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古今夏季藝術品拍賣會:書法成交率達97%

古今夏季藝術品拍賣會:書法成交率達97%

時間: 2010-06-29 18:50:05 | 來源: 《資訊時報》
書法 >

    “2010年古今夏季藝術品拍賣會”6月20日在廣州圓滿收槌,總成交金額接近3000萬元。統計顯示,書畫作品的成交率為83%,其中書法的成交比例更是高達97%。“隨著去年底,《宋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和曾鞏的《局事貼》在北京分別拍出過億元天價,書法行情被迅速點燃。今年各地春拍,書法作品拍賣的成交率以及成交價普遍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相信這一波投資收藏熱情將延續。”著名收藏鑒定家王立軍如此預測。

據悉,本月繼廣州市藝拍、廣州嘉德成功吹響夏季藝術品拍賣的號角後,本地老牌藝術品拍賣行——廣東省古今拍賣有限公司“再下一城”,在6月20日舉行了夏季藝術品拍賣會。本次“2010古今夏拍”中,沈周《幽居》以440萬響槌,范曾《室有幽蘭人物冊頁》拍得145萬,吳冠中《大漠》應價衝破百萬元關口(均為落槌價)……拍賣總成交金額接近3000萬元,其中書畫拍品佔比超過五成,成交率高達83%。中國書法更一改以往“配角”的形象,紛紛拍出高價,並且成交比例高達97%。

據了解,范曾作為當代中國畫名家,其畫作一直備受收藏界人士追捧,其畫作《觀世音造像》此次從30萬元起拍,被多位藏家競爭至70萬元響槌,加上12%的拍賣佣金,成交價高達78.4萬元。畫貴,字也貴!同樣出現在本場拍賣會的范曾書法作品《靜契幽蘭》,以2萬元起拍,被搶至9.4萬元響槌(落槌價未含拍賣佣金)。此外,記者也留意到,著名中國畫大師吳昌碩、傅抱石等人的書法作品同樣拍得高價,其中傅抱石的《書法四屏》更以37萬元響槌。

范曾《靜契幽蘭》

“上述巨匠級的國畫大師,書、畫俱佳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所以他們的書法作品能賣到好價錢並不意外。”廣東省古今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毅卓指出:“由於吳昌碩、傅抱石等中國畫藝術大師在繪畫方面的藝術水準與成就確實太高了,為人們所稱道,因此這反而掩蓋了其書法的光芒與價值。”

社會名人書法成“潛力股”

在“2010古今夏拍”中,除了拍賣會“常客”——啟功、賴少其等書法大家的作品拍價高企之外,一些鮮在拍賣會上露面的社會名人書法作品也同樣拍得好價錢:孫中山副官張猛的夫人潘景晴女士的一幅書法作品《乘風破浪》從2700元起拍,被搶至1.4萬元響槌,折合每平方尺“潤格費”近4000元。廣東收藏名家王貴忱老先生的《書法手卷》則拍得2.7萬元。

“隨著整體市場‘水漲船高’,一些社會名人作品也拍出了高價,這就如同股市中的‘題材股’被推高的原理一樣。但也不排除在‘名不經傳’中誕生‘樹碑立傳’式的人物,這就是‘潛力股’,靠眼力挖掘。”趙毅卓告訴記者,潘景晴老太太的書法作品價格近期慢慢見漲。

“今年各地春拍,書法作品普遍拍出了好行情,包括成交率以及成交價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此為‘價值回歸’。”著名收藏鑒定家王立軍認為,去年底,《宋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和曾鞏的《局事貼》在北京分別拍出1.008億元和1.09億元天價,是“書法行情”被點燃的重要推動力。

王立軍説:“相對繪畫欣賞而言,書法欣賞需要更高的文化修養,因而導致‘繪畫熱’、‘書法冷’的認識偏差和價格偏差。隨著去年底,天價書法的橫空出世,在跟風思維方式的推動下,‘書法行情’將被啟動,並且還將愈演愈烈。”

相關報道

雜項精品也受追捧

記者發現,在6月中旬廣州舉行的三大藝術品拍賣會上,雜項精品受到藏家們的追捧。以廣東古今2010夏拍為例,一個《清剔紅多子福壽圖天球瓶》(連座)拍出了26萬元,合計拍賣佣金後,成交價達到29.12萬元;一對翡翠插屏以73萬元響槌,81.76萬元成交,拍價足抵得上購買一套房子;小小的《清紫檀嵌百寶筆筒》也被搶至1.5萬元落槌。

據了解,“剔紅”又名“雕紅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時期,發展于明、清兩代。康、雍、乾時期漆器進入了黃金(1256.90,0.70,0.06%)時代,其産品主要供宮廷使用,民間極為少見。著名收藏鑒定家王立軍告訴記者:“遵循‘物以稀為貴’的準則,漂亮、喜慶而且實用的剔紅器,升值空間非常大!”業內人士分析,過去,剔紅器在雜項收藏中屬於冷門,而且國內藏家對其價值的認同,與國際市場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隨著內地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剔紅器的收藏也逐漸走向成熟。

“在拍賣收藏領域,人們過去對雜項的重視不夠,目光過多地集中于陶瓷、書畫等傳統藝術品上。隨著社會經濟的向前發展,人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藝術品投資收藏中來,雜項藝術品因價格範圍非常廣、‘豐儉由人’而備受追捧。”王立軍如是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