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62歲成都老人老金癡迷藏書票

62歲成都老人老金癡迷藏書票

時間: 2010-08-09 10:38:28 | 來源: 成都商報
收藏 >

老金喜歡收藏和製作藏書票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話換到62歲的金凱欣(化名)這裡,就要改成“書中應有藏書票”。老金説,藏書票號稱“書中蝴蝶”、“紙上寶石”,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從書籍的裝飾變成了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是自己的心中摯愛,魯迅、鬱達夫等人也曾是藏書票的“粉絲”。

“小小藏書票,方寸之間卻有風光無限。”從收藏到自行設計製作,老金不僅自得其樂,還懷揣著在蓉城推廣藏書票的熱情。

一年苦尋

第一張藏書票卻是贗品

“無心插柳柳成蔭。”在成都馬王廟街的一處老宅裏,老金向記者談起了他是如何迷上藏書票的。2005年,老金的女兒開始從事商業設計,常常是做一個訂單就要閒一陣子,等到新的訂單到來時,又忙得不可開交。老金常常為女兒琢磨,“最好是找個辦法,在沒有訂單的時候也能提前做好設計。”從此,老金到處去找靈感。

意外的收穫發生在送仙橋古玩市場內。一天,一本夾著小紙片的冊子從正在古玩市場轉悠的老金面前閃過。老闆喊價400元,一名年輕女孩上前應價,沒兩個回合,女孩便以300元將小冊子收入囊中。老金禁不住上前問道:“姑娘,這些小紙片是啥東西?”女孩説:“藏書票。”以前老金在書上就曾見過藏書票的介紹,這次的偶遇,讓老金頓時對藏書票著了迷。他意識到,作為製作精細的小版畫,被稱為“紙上寶石”、“書中蝴蝶”的藏書票必定十分難得。於是,老金開始翻書、上網找資料、逛古玩市場……2006年冬天,老金才終於盼來了自己苦苦尋找的第一張藏書票。“那是在一個廢舊紙品的攤位上發現的,一張長寬不足10釐米的紙片上‘EX-LIBRIS’的字樣非常顯眼。”老闆喊價60元,老金沒講價,當場付款買下。

第一次得到藏書票,老金按捺不住心中的竊喜,立馬找了一處亮堂的燈光,仔細觀賞把玩。不幸的是,燈光下的藏書票做工粗糙,油墨不均。“唉,找了一年才得到一張藏書票,咋還是個冒牌貨呢?”

此後,老金對藏書票越發癡迷,到處尋找收藏,目前已有藏品20多件。

藏書票牽線

老金和年輕小夥結成忘年交

“藏書票沒有死去,它們活著,雖然是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曾有藏家如此形容藏書票的現狀。一方面,藏書票被用來標誌書的所有權,並傳達出書籍所有者的訊息;另一方面,其別具風格的藝術色彩,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較高的審美品位。因此,藏書票收藏並不像廣泛流行的郵票等收藏那樣,“帶了點陽春白雪的味道”。

退休後,老金成了藏書票的守望者,獨自在這個“不起眼的角落”裏,讓老金有些苦惱。直到藏友的陸續出現,這才給了他堅持守望的信心。

2008年的一天,老金在一家舊書攤前蹲下。“你這裡有關於藏書票的書麼?”老金有意地向女老闆打聽起來。女老闆沒吭聲,旁邊一位20多歲的小夥子卻回答道:“老師,這裡有。”老金有些詫異:“你也知道藏書票?”女老闆這才説起,這位年輕小夥子其實是這家書攤的常客。兩人在書攤前站著聊了一上午,儼然成了忘年交。從此,這位名叫張強的年輕人,成為了老金最忠實的藏書票票友。

去年元旦節前後,老金的一名老友從國外回到成都。偶然間聊起藏書票,原來這位老友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在外文書籍中收藏了諸多藏書票。老金感嘆相見恨晚,從此與老友相約,每週必要抽一天時間共聚,話題就是聊不完的藏書票。

去年10月,第32屆國際版畫藏書票雙年展獲獎藝術家邀請展在成都舉行,“目前從事藏書票收藏的人並不多,從事藏書票創作的人也有些青黃不接。”成都畫家董小莊被老金尊為藏書票領域的大師級人物,其位於荷塘月色畫家村的版畫藏書票收藏館也成為知名的藏書票集聚地。

自刻藏書票

“雨中人”越來越被人熟悉

越是著迷于“書中蝴蝶”的翩翩身姿,老金就越是遷怒于自己。“手上的藏書票太少,不盡興。”直到2007年底的一次急性胰腺炎,才讓老金想到了另外一種接近藏書票的方式:自製藏書票。

突發疾病住院,老金挺了過來。老友紛紛前來探望,提起早年工作期間,老金篆刻印章的手藝不錯,不少人還保留著老金昔日的作品。説者無心,聽者有意,這段話被老金記在了心頭。大病初愈,老金便找來木板,買了全套的刻刀,決定親手刻製藏書票。“人這一輩子,總得留下點東西。”

在老金目前所刻製的100多件藏書票中,刻得最多的是較易操作的木板,此外還有用石頭、塑膠刻的藏書票。從第一幅臨摹的《白蛇傳》,到最近創作的《花仙》,100多張藏書票,見證了老金“弧形刀法”技藝的成長。在每個版的印數都不超過100張(一般為50張)的情況下,老金自製的藏書票,在朋友圈子裏頗受追捧。花錢購買其藏書票的,既有圈內的藏友,也有圈外的大學教授。寫在藏書票落款處的筆名“雨中人”也越來越被人熟悉。

“不論收藏還是創作,我這些都只算是圈裏的小兒科。”老金説,自己比不上藏品成百上千甚至過萬的收藏家,也比不上具備專業版畫功底的藝術家。但每天在自家窗臺前的木桌上鑽研雕琢的“八小時工作制”,卻能讓他自得其樂。偶爾三兩個藏友促膝而談,老金還不時惦記著,怎麼讓藏書票在成都傳承下去。成都地標建築藏書票、地震紀念藏書票、浮水印木刻藏書票……老金關於藏書票的構想和計劃多而詳盡。他現在最大的願望,莫過於自己能夠老而彌堅。“只要手不發抖,帶勁,就能繼續刻下去。”

藏書票簡介

藏書票起源於15世紀的歐洲。它們是一種小小的標誌,以藝術的方式,標明藏書是屬於誰的,也是書籍的美化裝飾,屬於小版畫或微型版畫,被人們譽為:“版畫珍珠”、“紙上寶石”、“書中蝴蝶”、“微型藝術”。二十世紀初傳入我國。一般是邊長5~10釐米見方的版畫作品,上面除主圖案外,要有藏書者的姓名或別號、齋名等,國際上通行在票上寫上“EX—LIBRIS”。這一行拉丁文字,表示“屬於私人藏書”,藏書票一般要貼在書的首頁或扉頁上。

據了解,中國國家圖書館從館藏圖書中發現的一枚迄今所知最早的中國藏書票是“關祖章藏書”票。這枚藏書票貼在1910年出版的《京張路工攝影》集中,畫面為一古代書生在滿室書卷中夜讀的情景,上方“關祖章藏書”五字,秀逸剛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