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趙無極:藝術市場硬通貨

趙無極:藝術市場硬通貨

時間: 2010-06-11 11:36:56 | 來源: 中國商報
收藏 >

    相關閱讀:趙無極生平

趙無極(1921-),旅法畫家。

趙無極1921年生於北平一書香世家。其家族淵源久遠,族譜可直溯宋朝皇燕王。趙無極自小即天資聰穎、對文學、中外歷史極感興趣。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父親和叔父,對繪畫藝術都十分重視。他的父親常不厭其煩地從美學及技巧的觀點向子女解釋一幅作品的偽劣,他的叔父則經常從巴黎帶回一些仿製名畫的明信片送給趙無極。在一個知識份子家庭中,大家都對繪畫藝術倍感興趣與好奇,他便是在這種環境下激發起成為畫家的抱負。

1935年14歲時,他入杭州美專就讀,六年之中,由素描石膏像、素描模特兒到畫油畫,其中也學習國畫臨摹、畫法理論及西洋藝術等課程。他的早期作品主要以塞尚、馬蒂斯、畢加索為師,畫風比較接近西方印象派。也就是人們所謂的“ 具象”時期。1941年,趙無極舉行首次個展,但他不滿意明清以降的傳統中國畫。他盼望有一種更令他滿意的訓練。於是他在1948年與第一任妻子謝景蘭前往巴黎。在巴黎的日子裏,他結識了許多畫家,如拉吉、哈同、布蘭姆等人,與當時的巴黎塞爾努奇美術館長艾利塞夫熟悉,與詩人米修結為莫逆,而他與第三任妻子梵思娃也在巴黎結識。

他的繪畫在巴黎獲得全面開展,1949年5月即在克滋畫廊舉辦首次個展。他一面作畫、一面思索,西方繪畫發亦已達到一個必須突破的關口,於是他由克利的畫中得到啟示,一躍而入抽象的世界。

他繼續探索繪畫的可能性,而在中國水墨的渲染方式及空間觀念中得到認識,將他的繪畫帶到另一個階段。之後,他的畫以色彩和空間分配,領著觀者進入一個似無形又有形的無限世界。

趙無極從塞尚、畢卡索過渡到克利,此時藝術也從架構一個完整的世界過渡到隨機創作的階段。至此,觀眾已無法直接從視覺形象來定義作品的內涵,1952年的作品“靜物”,即是此類轉型作品的典範。畫面中隨意置放一些乾樹枝及雜物,造型奇特且充滿荒涼、神秘的氣氛。對藝術家而言,靜物是色彩與符號,在一定光線下,配上各種冷暖色調的合,他擺脫了具象畫風,從分解主觀的外表,使客觀的形體以簡單的形式出現。1958年的作品“雲”之後,趙無極的作品不再有標題,他僅在畫布背面註明創作日期。

他六七十年代的作品,逐漸擺脫一切法則,恣意地揮灑他的自由,以各種創新組合的方式去表達內在的需求與感受。

趙無極在其80年代以後的作品,隨著年齡及閱歷的增長,注入了較多的溫情與靈逸。激情與對立則逐漸溶進雲彩或水氣中,1986年的重要作品“向馬諦斯致敬”,人們可以發現他的改變,他較注重畫面的調和,色彩更為流暢。如果説文字符號是他們創作的里程碑,則色彩的運用則擴張了藝術家的繪畫語言。

一直到今天,年屆80多的趙無極仍孜孜不倦地創作,他曾説:“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還能拿畫筆、涂顏料,我就一無所懼,我只希望能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手上的畫,要比上一幅更大膽、更自由。”

法國華人畫家趙無極,與美籍華人貝聿銘先生、美籍華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譽為海外華人的”藝術三寶”。

<  1  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