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60週年大典,紅色收藏如日中天。但民間紅色收藏熱的背後,還存在著一些隱憂,值得收藏者冷靜思考一番。部分收藏者將紅色收藏理解得太狹隘,他們認為要收藏革命史,就是收藏那些研究革命史的東西,如單一地選擇思想性和理論性強的書刊作為收藏重心,大量佔有近30年內印行的將軍、元帥們的回憶錄。這就偏離了主題,偏離了收藏的實質,使得收藏品顯得十分單薄。
收藏界缺精品不缺"思想"
思想性、理論性,或者民間常説的"偉大意義",這不是紅色收藏的主題。用大量藏品來反映當年的中國共産黨人是怎樣抗擊外來侵略和反動派的統治並最終取得勝利,"勝利"是紅色收藏的主題,可以讓收藏內容變得更加豐富,也更有分量。紅色收藏要有重點,還需精品意識。我們説紅色收藏,核心是在"藏"字上,即要以中國人民和軍隊的紅色歷史作為"藏"的重心。在紅色收藏精品中,我們要抓重大戰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當年的遺存。以此為出發點有針對性地收藏,這樣才能有所學、有所用。最近幾年,紅色收藏市場十分紅火,其整體價格上漲了好幾十倍,有些收藏者抱怨東西太貴了。我建議大家將有限的資金投入精品,收藏一兩件精品要比收藏一大堆無足輕重的藏品有意義得多,它們也將大大提高你的收藏檔次。而紅色精品無非是那些反映革命戰爭和新中國建設中重大歷史事件、主要人物的藝術作品,它們具有較高的文物性、文獻性和藝術性。在現代社會,大眾是選擇歷史、文化的主體,他們對自己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産會仔細掂量作出取捨,標準並不是一些精英們制定的所謂"好"與"壞"、"高貴"與"低賤",更不是思想性、理論性,而是他們內心對這些遺産的文化感應,是一種文化積澱。收藏大眾不缺思想性、理論性,缺的是精品。對於紅色收藏者而言,藏品背後的歷史記憶和人生信仰更為珍貴,從收藏角度更理智、客觀地理解中國革命史是一種文化上的昇華。
"空白點"才是關鍵
在觀念上和方法上,紅色收藏還存在著諸多誤區。紅色收藏不是全面的收藏,一個人就算是傾其所有也不可能收全。因此,紅色收藏要有重點,萬不可囫圇吞棗。在收藏中,民間紅色收藏者要學會拾遺補缺。這就需要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了解國家博物館、檔案館的館藏情況,從中發現"空白點",然後有意識地去填補它們。這種方法會讓你的收藏更有價值。如我在收藏過程中,發現鄧小平同志在抗戰初期的宣傳資料非常少,有關鄧小平1938年5月以前的文物,國家相關部門的收藏也不足20件,不能反映鄧小平青少年時期鮮為人知的歷史,在學術研究上也是一個空白。這就給收藏者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空間。後來,我在收藏市場上看到了一本1937年10月上海出版的《戰時畫報》,內有一篇《第八路軍重要將領群聚山西》的文章,其中就有中英文配照片的鄧小平同志的介紹,他當時是"第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雖然價格很高,但該畫報正好填補了國家館藏的一個空白,我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
許多紅色收藏者都想將自己的藏品展示出來,還有許多文博單位也歡迎收藏者進館辦展。對於這種難得的機會,收藏者更要精心策劃,要讓展覽成為展示藏家風采的平臺。首先藏品要精心挑選。要挑選那些有代表性的、有文物性的藏品,而不能什麼都拿去參加展覽。其次要研究受眾的心理,要有一個準確的受眾定位。不同的定位,展示的內容和方法是不同的。比如中國收藏家協會書報刊收藏委員會2005年主辦的"全國藏書家抗日文獻巡迴展"就定位在對青少年的歷史教育上。我們在布展時強調了藏品的藝術性和視覺衝擊力。所以,不同的參觀者需要不同的展示風采和特色。把展覽辦在家裏,也要有專業性、主題性。家庭收藏展也需瞻前顧後,藏品不可扎堆兒展,否則會大大削弱展示的效果。當你的展品不太豐富,但又想展示時,你可以考慮採取聯合辦展或跨門類展覽的形式。比如説你是收藏書報刊的,由於年代的原因,書報刊一般給人臟、亂、破的印象,展示的效果不會太好。這時候,如果你和幾個玩瓷器的、玩像章的收藏者聯合辦展,這就會讓展覽的內容更加豐富,而且更具有觀賞性。
主題、策劃、宣展
主題、策劃、布展都非常重要,還有一點值得重視的是宣傳。與媒體合作或是媒體到府採訪,那是件好事,但這時作為一個參與者,你在為自己的紅色藏品做宣傳的同時一定要注意您的受眾可能是內行。內行看門道,文物性、藝術性、文獻史料性和藏品背後的故事就是關鍵了。媒體是把雙刃劍,説不好可能貽笑大方。有些藏品雖然展示性不強,但卻有研究價值,價格就低,我最看中這類藏品,反而可以以一當十。多看博物館或紀念館展覽,看它們有什麼精品,缺少什麼藏品,你才能在選題上制勝。多參加民間的專業性活動如讀書會、展覽、座談會等,資訊同樣重要。有取捨才有精品,有專題才能精益求精。藏就藏個我有你沒有的,藏就藏個連國家都沒有的。紅色收藏想要出成績,只有藏兩頭:1840年以來,凡非官方的、時代特徵明顯、有反叛色彩、屬查禁範圍的;另一頭就是現代物品中的稀見品種,特別是各大博物館或紀念館未收的精品……我個人只能選後者,工薪階層的愛好者也只能選後者。選中間的朋友風險最大,北京人説的土話叫:四六不靠兒。
遺憾的是,近年來的紅色收藏,特別是高端收藏在資本的衝擊和商業的解構下,並沒有與逐漸升溫的紅色文化形成緊密的同生共進的關係。紅色收藏群體大,收藏熱情高,但由於很多收藏者文化準備不夠,不能對藏品的文化價值進行深入挖掘,對紅色藏品的文化特性進行充分呈現。大量資本涌入紅色收藏,捲入了一輪資本推動的商業炒作。部分紅色收藏者頻繁進出自己的藏品,結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以藏養藏"是對的,售精品養垃圾是不對的。
新突破口
目前從事紅色收藏的在全國大約有三四十萬人,其中很大部分也同時在開展其他題材專項收藏,並且都有著各自不同的領域和側重點。已經持續熱了十年的紅色收藏再追高決不是出路。那麼紅色收藏的未來突破口在哪?以下幾點可能是重點:
一,"紅色"油畫精美印刷品:這不僅因為油畫在目前藝術品市場中處於強勢地位,同時,"紅色題材"油畫在表現技法以及繪畫風格上,也是當今畫家難以模倣的。因而油畫是目前"紅色題材"中最為熱門的。建議工薪層的愛好者反過來關注"紅色題材"油畫的精美印刷品。
二,"紅色"瓷器:除7501毛澤東專用瓷外,凡"紅色"時代特徵顯著、器型奇巧、價位較低的品種應拿在手裏再説。瓷制毛澤東全身塑像是重點。
三,"紅色"郵品:新中國和"文革""紅色"郵品目前有組成系列的市場好機會。
四,新中國"紅色"經典文學作品:首選"三紅一創"(《紅岩》、《紅日》、《紅旗譜》、《創業史》);"青山保林"(《青松嶺》、《山鄉巨變》、《保衛延安》、《林海雪原》);"三花"(《苦菜花》、《迎春花》、《朝陽花》)等初版本和精美插圖本,首版首印連環畫。
五,1898年-1921年7月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出版物:清末民初放眼看世界後,許多新思想,新學派都涌入中國,既有羅素、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論、法西斯、保皇黨派,也有馬克思基本原理、十月革命等,如同打開了窗戶,蒼蠅、蚊子都進來了,因此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不是獨立完成的。包括李大釗在向學術界、思想界介紹新思想時,也有一個解放思想的過程,經過篩選,最終他接受了最精華的東西,即馬列主義。而收藏早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史料,則有助於理清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脈胳和過程。
六,"五四"新文化運動史料:其中國家館藏缺失的、海外收藏側重的尤其重要,如陳獨秀研究等。
七,"紅色"連環畫:這是一個極易短期達到系列化的專題。
八,"紅色"老照片:昔日不引人注目的老照片已成為收藏投資品種,每一幅照片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被喻為"低價的金礦"。國內比較注重照片內容的歷史意義,記錄歷史題材或時代的作品更容易被認可。未來,國內各地檔案部門、出版社把老照片作為影像資料,對老照片的需求會很大。
九,20世紀文化名人簽名本圖書:懷舊風最能引起投資熱情的必然是文化藝術名人和他們的作品。
"紅色收藏熱"正在由儀式化和審美性,走向深入的思考和版本考訂。在這個過程中,研究熱已不是一個簡單的孤立事件,和其他許多中國文化典籍一樣,在不少人眼中,"新善本"可能就是中國傳統智慧的新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