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北京故宮13件唐代繪畫真跡 件件是稀世之珍(圖)

北京故宮13件唐代繪畫真跡 件件是稀世之珍(圖)

時間: 2010-04-21 11:02:04 | 來源: 國際線上
收藏 >

楊臣彬介紹,韓滉的《五牛圖》是最具唐時代特徵的畫作。《五牛圖》是韓滉作品的傳世孤本,也是目前所見最早作于紙上的繪畫,紙質為麻料。圖畫五牛,姿態各異,或俯首,或昂頭,動態十足,形神兼備。作者以簡潔的線條勾勒出牛的骨骼轉折,筋肉纏裹,筆法老練流暢,富有精確的藝術表現力。

以牛入畫是中國古代繪畫的傳統題材之一,體現了農業古國以農為本的主導思想。韓滉任職宰相期間,注重農業發展,此圖可能含有鼓勵農耕的意義。

故宮的另一件藏品閻立本所繪的《步輦圖》也是傳世名畫。此畫以貞觀十五年(西元641年)吐蕃首領松讚幹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歷史事件為題材,描繪唐太宗端坐在“步輦”上接見來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祿東讚的情景。作者以細勁的線條塑造人物形象,線條純熟,富有變化和表現力。畫作設色濃重、鮮艷,是一幅極富藝術價值的工筆重彩人物畫作品。

壁畫藝術盛極一時

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一位研究員告訴《世界新聞報·鑒賞中國》週刊記者,唐代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高峰之一。人物鞍馬畫成就突出,山水花鳥畫發展也漸趨成熟。

人物畫在唐代繪畫史上佔據主要地位。這一時期的人物畫多體現了唐朝盛世時統治階級的審美傾向。皇室威德、功臣勳將、貴族生活和重大政治事件,都成為畫匠們創作的題材。閻立德的《外國圖》、《職貢圖》,閻立本的《永徽朝臣圖》及《步輦圖》都是這一類型。

唐代繪畫中以“雍容豐肥”為時尚的女性形象鮮明獨特。《武后步輦圖》、《虢國夫人遊春圖》、《搗練圖》、《簪花仕女圖》和《揮扇仕女圖》畫卷中都描繪了具有曲眉豐頰、豐肌秀骨視覺特徵的女性形象。

在唐代,青綠山水與水墨山水畫先後成熟。詩人王維就以山水畫聞名。他晚年隱居藍田,曾畫《輞川圖》,表現其所居莊園的優美景色。

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壁畫藝術在唐代盛極一時。當時宮殿、衙署、廳堂、寺觀、石窟、墓室都有壁畫裝飾。唐代壁畫題材由圖繪人物及佛道故事擴大到表現山水、花竹、禽獸等方面,內容及技巧上均大大超過前代。

連結:摹本再現唐代古韻

國寶級的唐代畫作真跡幾乎都密藏在各大博物館內,如果想近距離親眼目睹這些珍稀畫作,除了趕上博物館數十年一次的輪展,就只能依靠臨摹的複製品。

經故宮獨家授權曾成功複製過唐代《簪花仕女圖》和《步輦圖》的一鼎軒公司總經理吉平告訴《世界新聞報·鑒賞中國》週刊記者,紙絹是唐代繪畫的主要載體,但紙絹不易保存。古人認為,“紙壽千年,絹壽八百”。外界環境會影響紙絹的強度,使紙絹脆化,所以許多珍貴的畫作都沒有保存下來。為了防止古代名家名作失傳,宋以來有不少人臨摹了唐代畫作,其中就包括宋徽宗。

宋徽宗在臨摹前人畫作方面很用心,曾令翰林國畫院的畫師精心摹寫前代佳作,留下很多副本。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現藏有宋徽宗趙佶臨摹的唐代張萱《搗練圖》。《搗練圖》描繪了唐代城市婦女在搗練、絡線、熨平、縫製勞動操作時的情景。畫中人物動作凝神自然、細節刻畫生動。宋摹本除了再現張萱畫風的精準與華麗,也體現了宋代獨特的藝術風格,如顏色的冷暖對比運用、人物形體及周圍物體的參照比例等。

此外,近代的一些書畫大家,如張大千等也曾經倣過唐代繪畫。不過,今人仿製唐代繪畫的情況並不多。

吉平説,在古代,沒有準確傳播書畫藝術品的電腦等高科技技術手段,只能靠人手工臨摹複製畫作。許多畫家沒有見過真跡或者只記住了大概結構憑印象臨摹,作品跟原作風格差距很大,缺乏精氣神。現在,除了人工臨摹,還可以憑藉高科技準確倣出原畫中的破損、裂紋等細節,保留了古畫的韻味。

<  1  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