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百萬時代到來市場潛力大

百萬時代到來市場潛力大

時間: 2010-07-23 15:19:04 | 來源: 中國美術家網
收藏 >

 

古代文人時常拿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上把玩欣賞,在玩賞的同時,也會用來壓紙或者是壓書,久而久之,便産生了一種文房用具——鎮紙。

在古代,鎮紙是放置在書桌案頭上的文房用品,有金、銀、銅、玉、木、竹、石、瓷等材質。它們有的成對,有的單件;有的一字一畫,有的獨立成幅,書、畫、文辭、雕刻集于一身,歷來是收藏中的珍品。比如明晚期石叟款銅嵌銀絲螭紐鎮尺長24.7釐米,在2008年嘉德春拍中成交價為12.25萬元;清代象牙竹紋鎮尺長25.3釐米,在北京瀚海最新的起拍價在5萬元左右。

在2009年春拍市場上,鎮紙創造了不少拍賣紀錄。比如一對明壽山石高浮雕蟠螭紋鎮紙,估價20萬至30萬元,成交價達到了114.5萬元,這是鎮紙拍賣首次超過百萬元大關,讓藏界看到了其巨大的市場潛力。而一塊田黃雕竹形紋鎮紙也以12.7萬元成交,這塊田黃隨形刻作竹節形,竹根與竹節較寫實,而竹枝、竹葉的裝飾稍見寫意,虛實結合,恰到好處。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材質珍罕、雕工精良的鎮紙,無疑具有很大的升值潛力。

在去年北京翰海的拍賣會上,一款頗具特色的鎮紙也以28萬元成交,這款清乾隆時期的白玉蚩尤合璧連環鎮紙,採用白玉質,圓環形,環側一切為二,兩環相套可錯可合,環外雕四蚩尤首及兩組變形獸面紋。此件鎮紙為倣古製品,似以良渚文化玉環為本,稍加變化。它顯示出在鎮紙的收藏中,除了雕工之外,巧妙的設計也非常重要。

刻書畫鎮紙作為文房用具之一,常由書畫家作稿,其程式也與刻銅墨盒一樣,先挑選中意的鎮紙,或銅、或木、或牙、或竹。按常理,有聲望的書畫家所挑選的必定是材質精良、造型別致的光板鎮紙,在上面均勻地涂上一層白粉以襯其底,然後書畫家便可在其上縱橫馳騁地構思、發揮了。

鎮紙上的書畫作品,其實是書畫家本人作品的袖珍化,它的章法、筆法、氣韻應與大幅作品一致。事實上有一部分書畫家不大會作袖珍小品。以前沒有影印機和照相技術可以隨心所欲地放大和縮小,所以一般能在小小的鎮紙上作書畫,又能得其神韻的書畫家必然功力深厚。

此外,書畫家完工後便由鐫刻名家在其上按書畫的特點,屏心靜氣一刀一刀地細心鐫刻完成。雕刻家務須深諳書畫家的筆墨、個性,用手上的刀將書畫家作品的特徵進行再創作,將其特色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因此小小的鎮紙凝聚了書畫名家和鐫刻名家的共同心血,也可説是他們的聯袂之作。這種聯袂不是隨意的,因為書畫的筆法、章法、氣韻,必須與雕刻的風格氣韻相匹配,故此每件成功的上品皆極為難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