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天天跳繩的書法家(圖)

天天跳繩的書法家(圖)

時間: 2010-06-25 20:09:35 | 來源: 山西新聞網
書法 >

趙邯平在家裏跳繩。

趙邯平在練習書法。

趙邯平寫書法,一個很鮮明的特色就是綜合協調的運筆技巧,中鋒運轉間,昂揚之氣就勢噴涌……現在想來,這種氣勢該是他的跳繩運動所賜吧

在以採訪一位書法家為目的拜訪趙邯平之前,我了解到的趙邯平,除了是近年來 “中國書法藝術界頗具實力的黑馬”外,還是一個官員。這與我骨子裏一貫的“純粹”情結産生了衝突。特別是作為《晉中日報》的文化記者,在一巴掌大城市的文藝界混跡幾年後,自以為是的我,一如往昔地覺得做官和搞藝術就如同水面滴了蠟,要想相融,實非易事。而我所蒐集到的資料中,趙邯平的二者兼修、齊長並進,給人的感覺卻如當面一拍,拍起我一探究竟的衝動。

預約,趕到省城,登門。為了不影響工作,我按與趙邯平的約定,在端午節前的一個清晨,摁響了他家的門鈴。由於要趕時間,又好久沒鍛鍊,我累得大汗淋漓。

一個20歲左右的姑娘為我開門:“是記者吧?我爸在晨練,請這邊走。”

我在一間比較空闊的房間裏見到了趙邯平。他也大汗淋漓,卻是在跳繩。我所驚訝的是,已過天命之年且身體有點發福的他,跳起繩來卻輕盈如燕,甚至還有規律地來幾下花式跳法。他衝我笑笑,繼續跳,嘴裏還數著數。他女兒告訴我,每天早晨,她老爸都要堅持跳繩,並努力一次跳夠300個。

“我姑娘的説法其實不很準確。之前我一次能跳1000多個,可有一天突然發現嘴唇發紫。一位老中醫説是因運動量過大所致,建議我減少跳繩數量,所以現在每天只能堅持跳300個了。”一停下來,趙邯平就馬上談起了他的“跳繩史”,言辭所及,談資充盈,且無不激情四溢,好像我來採訪的是他的跳繩,而與他的書法無關。

一切源自那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為了“防非”,趙邯平所在的單位號召人人進行小型體育鍛鍊。時年已45歲的趙邯平選擇了跳繩。這對他來説既是一次超越,也是一種挑戰。“我年輕時一向認為跳繩是女孩子的事,壓根兒對跳繩沒什麼想法。女兒幼年跳繩,有時硬要當父親的表演,笨拙地跳兩下,直逗得妻女大笑,我也就當是一種樂趣了。”正因如此,剛開始跳繩,趙邯平“不是繩到腳未起,就是腳起繩未到,一分鐘猛跳猛甩,只跳了二十七八下,就壞了二十七八次”。這對生性喜好挑戰的趙邯平來説,無疑有著一股別樣的魔力。從那時起,他開始每天早晨堅持跳繩,從一次跳幾個增加到十幾個,再上升到幾十、100、200、500……1000多個。

由跳繩帶來的積極效果也接踵而至,“腳上雞眼萎縮,腳跟老皮退化,腳掌有了凹心,而且身體也不如以前笨重了,行走輕盈,手腳靈活。”“現在跳繩對我來説已成為一種享受。每次跳繩,我都能感覺到一種輕盈的美、韻律的美、協調的美油然而生。”誠如斯言。趙邯平對跳繩的這種嗜好,直接影響到他身體之外的諸多層面。由於長年堅持跳繩,他的繩技日益精湛,配合日益靈活,體態日益矯健,動作日益瀟灑,他的精力也隨之變得日益旺盛起來。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他書法的運筆。趙邯平寫書法,一個很鮮明的特色就是綜合協調的運筆技巧,中鋒使轉間,昂揚之氣就勢噴涌,觀來有一瀉千里、排山倒海的氣勢,給人一種雄健、豪壯的絕美體驗。現在想來,這種氣勢應該便是他的跳繩運動所賜吧。有人從王羲之、趙孟頫等人的書法作品中讀出了運動的跡痕,讀出了書法家的精、氣、神與其書法作品的珠聯璧合,那麼,在趙邯平的作品中,我們所看到的也正是如此吧。

這位早年連墨汁都買不起、可以説是“半路出家”的書法家,而今已氣候漸成,他的客廳、書房、辦公室……挂著一幅幅他親筆手書的大字。我不是道中人,卻對道中事還算略知一二。黃永玉老先生常作“五鹿岳岳,朱雲折其角”以自勉,而從趙邯平的作品中,我讀到更多的是透過跳繩、健身後所展示的“慎獨”“長松拔地五千年”的修為與激越。除了雄健老辣、特色獨得的魏碑,融魏碑意、重意尚韻的隸書,他的行草更以其法式遒勁、勢如走龍,生動展示了書者勤勉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狀態。

趙邯平習字之初,曾一度迷戀任政先生的書法,於是取名“趙政”,意為“照著任政先生的字來寫”。曾聽有人評價趙邯平的書法“斗方條幅足見氣勢恢宏,思想深邃,前無古人”,那麼,這種氣勢得以延續的根本動力又在何處?

採訪中,趙邯平的一段話也許可以作為很好的詮釋:“跳繩不僅使我在過去長期堅持啞鈴、拉力器鍛鍊的基礎上擁有了更加健康、靈動、協調的體魄,也使我聯想到工作、聯想到生活、聯想到藝術;使我真正領會了‘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年’的深意;使我知道,人生只要真誠對待自己,誠實對待生活,不讓一日閒過,辛勤的汗水便不會白流,希望與理想就一定會走進你的懷抱,走進你的生活!”

在跳繩上,趙邯平還有一個遠大理想——成為世界上跳繩數量最多的人。他曾對妻女説:“我不惑之年學跳繩,本屬遊戲,現在反思,這每天平均堅持跳300多個,日積月累,一年就能跳十萬多個。如果堅持下去,我不一定是跳得最好的,但一定是跳得最多的!”

趙邯平的好學、認真和執著,只是他人生哲學中的一部分。生活中的他,會跟女兒一起比賽跳繩,談論人生,也會陪妻子一起逛逛早市,買菜打雜。他在一篇題為《週六晨曲》的文章中寫到:週六晨曲,構築了夫妻生活中的笑容,家庭的溫馨,夫妻的恩愛。白頭偕老的動人傳説不正是在這生活的點滴中連接起來的幸福長河嗎……我為這平凡而真實的晨曲奏樂,為幸福的晨旅歌咏。

每天,趙邯平家裏的跳繩聲還將按時響起。伴隨繩索一輪輪完美360度的旋轉,它們將匯成了一道道美麗的音符。這之中,將會有他對生命的思考與探索,有他對藝術的追求與領悟,有他對工作的勤勉與盡職,有他對生活的熱愛與感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