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中國獨有的藝術種類和審美對象,這種“有意味的形式”,是一種富有生機、活力、多樣流動的美。生生不息的中國書法走到今天,在當代話語語境中,繼承、創新、發展會遇到哪些問題,又會以何種形式呈現審美,是人們一直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開封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宗致遠,在書法編輯、書法教育和書寫實踐中博採眾長、不斷進取,形成了獨具個人魅力的書法風格。他的作品向傳統和現代兩極探索,傳統方面他力求在章法上舒朗靜謐,筆畫上厚實蒼茫。現代方面則表現在他對線條和塊面對比的理解上。他善於採用並筆書寫的方式來體現墨色的團塊效果,可見他把書法作為一種視覺藝術來加以理解,而沒有拘泥于前人設定的各種書法規則。宗致遠充分利用自己從事理論教育研究的優勢,以冷靜、自信、從容的理性把握書法創作。不久前,宗致遠向記者闡述了自己對當代書法創作諸多問題的獨特思考。
展廳效應 “形式”至上
宗致遠説,大凡注意一下當代書法創作,都會發現一個事實:充斥著全國各類大展的作品,無論各種書體,還是各種形式,都做足了“形式”上的文章,都在努力使作品吸引住評委的眼球。無論是作品的粘粘貼貼,還是色彩的花花綠綠,以及具體的書法線條、空間的變形、誇張,都極盡突出視覺藝術的效果,這裡,既有傳統書法的創作理念,以及傳統書法精神的再現,又努力對形式進行精心設計,用現代藝術構成去表現時代的審美意趣。全國書法大展中催生出了書法藝術強烈的“包裝”意識,這種“包裝”極富“設計”創作的意味,不僅限于作品的樣式、紙張、色彩,也包括書法本體——線條和空間。從全國第五屆中青年書法展覽“形式至上”肇始直至今日對“展廳效應”的過分追求,致使書法創作的“包裝”、“設計”意識炙手可熱,乃至於在國展中幾乎徹底擯棄了原本的“白紙黑字”,形成“花花綠綠”的藝術世界。展覽以喪失傳統書法的文人趣味為代價,不知不覺地換取了以“藝術”為首要追求的“設計”構成創作。“書法藝術是線條的藝術。”宗致遠説,在當代書法藝術創作中,“濃、淡、枯、濕”變化多樣的線條由書寫的“隨機”性,越來越多地表現為“設計”性的書寫。作品從書寫到章法再到整體的表現形式,無不表現出當今藝術設計的“點”、“線”、“面”、“形”、“體”等形式語言的設計要求。書法作品按照藝術設計的形式語言要求來“設計”構成,從一定意義上講,“形式美”放在了第一位,幾乎擯棄了書法藝術的本質在形式上的表現。
追“麗”求“靚”
“毋庸諱言,作品色彩的靚麗能激起人的興奮,和諧的色彩搭配能令人怦然心動。”宗致遠説,在對僅僅是白紙黑字的作品看麻木了之後,靚麗的色紙常會使人耳目一新,於是,近幾年的國展幾乎拒絕了以往常見的白紙作品,從1993年的全國第五屆中青展後就出現了“評委好色”的調侃話語。如今,國展的展廳確實成了“花花綠綠的世界”。或許是受到“學院派”書法粘貼的影響,不同紙張的粘貼作品愈演愈烈,不僅有作品落款的粘貼,內容的拼接粘貼,還有挖鑲式的粘貼。即使作品沒有粘貼,也常是藍紙寫金字,白紙寫紅字,黑紙寫白字等。紙張的用色除了有少量的中純度和亮度的帶有中庸、文雅感受的色調,也有少量給人以平淡簡樸感覺的低純度色彩,而大量使用的是高純度和亮度的給人以強烈、艷麗的色調。一般的中性色調的作品大都給人以理智、平靜、高雅的心理感受,而那些高純度和亮度色調的作品常給人以衝動、積極而熱烈的感受。在展廳中,類似色相對比構成的作品常會顯得統一、和諧而雅致,而大量的對比強色相構成的作品卻顯得耀眼、熱情而刺激。當然,書法本體線條的濃淡和枯筆、漲墨的使用也表現出了黑白灰的色彩構成,一些作品強調大塊面的黑白的對立,強化了視覺衝擊力。在這裡,我們感受到了黑與白在造型藝術中的獨特審美趣味。
誇張對比
“傳統書法藝術強調點線的變化,以求藝術語言的豐富。當代書法的點線在傳統基礎上,更加注重形態的變化與構成。筆法、墨法、字的結體、取勢、行氣的處理、章法的經營等均是書法藝術形態構成的重要手段。傳統的‘永字八法’概括了楷書的基本筆畫,而當代書法創作卻常以近似、漸變、變異等藝術手法構成了點線的多變性與複雜性。”宗致遠認為,通過對自然界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自然界找不出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我們不妨以此來體會書法藝術那充滿了變化的生命狀態和神奇的借鑒以及多樣而和諧的藝術表現。尤其是在草書創作中,變化與呼應的點線形態、強調對比的墨法變異等常常構成了整體章法運動的交響樂般的大節奏與整體和諧。其實,我們從“二王”尺牘和其他傳統經典書法作品中同樣可以感受到點線的形態變化所形成的章法的躍動,所不同的是點線形態變化在當代書法創作中更加被強化甚至被“誇張”,追求一種強烈的視覺藝術張力。例如當代書法作品中那些異質點畫的對比誇張,草書中摻雜楷書,隸書中摻雜篆書,甚至我們可以看到在飛動的草書中摻雜宋体字,這種相近的點線形態在重復中的突變,在強烈對比中構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這種強化視覺對比的形態構成,在極不協調的矛盾對立中求得大和諧,正是當代書法創作中形態構成的最常見現象。
多元融合 守“常”求變
“傳統書法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從磨合到整合再到融合,將由此描繪出當代書法藝術主流創作的發展軌跡。藝術門類間的多元融合,古典文化與現代藝術間的多元融合將不斷引領中國當代書法藝術的未來發展。或者可以這樣描述,書法藝術未來的發展將是藝術立場多角度多向度與文化立場多角度多向度的雙重折射,所以,無論其藝術形態還是文化形態都必將呈現出流派紛呈的多元取值的宏闊視野和壯麗圖景。”宗致遠認為,除了古典文化與現代藝術相融合的主流書法以外,以漢字為載體、以筆墨為工具的書法藝術研究不僅會存在大眾文化層面書法傳統的繼承,也會産生純西化的漢字筆墨藝術,甚至會出現“著漢服、説文言,一種古代文人裝扮”的“純”傳統的時代書法藝術。另外産生於當代漢字的繪畫藝術、漢字與水墨的裝置藝術、行為藝術,或解構漢字、隱匿識讀,或強化色彩、變換材料等的所謂“現代書法”藝術都將有所發展。主流書法藝術這一傳統之“根”在未來時代裏除了自身發展之外,其還將帶動或衍生出其他書法藝術之“芽”並獲得發展,由此共同構建書法藝術的文化大家庭並相互促進、融合而共同發展。作為藝術存在,書法必須沿著它固有的軌跡即內在的規律在變中守其“常”,而作為文化存在,書法則以非常之“常”的恒久定力職守它生命的延續,並在人類共用文化資源的時代裏煥發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