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佛教聖地旅遊市場的逐步放開和一些以佛教題材為主的藝術品逐步流入內地市場,無形之中刺激了人們對佛教藝術品收藏的興趣和熱情,學術界的研究活動和文博機構的展覽宣傳無疑也對佛教藝術品市場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現在只要隨便在古玩城或者收藏市場轉轉,就會發現佛教題材的藝術品,如佛珠、唐卡、佛像等比比皆是。
佛像高端收藏熱浪不退
佛教題材藝術品,特別是佛像的高端收藏一浪高於一浪,縱觀近三年佛教題材拍賣會的情況來看,2006年香港蘇富比秋拍會“佛光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銅佛收藏”專拍推出了14件明永宣宮廷造像,成交的13件拍品總成交額高達3.4238億港元,有5尊佛像刷新了世界範圍內中國金銅佛像的成交紀錄。其中一尊高72.5釐米的“大明永樂年施”銘款的大型鎏金釋迦牟尼坐像被廈門心和拍賣有限公司以1.166億港元的價格拍得,加上佣金,這尊佛像的成交價高達1.23596億港元,成為目前世界上最貴的金銅佛像,也創下了香港及內地單件藝術品拍賣成交價格的新紀錄。2007年又有翰海、匡時、嘉德等多家拍賣公司推出佛像拍賣。以匡時拍賣的“菩提妙相——古代佛教藝術品專場拍賣會”為例,參拍195件,成交率87%,總成交額高達1.07億元人民幣,其中有16件拍品的價格超過百萬元,該專場中一件明代宣德的銅鎏金無量壽佛像更是以2750萬元高價成交,明代永樂的銅鎏金觀世音菩薩像以1485萬元成交。2009年倫敦蘇富比、北京匡時等知名拍賣公司舉辦的幾場佛像拍賣專場,依然有不俗的表現,不但整體成交量符合預期,而且表現出整體走高的趨勢。
佛教藝術品收藏的一路高走並非偶然,熟悉此類別的人士都知道,佛像題材走進藝術品市場由來已久,如果從改革開放以後算起,在國內亦有十餘年歷史。這十餘年大致分為兩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2004年以前,屬於市場的拓展階段。這一階段,佛像等題材的藝術品只是零星出現在國內的拍賣市場中,且缺少品質上乘的高檔次拍品,由於在市場上的規模和影響不大,業內人士只是把它當做一般的雜項看待;流通的數量有限,市場價格較低,也不穩定;其價格與價值有較大反差,同其他門類藝術品相比明顯偏低。第二階段是2004年以後至今,是其快速成長並逐漸成熟和穩固的階段。藏品內容的豐富,收藏隊伍的壯大,價格不斷攀升,使得整個門類都成為藝術品市場上的熱點;而尤其突出的是,佛像完全脫離過去人們眼中的雜項圈子,而變成了廣受關注的獨立品類,各大拍賣公司都將其列為重要拍品,紛紛推出專場進行拍賣,而且均取得極大成功,産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引起了很多人對佛像的關注和興趣,標誌著佛像藝術品收藏在市場上開始步向成熟。而2006年香港蘇富比的佛像專拍又將佛像市場的熱度推向了高潮,使佛像在市場上的地位和影響得到進一步的穩固。
佛教藝術審美漸被認可
佛教藝術品之所以前景看好,除了拍賣會的推動作用外,還在於其自身宣揚的佛教思想符合人們的審美意識和情趣追求。佛教藝術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在中國及世界藝術史上都佔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2000多年的佛教文化歷史使其擁有近2億人的關注群體。
目前佛教藝術品收藏者的結構,既有以金銅佛像作為專項投資收藏的各界人士,也有古玩經營者,還有海內外的收藏愛好者,以及用於供養的僧俗、饋贈禮品者等等。從地區分佈看,收藏者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遼寧、山西、甘肅及四川等地區。而北京仍是佛教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核心城市,其自身的發展成熟,極大帶動了內地佛教文物,金銅佛像成為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中的主流拍品,也成為廣大收藏家和藝術品投資者追捧的新熱點。
常規門類難滿收藏需求
市場中的一些常規收藏品種已不能滿足人們的收藏需要,市場需要新的收藏品種來填補。而佛教藝術品本身所蘊涵的宗教神秘感、歷史性、民族性迎合了收藏家們日益提高的審美品位,是其得到市場認可的先決條件。目前留存於世的大都是明清時期的製品。明清兩代佛教藝術品製作的數量較多,尤其是明代的永樂、宣德時期和清代的康熙、乾隆兩朝,存世量較為可觀。
近年,由於受到海內外收藏家的追捧,永宣佛像價格直線攀升,目前永宣宮廷造像的價格基本徘徊在500萬至1000萬元之間。永宣宮廷造像價格大幅上揚,主要是因為其價格長期偏低,與其較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不相稱有關。永宣兩朝宮廷造像的成交行情在某種程度上引領著佛教文物的行情。其他佛教文物的價格隨著永宣宮廷造像整體價位水漲船高,反之亦然。永宣宮廷造像與同時代的宮廷御用品,特別是官窯瓷器價格相較,仍有很大的增值空間。相對於永宣佛像而言,清代宮廷造像的市場價格處於中等偏上的位置,具有潛在的升值空間。事實上,收藏界把清代宮廷金銅造像分為三個等級:康熙朝宮廷造像數量極少,價格最高;以六品佛樓造像為代表的乾隆宮廷佛像,規格由13至20釐米不等,小者幾十萬元,大者百萬元左右;加刻“大清乾隆庚寅年敬造”等款識的準宮廷造像,諸如為乾隆帝祝壽所鑄的無量壽佛像,僅人民幣6萬元左右。
目前佛教藝術品拍賣的市場格局已不僅僅是翰海、匡時、天津文物“鼎足三分”了,隨著京、津、遼、江、浙、滇等十余家公司相繼舉辦佛像拍賣,可謂“烽煙四起”、“群雄逐鹿”。這説明佛教藝術品成為主流拍品的趨勢已不可逆轉,佛教文物拍賣更趨專業化和擴大化。隨著市場投放量的不斷加大,雖然擴大了買家的鑒選空間,但也會給市場帶來無序,甚至是惡性競爭,從而帶來新的一輪市場波動。凡事都有“度”的,佛教藝術品在達到一定價位高度後,也會出現止步不前,乃至有“行”無“市”的現象。
2009年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時間段,佛教藝術品市場仍然穩健發展,並未出現明顯的波動,那麼可以預見今年乃至以後的佛教文物市場會更加平穩,這也是我們所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