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當代藝術收藏:中國社會轉型與全球化

當代藝術收藏:中國社會轉型與全球化

時間: 2010-07-01 13:23:16 | 來源: 畫廊
收藏 >

■ 策劃:李瓊波

主持:月 巒

采編:鄧君華 常景紅

本期論題:

中國當代藝術的價值何在?你收藏的標準是什麼?

應該如何建立中國穩定的國家收藏,如何使國家收藏走向常態化?

如何看待中國當代藝術品多被外國機構收藏這一現象?

如何評估當代藝術的購買力?

編者按:

致力於與藝術史相關聯、優秀藝術品收藏的才是收藏家,他們是構成世界精神財富的一部分。在當代藝術舞臺上,奇跡依然不斷誕生。收藏,是為了個人炫富,為了進入文化歷史,還是為了商業投資?目前,收藏與金錢遊戲之間的較量已經愈演愈烈。在本期,我們通過高端人士的討論,期望沖淡市場迷霧,使中國的當代藝術收藏走向更為理性、成熟的下一站。

中國當代藝術的價值是非物質的

理查德·雷蒙(Richard Rayment) 德國收藏家

中國當代藝術的價值不是外在的,是非物質的,憑我們的眼睛是看不到的,它主要取決於作品所要傳達的特殊的資訊。每一個收藏家都想去探尋作品背後的內涵、作品內在的含義,這也就促使我們去收藏這些作品。我不是專注于某種中國藝術的收藏家,我所購買的藝術作品的作者,那些藝術家,應當屬於我們生活的時代並且是構成世界精神財富的一部分。

縱觀整個藝術的發展歷程,尤其是近現代藝術史,我們可以發現,現當代藝術總是很難被社會接受,這種現象幾乎到處都一樣,在美國、歐洲也有類似的現象。當代藝術品總是更貼切地表達我們當下的社會,它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我相信中國政府很快就能理解這些,政策會更加開放,也會收藏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作為國家的文化遺産。

對我個人而言,我目前的收藏,都是憑我的直覺,是直覺告訴我這件作品很好很有價值,那我就去收藏,我不需要“理解”它,我購買它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個人尚且如此,何況國家。

在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中,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受到了比歐美藝術市場還要沉重的打擊。但這一切都過去了,我們已經度過了這個難關。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價格已經越來越穩定了,中國藝術市場已經開始復蘇,而且中國藝術市場已在國際藝術市場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國當代藝術。

我喜歡收藏有風格的作品

曾良謀 香港美術館(北京)館長

中國當代藝術的價值表現在:1.思想價值——藝術品的終極是思想,這是所有藝術價值的最重要標誌。2.創新價值——藝術貴在創新,創新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原材料、手法、表達方式等等。3.歷史價值(反映時間或時期)——藝術品是否反映某特定時間或某時期特定的意義,例如《清明上河圖》就是沒有照相機年代,記載著當時的歷史。4.文本價值——作品的技法甚至尺寸、創作時間和作品使用的原材料等等都是作品文本價值的硬指標。

我的收藏標準由以上幾點決定。我喜歡收藏有風格的作品,這可能與個人審美有關。

建立中國穩定的國家收藏,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國家須建立各種完善的藝術品評定、交易標準,完善面向大眾的藝術推廣,提高國人對藝術品認識;應多建或鼓勵更多的民營企業參與藝術館建設和運營,提高國人的藝術素質,發展到像某些發達國家一樣,人們去某個地方旅遊,除了參觀名勝風景商場外,藝術區美術館也是必到的地方;國家在政策上資金上對民營藝術機構給予更多扶持,使更多人參與到藝術品收藏,人多了自然就穩定就強大。

中國當代藝術品多為外國買家收藏,我認為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歐美一些國家的經濟比中國發達得多,從商業投資角度來講,一歐元等於十元人民幣,所以他們來中國藏購藝術品也覺得很便宜,就如中國現在頂級藝術家的作品,最貴也只不過幾百萬歐元而已,與他們國家同級作品相比,明顯有一個很好的投資回報率。

把藝術當作生命的一個方向

李 冰 首屆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年會發起人之一、收藏家

藝術的價值標準首先是文化的高度(當代藝術起源於西方),雖然我們是學來的,但是通過這麼多年來的努力,我認為作品的價值會越來越高,不是按西人的方式思考問題,而是能在中國大的哲學思考體系當中的藝術家會顯得更高,不是靠一些小的思考或是想法就能搞藝術。

國家的收藏我們解決不了,我們只能按個人的喜好收藏,談責任有點故弄玄虛,我們自己搞收藏是站在美術史的角度,看哪位藝術家在歷史上能夠站得住,作品能夠長久。逐漸走向正軌,是一個轉變的過程。我個人是站在這個角度看待當代藝術的。國家的文化早晚會在歷史上留下來,作為國家對美術的變革過程,如果不收藏那麼付出的代價就太大了。

中國藝術家的作品被西方收藏,這是件好事,如果沒有外國藏家或是投資人買我們的作品,這些所謂的當代藝術家怎麼活?外國人收藏你的藝術賺錢,因為他是先知先得的,而我們連後知後得還沒有。外國買家對中國當代藝術貢獻非常大,我們本土的當代藝術收藏如果豐富起來,當代藝術希望就能更大了。我希望未來中國人能對當代藝術感興趣,那麼當代藝術在中國生根會比國外更深一些。

符合中國人口味的作品會佔主流

黎展華 廣東收藏家協會副主席

當代藝術是一種國家跟國際交流的語言,是一種關於其當代文化身份的表述。當代藝術的魅力與價值在於它借用通用的視覺語言,導入一些中國人的思想。儘管東西方有審美的差異,但是卻能在思想層面上找到了一個結合點。

當代藝術的市場發展軌道也和其他事物一樣,是個起起伏伏的過程。當代藝術價格跌下來了,是市場規律使然,同時,成熟藝術家創作也遇到了瓶頸。在這個過程中,藏家也逐漸成長。在當代藝術泡沫破裂以前,西方批評與口味在很大程度上主導著中國的當代藝術的市場,今後隨著國人對當代藝術理解的加深與收藏主力轉移到國內,符合中國人當代口味的藝術品應該會越來越佔主流。

無論從學術和市場實踐上,廣東都是走在前面的。但目前的狀況是:廣東的當代藝術收藏從數量到品質都遠遠比不上北京、上海。但是素來具有包容精神的廣東,相信會接受一種多元的當代藝術。

我收藏藝術家和他們的思想

趙 慶 收藏家

當代藝術的最大價值在於觀念的創新而不是技術層面的革命,儘管採用了很多新的材料和形式。當代藝術有助於拓展我們的思維邊界,使我們的思考更加寬廣深入。

作為“邊緣之邊”理念的倡導者之一,我比較關注具有實驗意義、從各個方向和角度能走向極致的藝術家和作品。我也收藏一些作品,但更大的精力在用影像和文本的形式記錄當代藝術家的生活形態和樣式,以期發現並呈現這個時代最為缺乏的獨立精神和高貴的靈魂。我最大的理想是收藏具有上述人格氣質的藝術家和他們的思想。

如何使國家收藏走向常態化是態度問題,不是方法問題。方法上可以借鑒歐美幾百年的收藏傳統和近乎完善的技術手段。關鍵是我們這個國家怎麼看待當代藝術。我們傳統上是個厚古薄今向後看的民族,我們不願給活著的人以應有的承認和榮耀,而是更願意死後追認和加封,所謂蓋棺論定,這種態度對我們民族的進步和進化是有害的。

當代藝術的購買最主要不是錢的問題,我們有錢了買房、買車、出國旅遊、買名牌,但很少有人買當代藝術品,這是個觀念問題。不能只靠幾個收藏大腕就能推動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繁榮。富裕起來的中産階級才是主力軍。但中産階級沒有受過當代藝術的教育,而我們的當代藝術從業者都在忙著掙錢,沒有去做基礎教育和推廣,所以想買的不知道該買什麼,想賣的賣不出去,兩頭搭不上界,根本原因是中間環節出了問題,國家有責任,媒體、美院、批評家、美術館都有責任有義務推介當代藝術。


具有獨立判斷和自我審美意識的藏家太少

杜 慎地産開發商 收藏家

當代藝術在中國具有很強烈的觀念性,整體上豐富了當下中國多元的意識觀。每個人的收藏標準都是按照自己對當代藝術的理解確定,不同時期也會有些變化,目前我的藝術價值判斷以中國當代美術中的年輕藝術家的藝術語言的創新為主。

首先是要確定收藏標準,確定收藏體系,並且一定要是多元性的,目前國家收藏的標準偏向於主題化為主,對中國國內藝術的價值引導不夠。

中國的全方面發展和領先是影響西方關注中國的基礎原因,而特殊背景下的特殊人士是走在當下之前,他們的觀念性是被西方藏家關注的,這點與西方藝術家有很大的區別。

購買力應該是巨大的,但旁觀者多,盲目的跟從者也多,具有獨立判斷和自我審美意識的藏家太少,需要時間慢慢積累。

保持中立態度和中立視角

尤倫斯 比利時收藏家

對於中國藝術家,我一向保持中立態度和中立視角。我有2000 件左右的中國藝術作品。其中80% 是當代作品,20% 是傳統作品。它們存放在瑞士某個自由港的地下軍管地窖裏。1987 年之後我對中國繪畫産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

我們談論藝術,也談論很多審美上面的問題,但並不談錢。我的收藏過程也是多元化的。一個是靠作品的品質、學術價值等等,另外一方面,是跟我們藝術中心有關係的,比如我們的策劃團隊,收藏中國當代藝術有很大知識資源在裏面,可以幫助清理一個學術價值的問題。除此之外要做很多展覽項目,請很多藝術家做新産品,我們的展覽絕大多數都是藝術家做的新作品,這個過程當中有些東西也是要收藏的,因為凡是跟我們展覽計劃是有關係的,就是跟基金會、整個機構有關係。

我們以後繼續會在中國展現我們的收藏,當然尤倫斯藝術中心目的不是為了展出收藏,是為了製造新的展覽。怎麼跟中國觀眾溝通最好,收藏怎麼體現,怎麼回歸到中國最後的一個方式,這個只能是在我們長遠的路程看到指示牌,到十字路口會儘量走正確的路。藝術中心是一個非常大的成功,或者是一個非常大的失敗,取決於我們收藏以後怎麼回歸到中國,以及其他因素。

當你擁有一些重要作品時,你會有義務讓他人有機會接觸和發現它們。這種責任心在推動我。我的收藏包括了一些重要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身為某些“國寶”的主人,展出這些作品是責無旁貸的。

中國當代藝術收藏本土化需要30年

樊振輝 策展人

當代藝術的價值在於其本身是一種文化現象。過去50年人類的科學技術成就已大大超過以前幾千年的成就,在這種人文背景下,過去舊的文化形式已不能承載當代文化需求,而當代藝術正是由於其以更多元化形式、技術、觀念等,承載了當代文化需求而體現其價值。一件當代藝術作品,它承載的當代社會文化資訊量越大,價值越高。具體而言,對一件當代藝術品的收藏,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藝術家的學歷、社會經歷,作品是否具備思想深度、創作難度和個性化的語言,其作品是否反映了某種文化趨勢。

目前國內當代藝術收藏存在一些問題:中國的大部分當代藝術品是被外國買家收藏的,這是不正常的。我認為,中國的當代藝術品收藏如果能達到80%收藏在國內,這樣才是比較合理的。而要實現中國當代藝術收藏本土化,至少需要30年。當代藝術作品價格合理的話,國民對其購買力不成問題,這需要消費觀念與收藏家素質的改善。政府應加強審美教育以及公眾在文化藝術素養的訓練方面補課。

在政府層面的收藏上,隨著越來越多的政策決策及執行者享有的高學歷或海外求學經驗,政府對當代藝術的收藏狀況會日益改善。要保證政府收藏走向常態,政府應該撥款設立藝術品收藏基金,並從稅收政策上鼓勵企業、機構等民間力量進入當代藝術收藏領域。

目前的當代藝術具有革命性

程昕東 程昕東國際藝術空間負責人 收藏家

目前的當代藝術是非常革命的,是中國特殊的社會轉形,從政治動蕩、革命實踐到後來的走向一個相對構建新的社會系統,又面臨全球化的過程當中,這個價值是非常大的。要有一種新的判斷形式,這個藝術形式很多來自西方,這些藝術創作代表一個時代,是社會知識的一種反映,價值是沒有辦法量化的,這就是它的藝術魅力。

我的收藏帶情緒化,如愛好、對文化的判斷等,我的收藏相對更寬泛一些。80年代末在歐洲接觸到西方當代藝術,是我以前沒有過的體驗,當知道藝術還能夠被收藏,還能夠交易的時候,我就儘自己的能力去做。中國與西方的當代藝術在不同的語境下,判斷是不太一樣的,那些最具實踐性原創力的是最能夠打動我去收藏的,藝術不能停留在一個點上,收藏很難用好壞來區分,如果要談得上收藏的話,就一定要有量,同時水準各方面還要比較完整,每個收藏都是一個個體的熱愛。

國家收藏在某些點上還落後於個人收藏,這非常可惜,應該對當代文化創作建立一個完善的學術系統,組織一個專門的系統來梳理,國家對當代藝術梳理與收藏是非常落伍的,這個問題解決之後,才有可能有各種機構的建立。國家沒有系統的梳理,以前強調經濟的原因,但是現在國家是有足夠的實力,藝術家還是非常願意自己的作品被國家美術館文化機構收藏,畢竟只有國家行為,中國的實態文化力量的限度才呈現。

藝術品被西方買家收藏,他們佔據各種有利條件看待一種新的文化現象或者新的藝術的時候,他們經過思考憑實力做收藏,他們先下手為強了。現在中國富裕了,有些作品回流了,但這是有代價的,這很正常,國家也是以這種方式,在為未來買單。

我始終感興趣的是我的下一件新藏品

皮埃爾·于貝爾 瑞士收藏家

中國是我的一個重大發現,中國的藝術品在我的藝術收藏中佔據了很大的一部分。我已有30年的收藏經驗, 並具備了一定的藝術認知和對現當代藝術作品的總體看法, 在購買任何一件藝術品時,起決定性因素的是我是否與這件作品有一個完整而真實的情感交流,而不是受到其他外界的影響。

我始終感興趣的是我的下一件新藏品是什麼。同其他任何事情一樣,我對藝術品的鑒賞和判斷都隨著我自身文化和生活經歷的改變而與先前有所不同。我一定要具有一個更加開闊的視野,以避免我的收藏陷於另一種孤立的存在狀態。

中國擁有充滿活力的年輕一代。15年前,中國藝術品的價格是很低的,現在他們只是想將價格提升到同其他國家一樣的水準,如美國、英國、德國。而且我認為中國藝術家作品的價格終歸會達到英、美藝術家的水準,中國藝術家同樣優秀,好藝術家的作品價格會變得越來越貴。

我認為拍賣行為是收藏家哲學中不可避開的一部分。一些人拍賣是為了完善他的收藏;另一些人拍賣是因他自身藝術品味的轉變;還有人出售作品是因對某些藝術家的興趣減少了;再有就是有些收藏者僅是將收藏藝術品作為一種投資,他們只是因為看到這個市場很熱才參與進來,他們是一些偽裝成收藏者的商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