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藏市“黑馬”將軍罐

藏市“黑馬”將軍罐

時間: 2010-09-03 20:09:02 | 來源: 經濟參考報
收藏 >

在瓷器收藏圈裏,了解將軍罐的人並不多。一些外行人士甚至以“將軍”、“將領”的字義來理解將軍罐,殊不知,這是對將軍罐的誤解。

將軍罐和“將軍”沒關係

將軍罐,罐身為直口,豐肩,斂腹,平面砂底,附寶珠頂高圓蓋,其外形酷似頭戴戰盔、挺胸凸肚的將軍,因而得名“將軍罐”。對於完全沒有瓷器知識的外行人士來説,初次接觸將軍罐,要猜出其名稱的由來,往往望文生義。

將軍罐用來作何用途?外行人常説的版本有兩種,一是將軍罐為古代皇帝獎賞給戰場上有功的將士,這將軍罐是古代軍人至高無上的榮譽;二是將軍罐為專供將軍級人物使用的一種瓷器,古代的將軍家裏都用這種瓷器來裝東西。

然而據專家介紹,實際上,將軍罐原本的用途類似於今天的“骨灰盒”。將軍罐創燒于明代嘉靖、萬曆時期,清代各朝都有燒造,直到民國時期還流行于市。明朝嘉萬初創時期,將軍罐這種器皿是佛教寺院為裝殮僧、尼圓寂火化後所遺骨灰訂燒的專用骨灰罐。到了明朝末年,因為將軍罐的器型高大挺拔、豐碩俊美,器物外壁又可以用青花、五彩等多種手法進行裝飾,逐漸被人們當作擺置觀賞的陳設器。在清代後期至民國時期,將軍罐大量生産,其粉彩、單色釉及青花雙喜字罐與象耳瓶等一些器型,可以算得上當時婚禮嫁粧所必備之物。

一些賣家擔心買家不喜歡將軍罐曾用來盛斂遺骨的説法,就“忽悠”説是從將軍家裏出來的東西。有少許藏友確實有所避忌,不過,專家認為這都是庸人自擾的想法。

將軍罐為何多出自廣西?

廣西藏家收藏將軍罐,不論是數量還是檔次,在全國的瓷器收藏圈裏,都是具有相當名氣的。今年4月底5月初的時候,筆者與一支古玩專家團隊到廣西南寧搞活動,面對眾多攜寶求見的藏友,專家們對將軍罐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俗話説“近水樓臺先得月”,桂林的靖江王陵以及周邊一帶的墓地出土了大量的梅瓶,使得桂林博物館館藏梅瓶的數量之多、品種之豐富、器型之多樣在國內均屬罕見。而將軍罐,在廣西玉林一帶有大量遺存,這是為何?

玉林一帶多出將軍罐,與當地的二次葬風俗以及經濟水準有密切的關係。據藏家介紹,二次葬是我國許多民族殯喪習俗。廣西不少地區有二次撿骨葬習俗,他們先用棺木土葬死者,過了三五年或更長時間後,挖墓開棺,從腳骨開始依次往上撿骨,並順序裝入陶甕,蓋上圓蓋,再修永久性墳地埋葬。

將軍罐並不是廣西當地製造,而是瓷都景德鎮出品。要從景德鎮採購、運送回廣西來使用,以古代的交通條件來説,這必定是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士才能做到。此外,將軍罐器型比較大,要是陸路運輸往往容易破損,難度也大,採用水路運輸就便利得多了。玉林一帶不僅是廣西歷史上經濟發達地區,而且水系發達,具備了運輸上的客觀條件,因此較多出土將軍罐。我國的江南一帶地區也使用將軍罐,多為花卉罐、纏枝牡丹罐。在兩廣地區,廣西主要出的是龍紋罐。

專家介紹,一些體積頗大的將軍罐,刷洗乾淨後放在密閉的玻璃櫃裏收藏,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不透氣,可以見到玻璃內壁和罐身上起了黴斑。再打開,還能聞到濁腐的氣味。這是其他瓷器收藏中所沒有的現象。

青花將軍罐收藏價值高

將軍罐之所以受到古玩藏界的重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其藝術價值。

將軍罐發展至清代順治時期基本定型,康熙年間尤為流行。雖然各時期的器型略有變化,但都以大氣、宏偉為其特徵。青花將軍罐更是康熙朝青花瓷器的翹楚之作,因為其器形碩大,青花工藝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瓷器藏家認為,荷葉罐、大蓋罐都是將軍罐的前身。現在,市場上也有現代燒制的將軍罐,體積非常巨大,有的甚至高達一兩米,擺設起來非常有氣勢。筆者曾與景德鎮的瓷器專家交流過,就現代的技術而言,要製作大型的將軍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無論是拉坯還是燒制都相當困難。可想而知,在古代生産條件下,體積大的將軍罐更加難得。

筆者曾見過最大的古代將軍罐有80多釐米高,而一些體積比較小的將軍罐,主要是用來裝藥品、穀物等。這些罐多是單個,或是一對,每個罐子的身上都有精美的紋飾,讓人驚嘆。比如説,青花將軍罐常見有纏枝牡丹、纏枝蓮紋、海水龍紋等。將軍罐還有單色釉的、粉彩的,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成為藏市的一匹“黑馬”。此外,由於將軍罐的體積大小不一,對於藏家來説,能收藏到不同規格的將軍罐,也是一種樂趣。

近年來,將軍罐的藝術價值越來越被藏家所重視,價格自然水漲船高。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倣品假貨也充斥市場。

專家表示,甄別老的將軍罐可以把握一個關鍵之處,那就是摸一摸罐子外壁是否有凹凸不平的感覺,就像人體身上的橘皮紋一樣,這是拉坯過程中形成的。因為將軍罐是使用器,所以工匠在修坯的時候並不特別在乎這些細節,反而成了將軍罐的特徵。此外,要甄別不同時代的將軍罐,就可以套用鑒別其他瓷器的經驗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