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高端藝術區"變臉"藝術生活區 一號地"起死回生"

高端藝術區"變臉"藝術生活區 一號地"起死回生"

時間: 2010-07-06 17:44:35 | 來源: 北京日報
收藏 >

兩年前,記者曾到一號地藝術區採訪,那個時候盛滿壯志雄心的一號地人描摹著美好的前景,畫圖紙、談規劃、忙裝修,一群為藝術理想而生的人天天泡在一起,就像故友一樣相處。

兩年間,一號地遭遇了國際金融危機洗禮、又被拆遷傳聞幾度折磨,曾經陷入一片蕭瑟,畫廊關門、餐廳停業、藝術計劃停頓。

而今,記者再次造訪此地卻發現,藝術生活區的全新定位讓一號地重新煥發了活力。

確立藝術生活化主題

以國際藝術區為定位的一號地誕生於2005年,佔地2700畝的超大規模曾經讓業界充滿了期待。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8年底,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讓這個主要靠國外畫商支撐的藝術區突然陷入了危機,國外畫商似乎一夜之間突然蒸發掉了。隨後,藝術區又遭動蕩,隨著臨近的索家村、費家村以及草場地等地的畫家工作室和畫廊紛遭拆遷,所有人都擔心藝術區也會被拆遷。

轉機發生在去年7月,賽特奧萊名品折扣店進駐只有一站地距離的馬泉營。緊接著去年11月,15號地鐵一期正式在順義段鋪軌,其中的崔各莊站和馬泉營站距一號地都很近,地鐵預計今年年底通車。

隨著商業版圖的明朗,一號地的命運悄然發生轉變,決策者已將其納入崔各莊鄉商業和旅遊區域之中,成為高端配套項目。

何各莊村黨支部書記田興説:“我們最終確定了一號地藝術區藝術生活化的主題。一號地就是要通過變臉,讓大家實實在在看到藝術元素如何融入生活。而通過和商業區、旅遊區的融合,是最好的途徑。”

今年6月,一號地也終於得到了確實答案:這裡不會動,但純藝術區的計劃同時宣告終結。

做平常人看得懂的藝術

儘管“藝術生活化”還處於概念階段,但記者通過跟蹤採訪發現,藝術家和畫廊已經悄然轉變,大家力圖通過自身努力做平常人看得懂的藝術。

陳三的理想是打造一家京西生活設計中心。陳三説:“我會開一個設計沙龍。家居裝修的人都有一個感覺,業主和設計師都苦於資料缺乏。在我的沙龍裏,簡歐、田園、中式風格的設計圖書將達到幾千冊。我還會提供掃描器和數據庫,大家不僅可實現資源共用,還可對一些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

61歲的老畫家張仁強依然精力充沛,他和朋友投資的項目已經確定為一號地的標誌性建築。如今,建築佔地5000平方米的灰色樓群已經全部竣工,招租的標誌赫然可見。田興説:“我們打算把這個項目叫生活定制廣場,服裝、傢具、家居裝飾、家居裝修,凡是和個性藝術生活有關的項目都可以進駐。”

畫家任思鴻的藝術空間也在裝修。原本任思鴻是想建造一個大規模的藝術俱樂部,供藝術圈內朋友聚會,如今,他也改變了最初的設想,藝術空間以個人工作室形式面世。

高端藝術區難以獨立生存

早在一號地成立時,初創人曾經雄心勃勃地想在此建立中國美術館分館、蓬皮杜藝術中心和古根海姆藝術機構的分支機構,但現在看來,這些夢想將永遠不可能實現。藝術批評家朱其説,目前,高端藝術區還缺乏配套的基金會捐贈稅收免稅制度,沒有基金會制度,就會造成藝術區或者藝術機構有錢蓋房子,沒錢運營的窘境。再有,藝術區沒有産業為前提也很難生存。

目前,一號地還略顯冷清,但一些畫廊和藝術館已經開始名聲遠播海外,藝術生活區初現勃勃生機。

來自台灣的施力仁在一號地開辦鑄造藝術館。“這裡原本是大鑄造廠,挑高17米,結構很單純,別的經營者會隔成四層,我一層也不隔。”施力仁説,今年5月,梅賽德斯-賓士舉辦的設計沙龍活動就在此震撼面世。

接下來,一號地還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是許多人關心的,據田興介紹,一號地所在的商圈將有更大的動作。隨著業態的發展和成熟,可以肯定的是:會有更多的人流會涌向一號地。RJ082

新聞連結

一號地藝術區坐落在朝陽區崔各莊鄉何各莊村。東臨觀塘、長島瀾橋香江花園、泉發花園等大型別墅區,南為電子城西區北擴發展區,西接京承高速公路,北依溫榆河綠色生態走廊。藝術區最初定位是以追求高端藝術為目的的國際藝術區。目前聚集有30余家畫廊、200個畫家工作室,並集合了多家藝術氛圍濃厚的餐廳和茶室等。已有張曉剛、邱志傑等國際知名藝術家入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