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吳冠中先生濟南行:作畫旁若無人 二度撕毀畫作

吳冠中先生濟南行:作畫旁若無人 二度撕毀畫作

時間: 2010-07-05 23:40:05 | 來源: 山東商報
收藏 >

  1985年底,吳冠中夫婦來濟南時的留影。左起依次為:許小峰、沈教授、吳冠中夫婦、張鶴齡

吳冠中 蘇州園林 舜耕山莊藏

6月26日,聽到吳冠中先生去世的消息,十分沉痛,因為先生不僅是一位有良知、學識淵博、勤奮的大畫家,亦是一位為人低調,值得尊敬的美術教育家。他的逝世,對中國的美術界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回憶當年與先生相處的一幕幕,至今曆歷在目。

遊覽文化遺跡 巧遇華裔友人

1985年12月,吳冠中夫婦來舜耕山莊小住,當時我在舜耕山莊做設計工作,領導讓我陪他們夫婦。第一天,先生要去靈岩寺,我順便邀請了他的學生張鶴齡教授一同前往,觀賞海內第一塑——40尊彩色泥塑羅漢,其造型技法精湛,線條流暢,形體比例勻稱,動態變化各有特徵,堪稱海內無雙。先生對每尊羅漢都非常認真仔細地觀賞,不中斷點頭稱讚,讚其動態無一雷同,刻畫無不細緻入微;更讚其清姿秀骨、雍容華貴,無不細膩傳神。

轉路西行,來到墓塔林,墓塔林是歷代高僧的墓地,是一處獨特的石刻藝術之林,存有自唐至清代墓塔167座。先生一見,驚嘆不已,一座座看過去,年代不同,造型各異,呈方形的渾厚古樸,呈圓形的和八角形的底部都帶有浮雕底座,造型精巧美觀,誇張之處格外引人注目。突然先生大叫起來:“許小峰,快來看,這獅子頭在墓塔前,尾巴卻從後面露出來了,真有意思。”我迅速跑過來,仔細觀看。先生又叫其夫人過去,跑前跑後地指給她看。這一發現説明先生對藝術觀察之細微精到。我曾經來過這裡好幾次,從未發現這個有趣的石刻造型。

那天在靈岩寺我們還遇到了一位由山東大學老師陪同來此參觀的紐約大學哲學博士沈先生(美籍華人)。經介紹得知眼前這位就是吳冠中先生時,沈先生不停地説:“久仰!久仰!幸會!幸會!”原來沈先生曾幾次專程拜訪吳先生都沒能如願,沒想到竟在這裡不期而遇,喜出望外,特別興奮。由於舜耕山莊早有安排,中午在靈岩寺進午餐,我們即邀請友人一同前往,席間大家交流參觀感受,文化藝術的話題不斷。

下午大家相約又一同去了長清的“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此石祠建於東漢初年,是漢代孝子郭巨家的墓祠。石祠全部青石築成,祠內石壁石樑上都雕刻著精美的畫像,畫面線條遒勁,場面宏大,內容有網魚、射獵、慶典等,也有神話傳説如女媧補天、伏羲八卦等。石祠寬3.8米,長2.08米,先生在這極其狹窄的石頭祠內,躬身彎腰,側身仰頭,有時乾脆就跪趴在石條上仰頭向上看,或臥下身子仔細觀看線條的來龍去脈,真是難為了這位古稀老人。

作畫旁若無人 二度撕毀畫作

次日,先生為舜耕山莊畫畫留念,我有幸為先生服務,剛準備好畫案畫具,不料想,先生卻表示不想去我準備好的畫室,願意在他住的房間裏作畫,於是,又請工作人員搬來兩張小條桌一塊木板,搭起畫案,先生説,將條桌放倒,要低矮一些,還要幾個大一些的臉盆、盤子、墨汁、白廣告顏色、國畫色、羊毫板刷、毛筆。

先生開始作畫,只見他穿一身單衣,光腳穿拖鞋,夫人在一旁無語,只有我一人能在跟前服務,先生不再允許任何人進來。只見他鋪一張四尺紙,低頭打量一番,開始調色,將大量白色倒進臉盆,又加進墨汁,調成深灰色,另一臉盆顏色調成中灰色,又準備了一盤白色顏料、一盤墨汁,一共四種顏色。

先生開始用板刷蘸深灰色畫了幾下,又蘸中灰色畫幾下,我在一旁莫名其妙地看著,心想:“先生是要畫什麼呢?”我不敢出聲,不敢問,只能默默看著,想像著……接著,先生換了一把板刷,蘸上白色,在深、中灰色下面又刷了幾下,然後用毛筆蘸墨汁勾點幾筆,左看右看,嘴裏還不住地嘟囔著,説些什麼也聽不清,他全神貫注,旁若無人。突然,先生一把把畫抓起,噌地一下撕了,我趕忙想上前去接過來,夫人説:“不要管他”。只見先生將畫撕得粉碎,扔進衛生間馬桶內衝下去了。

我趕緊再鋪一張紙,第二張將近完成,是一幅蘇州園林小景,不料想,先生又將畫“嚓嚓”幾下撕了,還是扔進馬桶裏沖走了。我本想搶下來的,但動作沒有先生快,只好眼睜睜看著一幅好畫又沒了,心疼啊!

第三幅終於成功了,先生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那灰頂白墻,曲曲彎彎的廊子,江南水鄉,蘇州園林,古樹新綠,春風熙熙,寥寥幾個遊人,倍感清幽,幾筆墨線帶出的太湖石形體各異,幾尾小紅魚水中優哉遊哉,構圖曲折有變化,墨、白、灰間幾點石綠、硃砂,便使畫面豐富多彩,活潑而有生氣,簡練且主題突出,使人看後便會流連于美景當中——好一幅蘇州園林躍然紙上。

先生畫完後方才呷一口茶水,坐下來休息,隨即囑咐我如何裝裱:全白綾鏡心、咖啡色矩、2.5公分楠木色邊框。我仔細地記下來,按先生説的裝裱後,拍照片又寄給先生審查。此畫一直懸挂在舜耕山莊“外賓接待室”,山莊開業後不久,一位日本友人出50萬元想買此畫,山莊老總問我“可否?”我告訴他:“千萬不要賣,這樣的作品堪稱大師傑作,不可多得!先生秉持中國文化吸收外來文化的藝術創作,在畫壇上開宗立派,他是中國近現代畫家中,把西方藝術表現手法和中國文化意蘊結合得最好的藝術家,他留下的這幅作品是我們濟南市的藝術珍品。”

而今大師已隕,音容宛在,讓人深深景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