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方寸之間大世界——評《中國印章——歷史與藝術》

方寸之間大世界——評《中國印章——歷史與藝術》

時間: 2010-05-17 10:40:38 | 來源: 新民晚報
書法 >

印章對於中國社會似乎是最熟悉不過的東西。圈內人則説它是方寸之間的藝術。上海博物館研究員孫慰祖在新著《中國印章——歷史與藝術》中卻開宗明義:“中國印章首先是一種制度之器,它聯結著近三千年的社會治亂、政治興革、經濟盛衰、民族衝突與融合、文化風尚變遷,而不僅僅是一種藝術現象。”對我們這些玩弄篆刻頗有些年頭、也讀過一些印史的人來説,這一觀點多少覺得有些意外。

讀完新書,更深的觸動是,看似熟悉的原來如此陌生。以大視野、多角度來解讀“中國印章”這一世界文化史上的獨特現象,貫穿揭示“制度之器”與藝術表現、闡述學術內涵與審美價值兩條學術理路,是這本書的一大特色。作者的大視野體現在將中國印章的文化地位放在7000年東西方印章史中作出比較,將三千年中國印章的風格演化置於經濟與社會生活進程中尋求內在聯繫。方寸之間品讀出的就不僅僅是藝術,還有深厚豐富的歷史與文化。

基於作者對中國印章的雙重定位,本書的學術立意與調動的資料自成體系。諸如中國印章的政治性格,歷代御璽的來龍去脈,印章文字演化的封閉性,上層與民間趣味對印風的不同作用力,多民族社會的多元印製,漢唐印風的東傳與東亞印係,文人精神與篆刻藝術的發軔,都市經濟與印人群體的生態,印章審美原理與斷代辨偽,中國印的立體元素與收藏品格,以至於一則歷史迷案、一宗人世滄桑,都在作者筆下成為精彩而具原創意義的學術話題。當然融入本書的新思維並不止於此。通論性的體系中納入了大容量的新資訊、新資料,僅從未披露的珍稀圖片就足以令人目不暇接,這些都體現出作者將數十年苦心蒐求于中外的獨得收穫坦然與公眾分享的用意,以及對篆刻界、文物收藏界、藝術教育界等不同讀者群體的週密關照。

這部22萬文字、1400余件彩圖的新著分別以中、英文版發行,也開啟了以學科化論述體系向海外世界闡述中國璽印篆刻前世今生的新紀錄。西方學界對於“中國印章”與“中國印學”的認知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樂觀。疏遠與非學術形象,緣于我們自身長期失語和“玩賞”品格的定位。因而這部新作至少應當接近當代中國印史研究學術進展的標誌性高度,我估計這也是外文出版社推出一部大型中國印史著作的文化效益考量。因為,從本書虛實靈動、移步換景的頁面設計中,顯然體現了出版者頗具大氣勢的理念協同——讓學術著作的閱讀變得輕鬆美麗。

作為從事印史研究三十多年的篆刻家,作者在這個領域已經拿出了二十多部學術著作,他自然明瞭中國讀者需要什麼資訊和什麼樣的語言。但文化差異和中國印章特殊性的存在,以什麼樣的論述體系與語匯向西方學術界準確地傳達中國印章文化,作者有著縝密的思考。他告訴我,在接受課題的八年中這個問題不僅時常繚繞于腦際,而且多次在國內外與西方學者作過探討。“忠實于實物與文獻,把背景説清楚,人家才信服你這玩意兒是學術;貫徹普適的理念和學術規範,少作玄空之論,才能讓人家認同這是一種高雅的藝術,才讓人感到印學也是進入中國歷史文化之門的另一把鑰匙。”

作者的努力實實在在,但並不輕鬆。讀完全書,就不難體察到她的沉重分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