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那幾陣慘遭“滑鐵盧”的收藏熱

那幾陣慘遭“滑鐵盧”的收藏熱

時間: 2010-09-04 16:42:40 | 來源: 中國收藏網
收藏 >

因全球金融危機而沉寂了近兩年的藝術品收藏市場,自今年初以來,復蘇跡象明顯,到目前甚至可以説,市場紅火形勢大好。“收藏熱”以迅雷之勢席捲華夏大地,收藏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投資工具。各種官方數據統計顯示:各類藏品年交易額都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刷新著。

現如今五花八門的收藏門類充斥著市場,各自竭盡所能地吸引到了大眾的眼球。在整片漲勢大潮中,某些收藏品的價位攀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位置,也聚集了更多的目光。但回顧往昔,不少藏品在紅火期之後卻因為本身收藏價值欠奉、質素不足以及市場飽和等因素而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滑鐵盧”。今天小編就陪各位細數一下這些年市場上都有哪些藏品一度被炒高,最終卻回落至應有價位,甚至只能是曇花一現。

奧運收藏品之鑒

世博收藏品的火熱,折射出消費者對世博的認可,但同時,在世博收藏品價格的一路猛漲之下,專家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奧運會收藏品的命運。

以奧運會金銀幣為例,曾有專家指出,題材是決定紀念金銀幣未來升值空間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這個因素判斷,2008年北京奧運會紀念金銀幣應該是潛力無限的,不過市場對此卻出現反向的態度。“奧運結束之後,奧運會題材的金銀幣的價格就直線下降。”一位上海金銀幣銷售市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3組奧運會紀念金銀幣,第一組的價格最高時曾經達到兩萬多元,奧運結束之後,價格開始下跌,最低時跌到1萬元左右。現在價格大約在1.2萬元左右,而第二組、第三組奧運紀念金銀幣現在的價格下跌也超過了一半。”

同時,這些金銀幣還面臨著回收渠道不暢通的危險。著名鑒定家宣家鑫告訴記者,“金銀幣一經銷售之後就不能回收,買家只有拿到特定的市場去銷售,這樣的市場很小眾,如果一款金銀幣漲勢好,尚有人出錢購買,要是處於頹勢,就無人問津。不少奧運金銀幣的投資者迄今還是虧本。”

而奧運郵票也遭遇了“滑鐵盧”。上海收藏品市場的集郵愛好者王先生向記者介紹,以“奧運會徽與吉祥物”郵票為例,其不幹膠小版張面世之初的價格僅為20元,但不久之後就飆升到220元,不過這一價格在奧運結束之後就一路下跌,現在僅為80元左右,讓不少高價入市的收藏者損失慘重。同時,奧運吉祥物小版張已經從最高位140元跌至50元,奧運會徽郵票從最高位186元跌至61元。

宣家鑫告訴記者,“奧運和世博的一些收藏品,從長遠看都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不過由於其發行量過大,因此儘管題材好,但市場上太多,在暴炒之後價格容易大幅跳水。” 專家提示,針對這類藏品,最好選擇長線投資,並且需要找準介入的最佳時機。

“兩用”普洱茶

從2006年底起,普洱茶開始成了一個關注率非常高的詞。一團黑乎乎、牛屎狀,帶著上個世紀中期的氣味的茶餅,可以賣出上百萬的天價。於是乎,茶是用來“喝的”還是“炒的”成了當下熱辯的話題。

普洱市市民沈先生就説:“現在,越來越多的茶友見面,不是再問茶的口感怎樣,而是問漲了多少錢、囤了多少茶?”一些茶葉批發商透露,往年買普洱茶的,多是一些老顧客和愛喝普洱的人;而最近半年,買普洱用來收藏及炒賣的人大量增加,很多投資商帶著數百萬、上千萬的資金,進入普洱茶行業。據不完全統計,僅2006年,各界投資普洱茶産業的資金,就高達10億元。甚至像“開盤價”、“出倉”等股市術語,在當下的普洱茶市也不絕於耳。

在整個普洱茶産業鏈中,從原産地到銷售終端,普洱茶的價格翻了50倍。價格是在哪個環節被拉高,高額利潤落到了誰家的口袋中?專家分析説過多的廠家盲目開工,必然導致搶原料、爭市場,形成無序競爭的惡性迴圈。對於大企業來講,原料的緊缺導致的後果就是品質的直接下降。價格偏離價值的另一個後果是,假冒偽劣産品的盛行。一萬多塊錢一套設備就可開起一個廠。門檻低,利潤高,自然會使普洱茶的生産企業魚龍混雜,出現劣質産品也就在所難免。特別是一些標注著所謂10年、20年的陳年老茶,它的高價更吸引了造假者。當時的行業人士分析稱,對於普洱茶産業來講,打假和制定標準,並嚴格執行,這才是急迫要做的事。

果不其然,經歷了06年的瘋狂炒作,07年普洱茶市場不可避免地迎來了大崩盤,各大茶企銷售業績極速滑落,普洱茶行情走淡,至今還處於元氣大傷中。

啼笑皆非的“北魏陶俑”事件

1994年夏天,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上悄然出現了一批“北魏陶俑”──北魏陶俑出土甚少,這些外表斑駁的陶俑,很快引起了一些文物專家的關注。

據悉,最早是一位文物專家在潘家園閒逛時發現了這些“北魏陶俑”,立即上報給相關部門,經專家組鑒定之後認定是真品,應該搶救。於是幾家國字號博物館相繼撥出專款對其進行“搶救性收購”。據知情人介紹,有的博物館為了避免驚動商販,還特意派館內職工分批前往收購。

但出人意料的是,這種本該十分稀少的北魏陶俑卻是“要多少有多少”,價格也越來越低,從每件幾千元一直降到幾百元、幾十元、幾元。“當時潘家園不僅有‘北魏陶俑’,還充斥著倣漢唐的俑以及陶狗陶牛陶馬,什麼都有。”一位當時事件的親歷者這樣向筆者講道。

此時,人們漸漸有了警覺。專家組緊急開會,重新鑒定,結果驚訝地發現:全部是假的!緣何文物專家會將這些倣作誤認為是真品呢?某些專家找出了理由──有的高倣陶俑使用了出土殘陶的真底座,也有的用了漢代墓中的土或者磚。地處九朝古都洛陽以北的邙山,自東周以來就是歷代帝王及達官貴人的殯葬風水寶地,民間則有“邙山墓多無臥牛之地”之説,而南石山村正處北邙腹地。

《誰在收藏中國》的作者吳樹提到這起烏龍事件,不由感嘆:“為什麼面對制假者,那麼多國寶級專家竟會屢屢大跌眼鏡?為什麼高科技儀器在一些文化水準並不高的農民眼裏,如同一堆破銅爛鐵,不堪一擊?究竟是儀器的科技含量低下還是它的數據庫過於單薄?抑或專家們知識更新的速度太慢,不足以對抗制假者的智慧?”

還請各位看官在淘寶的過程中睜大眼睛,看仔細留個神,沒尋到寶貝不要緊,可別壞了心情。

徽章:下一撥曇花一現的收藏熱?

隨著世博園內的徽章越來越熱,世博園外出現了各種跟風現象:賣衣服的,要配徽章;賣日用品的,要送徽章;旅遊景點,更是少不了徽章。

據不完全統計,由主辦方、參展方等發行的紀念徽章已經多達上千種,還有最新款式的徽章正要上市。在這種情況下,也誕生了一批 “專業”的徽章迷,有的指望徽章保值升值,有的希望生産徽章能作為最新的掘金寶礦,還有的將徽章視作模倣簡單、百試不爽的旅遊紀念品……只是不知,這一陣徽章熱,究竟是世博效應下的曇花一現,還是會帶來無限商機?

徽章就像郵票、紀念卡一樣,需要通過展示、交流、交換甚至交易,才能進一步顯示其收藏價值。如果能為徽章迷提供相關服務場所,未必不能創造出一個新的市場。

專家解釋説,世博會紀念徽章的收藏價值大於投資價值,但投資這類産品很可能會遭遇“變現難”的問題。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用這句古詩來形容收藏品市場以及各種藏品的行情漲跌是再合適不過了,譬如郵票市場。進入網路發達的新世紀後,郵票因為使用者大幅減少,供大於求的原因曾經一度低迷。要知道,收藏品不同於其他商品,其升值的基本規則就是物以稀為貴,任何藏品只要一氾濫,就沒有了升值的空間,自然不能再稱之為藏品。而今年以來,以幾款稀珍郵票的大幅漲價開始,郵票市場正在積極地為郵市的復蘇作好“預熱”工作。又比如經過前些年的“沉寂”,廈門的根雕市場同樣開始出現復蘇的景象。

國人素有“亂世藏黃金,盛世興古玩”之説,這正切合當下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的環境。在現今藝術品市場宏觀趨勢良好的情況下,小門類的收藏品無益是最大受益者,極有機會積聚人氣恢復原有市場。而其中以收藏大類的附帶品更有優勢,如印章、硯臺就是書畫作品的附帶品。投資者和藏家需要在一個冷門轉化成熱點起來後,果斷介入,才能分享冷門藏品轉熱的增值效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