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日本當代藝術收藏家高橋龍太郎:我所感興趣的是人類不尋常之處

日本當代藝術收藏家高橋龍太郎:我所感興趣的是人類不尋常之處

時間: 2010-05-17 13:33:45 | 來源: Hi 藝術
收藏 >

  

高橋龍太郎(Takahashi Ryutaro)日本最具代表意義的當代藝術收藏家,從1997年開始收藏至今共擁有一千余件藏品,從2008年底至今年四月,在日本多家美術館巡迴展出“Neoteny Japan——高橋收藏展”。他的收藏在逐漸為日本當代藝術疏理脈絡,收藏名單讓人瞠目,其中不乏草間彌生、會田誠、村上隆、奈良美智等耀眼的名字,更難以相信的是他居然還是一位精神科醫生。

Hi藝術=Hi 高橋龍太郎=高橋

我不希望觀眾只關注我收藏的數量

Hi:請問您從何時開始收藏,又為什麼要開始收藏呢?您的第一件藏品是什麼?

高橋:我認為自己的收藏,從1997年開始,雖然早在那之前的十年,就已經收有西方超現實主義的作品了,我有十件恩斯特(Marx Ernst)的雙面版畫,雖然那是相當久遠的事了,但當時那真是至寶。不過對現在的我而言,雖然這些收藏品屬於高橋龍太郎,卻不屬於“高橋收藏”1997年,收藏的《Infinity Net》是草間彌生初次使用油畫顏料創作的畫作,她之前都是使用壓克力作畫,這也是收藏的第一件作品,同一時間還收藏了會田誠。

Hi:所以您開始收藏要早于1997年了?

高橋:是的,從三十多年前,就開始陸續收藏當時有名藝術家的小作品了,不過這些作品無法貫穿起來。所以只能説三十年前我就有在收藏,就對收藏有興趣,但還不是真正的“收藏”。

Hi:當代藝術史的區隔非常明確,草間彌生符合您提到藝術品的“貫穿”嗎?您是否有特定的收藏觀念或想法?

高橋:草間彌生代表的是60年代,當時“反文化”在全世界成為主流,對整個社會有極大的影響,當然也包括我在內。也正是沿著這樣的文化脈絡繼而收藏了草間彌生的作品。1996年在東京當代藝術博覽會NICAF,第一次在會場看到了會田城,隨後在1997年會田誠的個展中收藏了《紐育空爆圖》。我認為這兩位藝術家之間有著共通點,也從這裡正式建立起了收藏。

Hi:您現在有多少草間彌生的作品呢?

高:大概有五十余件吧。

Hi:在“高橋收藏日比谷”的開幕展中看見不少草間彌生早期的好作品。

高橋:其實在更早之前,也從二手市場中買過幾件草間彌生的小件作品,不過當時只是單純的作為學生時代的紀念。我最早做過的展示空間叫做“高橋收藏神樂阪”,開幕展也是草間彌生個展,神樂阪展覽的想法是選取銀色作品,主題定為“銀色房間”。但是這次日比谷的展覽,我更希望觀眾去關注作品,而不是我收藏的數量。

精神醫生和藝術收藏沒有聯結

Hi:您覺得精神科醫生的背景,對您的藝術收藏有影響嗎?

高橋:我所感興趣的是人類的不尋常之處。拿繪畫來説,並不是那些模擬自然或模擬固有形式的繪畫,而是極端地去表現人類身心正在碰觸的一種極限作品,在某種意義上,這與我的背景是相連結的,也就是説,精神醫生的背景和藝術收藏沒有聯結,但在所關心的議題上相互影響。

Hi:您的收藏中不乏這樣的作品,比如説西尾康之、小谷元彥,會田誠都會有這樣的氛圍。那您又是如何遇見西尾康之和小谷元彥的作品呢?

高橋:山本現代的負責人山本裕子(Yamamoto Yuko)還在上野SCAI The Bathhouse工作的時候,舉辦了西尾康之和小谷元彥的個展,當場就向SCAI The Bathhouse買了西尾康之的作品。在山本裕子進入SCAI The Bathhouse工作之前,我就購買了小谷元彥,所以我擁有小谷元彥最早期的作品,當時還沒看到小谷元彥的作品,只是看圖錄就買了四件。第一次看到小谷元彥作品的感受,真可用吃驚來形容,一個年輕的藝術家,居然可以從雕塑的角度去思考繼而延伸擴展出如此深刻的想法。

Hi:您那麼早就在收藏小谷元彥!真是非常有眼光,後來他成為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的藝術家,一路發展下來的作品都非常精彩。您主要收藏他的雕塑嗎?

高橋:雕塑、錄影、其實各種媒材的都有。還有他從未展出過、最早時期的木雕。

Hi:這麼説來,您對收藏的媒材沒有特別的喜好或限制?

高橋:早期以平面等易於收藏的作品為主,開始認真收藏後,媒材的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年輕藝術家創作媒材有那麼多種變化,如果因為媒材顧慮而不收藏的話,那就太浪費了。

我每年將賺得的百分之八十都拿去收藏日本當代藝術

Hi:接下來想針對您巡迴展出的“Neoteny Japan——高橋收藏展”。巡迴展出的“Neoteny Japan——高橋收藏展”和您的新空間“高橋收藏日比谷”舉辦的展覽,是否都含有疏理日本當代藝術的意願?

高橋:在收藏的初期,就會和很多朋友、大眾分享我的收藏,漸漸地發現,日本當代藝術家中最好、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很多都沒有留在國內,在日本能看到這些作品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如果可以展出藝術家最好的作品給大眾看,那才是收藏最大的喜悅。我的立場明確于將自己的收藏聚焦在日本當代藝術,我會持續十年、十五年或更久去收藏那些優秀的、尚未成名的日本當代藝術家同時期最好的作品,希望能一路關注、支援日本當代藝術的發展。

這種心情已持續十年之久了,現在“高橋收藏”的收藏品,已經為日本當代藝術疏理出一些脈絡了,這也就是堅持收藏而逐漸産生的效果。

Hi:“Neoteny幼型成熟”的是日本當代藝術在“超扁平”(Superflat)、“微普普”(Micropop)後的另一面嗎?

高橋:日本當代藝術中有像是小孩子世界一般溫柔的感覺,這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藝術風格,早從日本從江戶時代開始便有強大的繪畫力,當代藝術更終極地表現它,就如池田學(Ikeda Manabu)的作品,在巨大的畫作中又帶有如穴居般的微觀世界,這樣的作品才能和亞洲的文化連結一起,這種獨特的作品也被選入我的展覽之列,另外還有像青山悟(Aoyama Satoru),他的作品非常精細、講究、婉約動人。

Hi:“Neoteny幼型成熟”帶有反省西方所定義的“成熟”的意思,日本希望建立自己的藝術價值觀,日本畫廊業者也經常談及這個理想,希望創造出獨立於西方體系外,屬於日本、屬於亞洲本身的藝術歷史或體系。

高橋:我們對於藝術的理解來自西方的藝術歷史,從江戶、明治時代開始,派遣留學生到英國、法國,在那裏學習西方藝術,日本藝術大學的設立也是基於模倣。不只是在日本,其他亞洲國家的藝術發展應該也類似吧。但其實中國、南韓、日本都分別有自己不同的歷史,在歷史過程中也産生了具有代表性的藝術,雖然後來藝術發展的基礎是基於西方,但由大脈絡看來,亞洲人必須延續這亞洲特有的、和西方相距甚遠的文本,而且我認為現在正是時候。

就時間而言,日本在歷史上比中國、南韓更早接觸西方近現代藝術,因此也就更早提出了超越西方藝術史的想法,所以説日本當代藝術的存在亞洲當代藝術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Neoteny”也包含這層意義,強調異於西方的亞洲是獨特存在的,“Neoteny”的典型就是亞洲人的祖先蒙古人種。

Hi:在國際間,私人收藏和美術館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身為日本最重要的當代藝術收藏家,您對此有怎樣的看法?有在國際間展出的計劃嗎?其次,日本當代藝術市場日漸活絡,您認為日本整體的市場和環境,還有什麼不足的地方?

高橋:日本現在並沒有任何針對收藏的免稅政策,在政府預算上日本也少得可憐,南韓的GNP只有日本的五分之一,藝術預算卻是日本的七倍,算起來達到三十五倍的差距。日本還有一種講求平等的問題,例如藝術資金的利用便要求各地方擁有同等的資金,如此一來,沒有任何一個美術館可以致力於當代藝術的收藏,例如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的收藏經費非常稀少,一年甚至不到一億日圓。這種齊頭式平等的想法還發生在展覽上,現在日本各地都有雙年展、三年展,就像山一樣多,如此分散,還不如好好塑造一個代表日本的大型藝術展覽。在日本,最為健全的是當代畫廊制度,並且各畫廊間的感情非常好,可以同心協力做一些事情,這在南韓卻很難發生。現在,在亞洲很多資金充分的個人開始對收藏有興趣,而身為醫生的我,相較之下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有錢人,我每年將賺得的百分之八十都拿去收藏日本當代藝術,在某種意義上是替日本的美術館收藏做後盾。從這個角度而言,個人收藏家在經過這些歷程後,會逐漸培養出屬於個人的品味和收藏,影響力一定會日漸增強,尤其在亞洲地區。“Neoteny Japan”現在在日本展出,明年一到四月將移到捷克的美術館展覽,並且希望能夠在德國、法國巡迴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