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紫砂七老作品仍處價格洼地

紫砂七老作品仍處價格洼地

時間: 2010-08-06 18:14:27 | 來源: 北京商報
收藏 >

顧景舟 紫砂作品
 

北京保利第11期精品拍賣會于8月2日在新保利大廈圓滿落幕,總成交額達1.94億元,較第10期拍賣會增長72%,刷新保利精品拍賣的成交紀錄。其中,“古砂妙器、紫泥菁英——古今紫砂壺藝術品專題”專場匯集一批明清作品和當代大師佳作,多件古代作品以估價5倍以上成交,如“明陳用卿(款)美人肩壺”以212.8萬元成交,“清中期楊彭年(款)柱礎壺”以184.8萬元成交,“紫砂七老”之一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蔣蓉的“牡丹壺”也以80.64萬元成交。全場總成交金額為1078.56 萬元。但從整體來看,“紫砂七老”以及明清各時代紫砂高手優秀作品,目前仍處於價格洼地。

“保利精品拍賣”也稱“小拍”,有別於春秋兩季的“大拍”。“小拍”雖不及“大拍”的恢宏,卻各有側重各有特色,其中不乏亮點。

這次紫砂專題中雖然也徵集到了一批當代名家作品,但相對來説,總量中老壺的比重明顯比較大。這些老壺中有從明清至民國各時期的作品,包括“紫砂七老”中除顧景舟以外其他幾位著名藝人的作品,應該是歷次拍賣會中比較豐富的一次。

從以往的紫砂拍賣結果看,紫砂藝術品的市場伴隨著我國近些年藝術品市場的繁榮正在穩步發展。今年春拍中壺藝泰斗顧景舟的作品一舉突破了千萬元的大關,創出了1232萬元的紫砂藝術品歷史成交新紀錄,為紫砂藝術品的價值認識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紫砂七老”之一的蔣蓉大師的作品以及當代大師名家的作品都有不俗的表現。但相比較而言,“老壺”的市場表現始終不盡如人意。

以通常的藝術品價值認識的基本規律看,優秀的“老作品”既有藝術價值也有文物價值同時又具有稀缺性,價值更勝於新作品是很順乎自然的。就拍賣市場看也是很明確地這樣表現:書畫作品從2003年宋徽宗的《寫生珍禽圖》和米芾的《研山銘》都以2000多萬元成交(《寫生珍禽圖》去年又以6000多萬元再次易主),從而為中國藝術品的價值認識打開了空間,2005年元青花以2.3億元創了中國藝術品成交紀錄,至今年春拍黃庭堅的《砥柱銘》又以4.36億元刷新了中國藝術品成交的紀錄。

和其他藝術品拍賣市場相比,紫砂藝術品拍賣市場上“老壺”的價值還沒有得到應有的認識。究其原因,一方面和其他藝術品門類相比,優秀的紫砂歷史作品存量少,多數經典作品都深藏于海內外博物館以及藏家手中,品相好、知名度高的“老壺”很難流到市場上;另一方面是由於紫砂藝術品進入大型拍賣市場時間還較短,一些藝術品藏家對紫砂尤其是“老壺”的鑒賞能力還有待提升,也制約了藏家的買賣人氣。

就此場拍賣看,其中亮點有“明陳用卿(款)美人肩壺”以212.8萬元成交、“清中期楊彭年(款)柱礎壺”以184.8萬元成交、另外“清嘉慶 邵大亨制 加彩蓮子壺”以61.6萬元、蔣蓉“牡丹壺”以80.64萬元成交等,另外“任伯年繪 紫砂花瓶”以12.32萬元成交。其他的“老壺”包括部分“紫砂七老”的作品成交價普遍不高。從這個結果看,基本遵循了對“老壺”的價值認同“要麼名氣大、要麼品相好”的基本原則。陳用卿為明天啟、崇禎年間名手,“美人肩壺”以212.8萬元成交看似不低,但如果是一件同時代的經典作品就遠不是這個價格了;楊彭年(款)“柱礎壺”從銘文的章法和刀法看應該是陳曼生初期銘刻紫砂時期的作品,“曼生壺”代表了歷史上文人紫砂的最高藝術成就,如果是一件經典的“曼生壺”作品那它的價值應該遠高於“景舟壺”的市場定位;清邵大亨是顧景舟大師在世時最崇拜、敬仰的歷代最有藝術成就的幾位壺藝大家之一,如果是邵大亨的經典作品市場應該怎樣定位呢?

近段時間,《中國紫砂週刊》連續對著名的“紫砂七老”做了介紹。“紫砂七老”中顧景舟大師因當代人熟知,也因為他的藝術成就和對行業發展所做的貢獻為社會敬重,所以他的作品的價值也在市場上得到充分表現。但其實“紫砂七老”中的其他幾位紫砂大家,都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從長遠看,“紫砂七老”以及明清各個時代紫砂高手的優秀作品目前還處在價格洼地之中,隨著人們對這些作品的不斷理解,將來一定會有很大價值認識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