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燕山書譚第七回雅集研討“今楷”

燕山書譚第七回雅集研討“今楷”

時間: 2010-06-01 22:07:42 | 來源: 美術報
書法 >

5月22日,首都部分書法家、評論家鄒正(得一)、吳震啟、張坤山、彭一超、張瑞田、嚴學章相約北京宛平城內中國得一書畫院,舉行了燕山書譚第七回雅集,大家秉著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治學精神,圍繞當下書壇“今楷”這個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中國書協展覽部主任、中國書協理事兼楷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吳震啟應邀擔任了學術主持。  

吳震啟説,他不僅是知情者,還是直接參與者,因此很希望聽聽大家對“今楷”的想法。他介紹了中國書協楷書委員會近年來所做的一些具體工作。他認為“今楷”的提出有其積極意義:一是引起社會對楷書的關注;二是引發大家對楷書的研究和思考;三是引領楷書創作。新出版的《今楷論叢》一書,是收集近年來發表在全國各專業書畫報刊上對“今楷”研究的文章,有些文章他已閱讀過,很豐富,有爭鳴。説明書法界和社會在自發關注“今楷”的討論。他對“今楷”主要有以下三點認識:社會對楷書的認識還不夠;“今楷”的劃分問題是相對而言的;楷書應該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不管工具材料如何變換,楷書書寫的藝術性離不開內容、文房四寶和書寫環境等問題。儘管當今楷書的實用性被削弱,但楷書仍然有其學術價值和生存的空間。

中國書協理事張坤山肯定了“今楷”存在的積極意義,他同時建議:一是,將“今楷”提法暫時擱淺,集中力量借鑒、吸收古人經典營養,把古人經典吃透;二是,在唐楷、北碑大字上做文章,破法為意,在筆墨、章法構成上尋求新的途徑;三是碑帖結合上下功夫,將屬於帖派範疇的晉唐楷書與屬於碑派範疇的北碑墓誌做些合理的組合改造。如能將上述三點做到,不是“今楷”即是“今楷”。“今楷”的形成不是靠想像力,要靠經典力作之間的融匯貫通與化合,才能有所成就。其他各位專家從不同角度對“今楷”的背景、現狀和發展預期作了客觀的評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