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收藏家劉蘭的當代藝術之旅

收藏家劉蘭的當代藝術之旅

時間: 2010-07-14 10:24:16 | 來源: 藝術月刊
收藏 >

劉蘭近照

作為一家實力雄厚的公司總經理,劉蘭和匯通匯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她並沒有止步於此,介入當代藝術的收藏成為她新的興趣,而且一下持續了七年有餘。出身於文藝家庭的她,從小就受到藝術潛移默化的熏陶。在她27歲參觀冷林策展的《現實:今天與明天 '96中國當代藝術》展覽的時候,當代藝術在她心中還是一個“怪物”,這種感覺在七年之後,當她再次進入當代藝術領域時已經完全變成了驚喜。又一個七年即將過去,作為重要的當代藝術藏家,劉蘭在她“心靈的遊歷和探險”道路上越行越遠……

藝術收藏是一種眼光的探險

記者:在七年的時間內,您的收藏應該算是斬獲頗豐了。去年在北京公社的個人收藏展已向大家展示了一個基本的面貌,曾梵志、劉野、宋冬、岳敏君、張曉剛等藝術家的作品都有所涉獵,除風格多變之外,架上藝術和行為影像等多種方式都存在,在收藏這些作品時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到現在有沒有什麼變化?

劉蘭:初衷很單純,就是覺得好玩,喜歡。收藏這件事是很私人化的東西,完全是個人的喜好和精神上的愉悅。至於藝術作品的形式,我基本上不會考慮,比如我最近就收藏了美國著名的影像大師Bill Viola的Video作品,古代傢具、文房四寶也有收藏。收藏的變化是任何時候都存在的,不同的時期對生活的認知和精神的追求是不固定的。另外還有現代社會和當代事件對自我的一種反饋,都會讓你的思想和眼光産生變化。

記者:為什麼對張曉剛的作品最感興趣呢?

劉蘭:僅僅從畫面的風格或者是説一種感覺去看一幅畫,我覺得是不夠的,最重要的還是畫面背後的思想。張曉剛的作品就屬於後者,它們背後所蘊藏的一種歷史會與你的生活經歷、歷史認知産生一種碰撞,這種碰撞才是藝術作品最有意思的東西。

記者:怎樣來判定作品有沒有吸引力呢?

劉蘭:我個人的收藏標準主要是依據它的藝術經歷和學術標準,藝術作品的精神很重要,如果我的精神境界都高於他的話,我會收藏他嗎?這本身就是一種挑戰、競爭,這才有意思!

記者:收藏作品時,會不會找收藏顧問?

劉蘭:我主要和冷林先生談的比較多,冷先生對東西方藝術都非常了解,除此之外,我經常和一些藝術家朋友交流,了解他們,從而了解他們的藝術。

記者:在以後的收藏中,有一個具體的規劃嗎?

劉蘭:沒有什麼規劃,藝術收藏本身就是一種眼光的探險。藝術品本身也具有一種能和你精神交流的東西,這種吸引力會促使我一直收藏下去。

《大家庭系列 父親與女兒》張曉剛,布面油畫,160x200cm,2008

我看中的是作品和藝術家

記者:如何看待畫廊和拍賣行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中的作用?

劉蘭:拍賣行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一個二手市場,你可以在那裏找到很多老作品。畫廊是一手市場,直接策劃、展覽、經營藝術作品;只是中國目前的畫廊大多不夠成熟,他們的年齡比藝術家還年輕,他們的眼光多缺乏學術的支援,因此成長會很緩慢。

記者: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經歷了一個“過山車”式的發展,怎麼看現在藝術市場的回暖?

劉蘭:我從來不關心這些事情,價格的上漲下跌,回暖與否都與我無關,我看中的只是作品和藝術家本身。我畢竟不是買股票,沒法跟金融股市産品相對比,所以它上漲也好,下跌也好,回落也好,都與藝術本身無關,我更關注藝術家的精神狀態,他們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境界,才能做出什麼樣的作品。

1  2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