具有相當功力,線條圓勁老辣,構圖簡潔洗練,結構嚴謹。到民國初期,繪製時多作平面處理,顯得舒展純凈,具有邏輯美的次序感和強烈裝飾風格。這件帶有明確文獻資訊的筆筒,為醴陵瓷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雜項中,一件清中期沉香雕玉蘭花擺件令現場專家讚不絕口。據悉,沉香被譽為萬香之首,無論醫療用藥還是助人凝神靜氣,均有很好的效果,受到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的共同推崇。香道和沉香收藏,我國古已有之,傳到日本後,也受到了當地文人雅士、高僧大德的青睞。

然而,好的沉香雕件並不多見,原因是沉香本身含有木質和油質兩部分,分佈卻很難從外表判定,一刀下去,不知碰到的會是哪一部分,倘若掌握不好力度,就會將整件材料雕壞。當代,沉香擺件、雕件收藏在近兩年呈現出明顯復興跡象,像這件清中期的玉蘭、蝴蝶雕件,如此體積,如此雕工,如此完整,十分難得。

據悉,經過鑒定的藏品將於9月10日起在嘉德線上(www.artrade.com)分批上拍,其中,由21件精品組成的專場將率先亮相。

雜項躍升下期主題

在傳統收藏概念中,雜項歷來被列為瓷器、書畫的從屬地位,但實際上,雜項的趣味性和豐富性足可“獨當一面”。在業內,甚至有“雜項玩兒得好的人,眼力遠超瓷器專家”的説法。從此次網路尋寶結果來看,民間收藏中,雜項的實力的確不可小覷。

一件明代象牙官人像,線條優美,刀法利落,借助象牙料的自有彎曲之形,形成體態,人物情貌生動傳神。且牙色泛黃,包漿厚潤,為典型的明代牙質特徵。

清早期貴妃鐲,選用了新疆和田上好的籽料,形狀略扁,帶雙起線紋裝飾,雖是古典作品,卻也符合現代審美。有關專家介紹,貴妃鐲之名,是因其多為皇帝妃子佩戴,清代嬪妃大多消瘦,而這只鐲子圈口較大,據考,是為當時丫鬟牽著主子、扶持之用。近幾年,和田玉市場狂飆突進,像這樣一隻新鐲子,也得十幾二十萬元。

清乾隆碧玉饕餮紋活耳香爐則是典型的乾隆工,繁複至極。香爐造型倣青銅器,裝飾以饕餮紋,更以活環相配,工藝難度頗高,技藝細膩精湛。整體望去,精巧與雄渾並舉,十分耐看。

更為難得者,在於原配底座,規整工細,是典型的“宮廷作”,極盡奢華。在當今市場上,完好精美的“宮廷作”底座本身,就足以令藏家眼前一亮。

另一件清康熙外椰殼內錫雕龍鳳紋碗,令現場專家愛不釋手。椰殼外側為滿雕,雕工極為精美,龍飛鳳舞,嚴謹大氣,無論工藝、審美,均無可挑剔。據悉,龍鳳紋是中國古代最常見的紋飾之一,因其吉祥寓意,幾乎出現在了任何一種材質的器物上。但像這樣費工費時且保存完整的椰殼雕刻,卻不多見。

鋻於雜項的紛繁精彩,主辦方當場決定,為雜項單做一場尋寶活動,以便更充分地展示這個收藏門類的精彩,同時,將銅器、錢幣等也包括其中。於是,網路尋寶第三期的主題為雜項、錢幣,時間安排為9月10日至12月中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