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老和他的“根藤書法”作品,圖中的那些個字你能認出來嗎? 柳 揚攝
南京七旬老人
用樹根藤條“寫”書法
你也許見過許多蒼勁有力的書法作品,也看了不少古樸典雅的根雕藝術,不過用樹根和藤條為“墨”在木板上“寫”書法,你聽説過嗎?家住南京下關區盛世花園的老人宮潤勤就有這麼一個被稱為“根藤書法”的絕活,至今已完成100多幅根藤書法作品,並且還曾在全國民間工藝美術書法展獲得過特別金獎呢!
突發靈感把根雕寫書法
走進老人的房間,記者第一感覺就是,頗有點像武俠小説裏隱居世外的高人的住處。屋子裏是紅木的老舊傢具,墻壁上懸挂著的橫豎各異的古詩詞對聯,桌子上裝飾著古樸雅致的根雕,角落裏擺放著小篆、甲骨文、象形字的字帖。
仔細打量下,你會立刻被墻壁上的這些書法作品的奇異之處所吸引,因為無論是對聯、橫匾還是圓匾,都不是寫在白紙上的黑字,而是粘在木板上的藤條和樹根。“主要是兩年半到3年的紫藤,還有部分鐵菱角藤。”別小看這些已經沒有生命的植被,用它們“寫”出的字體其實頗為豐富,行書、隸書、狂草、魏碑、象形字、甲骨文應有盡有,最令人稱奇的是,根藤為“墨”所書“寫”出來的字跡,不僅沒有生硬之感,反而頗為流暢,立體感十足,有一種自然奇幻的韻味,這正是老人獨創的“根藤書法”。
宮潤勤告訴記者,自己之所以會産生出創作“根雕書法”的靈感,還得從小時候説起。“我在山里長大,小時候最好的玩具就是樹根藤條,後來到部隊從事印刷工作,每天就是和文字打交道,年齡大了還喜歡上根雕,有一天我就想能不能把文字和根雕結合起來呢?”
“剛開始搞這些的時候,大家都不看好,説沒文化的人搞書法,哪有可能搞好,我當時就下定決心,非得做出點什麼來。”就這樣,老人開始了前所未有的嘗試。
“寫”書法耗材山上淘來
相比較白紙黑字的書法作品,根藤書法的創作顯然要難上很多。“首先就要準備好樹根和藤條。其次在紙上確定要寫的內容,從字帖裏找到相應的字體,接著就是選擇合適的材料拼湊出一筆一劃,最後用膠水固定在木板上。”
宮老告訴記者,自己所用的藤條全部都是自己到山上淘來的。“幕府山,還有附近一帶的野山,基本上一個禮拜就要去一趟。”
那時候,他每次都是拿著工具上山,披荊斬棘地尋找各種材料。盤根錯節的枯樹根,複雜纏繞的老藤條,這些在外人看來一文不值的東西,都是他眼裏的寶貝。“基本上每次都要背個7、8斤回來。”
在找材料的過程中,手指被樹根劃傷、臉部被藤條劃破、腿被滾落的山石砸傷,這些都是常有的事。記者看到,宮老的手掌和手指都非常粗糙,像極了幹體力活的人,這都是為“根藤書法”付出的代價。
最開始,他的嘗試曾多次失敗,字跡不夠流暢,不夠美觀,缺乏韻味。“我就反覆嘗試,試用各種材料。經常是睡到半夜2點,靈感一來,立刻爬起來修改作品。”
就這樣時間長了,宮潤勤用藤根寫成的書法越來越有味道,到現在已被多家館、院和私人收藏,並在1999年的全國民間工藝美術書法大展上獲得特別金獎。
曾收女徒弟嫌苦半路放棄
隨著宮老的“根藤書法”越寫越出名,前來求教的人也多了起來。不要以為只有老年人對此感興趣,宮老就曾經遇到一個到府來拜師學藝的年輕女孩子。“是個學畫的女娃,對這個有興趣,就來請我教她。”
不過宮老對這個徒弟不大滿意。“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堅持。”在學習的過程中,女孩很快就發現,蒼勁古樸的根藤書法“寫”起來實在不容易,常常是手指上磨得全是水泡,手掌上還有多處刮痕,書法作品還沒有“寫”出來。最終女徒弟因為吃不了苦而放棄了。
或許是因為不少年輕人過不了“吃苦”這一關的原因,宮老一直沒有收到滿意的徒弟。“要懂得點書法,還要能吃苦。”老人對徒弟的要求其實不高,但能做到的年輕人還真不多。最近,他所在的社區和街道也在幫他出主意,是不是辦個培訓班,帶點學生,把這門獨創的藝術傳承下去?通訊員 石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