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湖南瀏陽發現一座清代御賜貞節牌坊

湖南瀏陽發現一座清代御賜貞節牌坊

時間: 2010-08-17 10:48:26 | 來源: 長沙晚報
收藏 >

 

瀏陽沿溪鎮的這座羅周氏貞潔牌坊,現在就立在馬路邊,它的身後是一棟民房。現在,這座牌坊再也沒有了往日的神聖。

主樓高達6.5米,足有兩層樓高,整體由麻石與青石建成,造型優美莊重……近日,記者在瀏陽市沿溪鎮沙龍村大龍組看到了一座清代御賜貞節牌坊。只是,這座昔日象徵“貞節”的建築物,如今卻有些孤單地立在那裏,遠沒有了往日的神聖。文物專家表示,這座貞節牌坊主體構件保存完整,較為罕見,對研究清代旌表女性從一而終的封建制度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貞節牌坊有兩層樓高

這座貞節牌坊就立在沙龍村大龍組一條水泥公路邊。它坐西向東,卯榫結構,4根石柱組成3個門,其“大門”面闊5米,高6.5米,足有兩層樓高,格外引人注目。整個牌坊由麻石與青石建成,柱基下分別立有抱鼓石。仔細觀察,可看到石柱石樑上雕刻的淺浮雕:中柱單額枋上是“雙獅滾球”,龍門枋上為“二龍戲珠”,小額枋則是“雙鳳朝陽”,圖案與紋飾精美吉祥。

村民們説,以前大門上面還有兩三層,高達10多米,有各種顏色的浮雕、銅鈴鐺,中間則是一塊雪白光滑的大理石碑,上面刻著“聖旨”二字,下面碑刻“節孝”,兩邊分別是“百世”與“流芳”。但是後來牌坊遭人為破壞,造成殘損,連貞節牌坊邊記錄有史料文字的石碑也不見了。

牌坊建於清朝同治六年

沙龍村68歲的羅炳秋是當地羅氏族譜的編者之一。他説,根據族譜的記載,這座牌坊建於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是朝廷表彰當地一位婦女周氏而立。“周氏嫁到羅家後,10多歲就守了寡。她活了90多歲,但一直沒再嫁。”羅炳秋説,周氏獨自將兒子撫養大,後來兒子在朝廷當了官,皇帝欽準給周氏立一個貞節牌坊。對於此座貞節牌坊,同治年間編的《瀏陽縣誌》裏有記載:“羅周氏節婦坊,在大瓏,同治六年為羅英漢妻立。”

對於這座貞節牌坊,村民們有不同的看法。羅炳秋認為:“它是一個歷史文物,宣揚了一個女性的高尚品德。”另一位老人也持贊同態度:“那時候,能得到皇上欽準立一個貞節牌坊是很榮耀的事,它在當時為別人樹立了好榜樣。”但大多數人對這個牌坊有些不以為然,“貞節牌坊是封建糟粕,它葬送了女性的幸福生活。”一位小夥子説。

瀏陽僅存兩座貞節牌坊

瀏陽市文物局專家任新民説,貞節牌坊是一種宣揚封建禮教、標榜功德的歷史建築。根據同治年間的《瀏陽縣誌》記載,明代時,瀏陽僅有3座貞節牌坊,到了清代增加到50座,同時還有整整一冊烈女名單。現在瀏陽僅存兩座貞節牌坊,“這一座保存基本完整,較為罕見。另一座在沙市鎮。”任新民表示,從文物價值來説,貞節牌坊熔古人社會生活理念、封建禮教、封建傳統道德觀念、民風民俗于一爐,結構自成一格。他建議將其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任新民介紹,對於貞節的重視,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一個明顯的演變過程。在漢唐時,中國婦女十分自由,唐代女子甚至能成群結隊騎馬外出郊遊,能穿半裸服裝,女子離婚也不受歧視。但到了宋代推行朱程理學,婦女受到封建禮教束縛。明代開始重視貞節旌表制度,為一些死了丈夫長年不改嫁或自殺殉葬、符合當時道德要求的女性建貞節牌坊,予以表彰。清代時這一制度更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