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是中國主流的傳統文化,與我們的生活最為密切,對於傳承歷史文化來説非常重要。所以,收藏者還要有一種社會責任感,要通過收藏為社會作出貢獻。
經驗技巧
古陶瓷收藏的類別,可以分綜合性、專題性、題材性、工藝性、專題加題材性。綜合性面最廣;專題性可以按照窯口收藏,也可以的按照某一個斷帶 收藏;題材性根據古陶瓷上畫的花鳥、山水、人物種類收藏;工藝性按胎裝飾和釉裝飾收藏,胎裝飾又有貼花、印花、劃花、堆塑,釉裝飾又可分為單色瓷(點彩、 繪彩)和彩色瓷(五彩、鬥彩、粉彩),元以後的青花和彩瓷就是彩色瓷;專題加題材性的,比如前面説到的陶思安,就專門收藏清三代人物罐,清三代是專題的, 題材就是人物罐,這樣收藏有個好處——很專,這樣收一般很難碰到假的,收的時間長,也就有經驗了。我建議初學者還是學單一的比較好。
關於技巧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我自己的經驗,歸納為5個字:“望、聞、問、切、地”。
“望”——什麼叫望?就是要看。現在很多收藏者也不去看,只要人家推過來就收下,他認為對的就不屑到博物館去看,也從來不看相關書籍。我建 議收藏者要到兩方面去看:一是到各大博物館去看,去國有博物館和民營博物館,行業博物館,不論是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區級)都可以;二是看書,涉及 藝術品投資書籍很多,一類是圖錄方面的書,一類是有價值文字(文獻)書和論文,如有台灣故宮月刊和文物、考古月刊。對初學者重點推薦四本書(見附),這是 解決收藏者的世界觀。
我覺得看是最重要的,如果不看,就根本不懂一些知識,沒有知識又怎麼能搞收藏。收藏是一種高雅的文化活動。有收藏者和我説,他收藏了這麼多 年,花了幾百萬,一次博物館都沒去過,結果拿到我們博物館來鑒定,一箱一箱都是假的。如果你玩的是贗品,那是一種對文化的玷污。通過看,可以解決世界觀的 問題。
“聞”——聞就是聽,這是要解決方法論的問題。聽有音之音(雜音)者聾,要聽有真才實學者。什麼應該聽,什麼不應該聽,也要做到心中有數。
“問”——問是求教,搞古陶瓷收藏的天生不是有這個那個本領,有問題要對症下藥、對症對人請教老師,要問知情人。比如耽寶昌是青花、彩瓷鑒定的專家,而對越窯和龍窯瓷就不一定是頂級專家,而浙江的專家在這方面就是強項了。頂尖的專家也只懂得幾個門類,要實事求是。
“切”——切就是要實踐。收藏古陶瓷絕對不能紙上談兵。我去幫人鑒定,對方先給我看書,跟書上對都是一模一樣的。他根本不知道,書印出來的 時候色差就不一樣。所以我覺得收藏古陶瓷的人一定要有實踐,要多看博物館裏的東西,多看一些大收藏家的東西,要多去比較規範的拍賣行看看。收藏者之間要多 交流,不要私藏或密藏,這是解決收藏者實踐科學判斷能力。
“地”——地指的是本地。要從本地熟悉和可借鑒(各大博物館)文物藝術品入手。這是我這幾年通過與社會上收藏者的廣泛接觸、調查的總結。本地的東西往往都 收藏很好,但是一齣本地,很多很多都是假的。比如在昆明,當地藏家拿出了龍泉瓷,那是假得不得了的東西,他都作為真品放在那裏。這是因為昆明那邊沒有龍泉 窯,他們不能在博物館借鑒到真的東西。這個品種在浙江收藏就很容易,因為越窯在省內各大博物館都有。當然,收這類東西也還是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