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前夕赴五台山參加普壽寺千名書家千卷寫經作品開光儀式,心靈受到極大震撼,原先一直較為朦朧的書法與佛道的關係經五台山梳理一下子澄清起來:“甘霖欲潤紙宣黃,共寫《心經》普壽光。大願三千宏大士,聲聲自凈證真常。”11月14日上午,浙江天台山華頂書院揭牌儀式暨華頂雅集又一次叩響書法與佛道的鐘鼓,當書法家們從下榻的石梁賓館驅車到達華頂講寺的時候,濃雲密布的山頂忽然華光普照,松杉枝頭凝結的夜淞被加熱而散落成明潔神奇的陣陣樹雨,驚起一片膜拜。這樣氛圍下開始的華頂書院揭牌儀式暨華頂雅集自然就有了不凡的感受與特色,四川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和平快然吟句“華頂獨俊俏”,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岳川即興揮毫“山氣迷霧始悟玄”。曾經滄海“喜居般若處”的文化居士姜壽文客串活動主持,釋性賢法師擔當首任華頂書院院長,中國書協理事、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徐錫澄,貴州大學教授、中國書協原學術委員姜澄清,河南書協副主席、書法導報總編王榮生以及胡傳海、姜壽田、劉燦章、馬嘯、張錫良、趙社英、田紹登、鄭培亮、白景峰、毛萬寶、齊玉新、何開鑫、呂金光、陳碩、章鈺、黃俊儉等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書法家在冉冉經聲伴奏下,潑墨落紙,書寫歷朝歷代歌咏天臺的優美詩篇,天臺縣分管文化工作的副縣長葉玲君、天臺縣文聯主席陳虹、天臺縣慈善總會副會長余雲安等也以主人身份見證了書法與佛道的華頂雅集。
下午,王榮生主持、姜澄清主講的華頂論壇在石梁賓館召開。與會者認為中國書法是中國文化標本,書法成為一門藝術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一種必然,優秀的書法總是物我、情智、主客、天地一體的“化蝶”産物。但當代書法創作與心態都存在問題,書法變成了競技,書法家變成名利場的主角,打倒這個打倒那個的浮躁使書法家類同於瓦舍説書人。而佛道正是解決心靈問題,完成生命體悟的無塵途徑,回歸山林、選擇寧靜、強調修養符合書法的本源精神,“説道非道每從無道行有道,似顛不顛應是形顛神未顛”,漸修頓悟,玄覽墨魂。姜澄清於是發浩嘆,藝術是一門乾乾淨淨的學問,要如禪師坐禪,一灘溪水,一彎眉月皆成勝境勝景。
回望天台山,儼然詩山書山畫山佛山道山,“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臺去。”據有關資料介紹,天臺,隋唐時期創立的佛教天臺宗和宋代創立的道教南宗,被稱為佛宗道源,又是活佛濟公的出生地,詩僧寒山子的隱居地,唐詩之路的終點地,徐霞客遊記的開篇地。千百年來,神秘的佛道文化,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蒞山的歷代書畫家,佛家的四大皆空和道家的清凈無為,使佛道中的書畫家比之世俗中的書畫家更具備超凡脫俗的逍遙。相傳東晉書聖王羲之和他的老師、天臺高道白雲先生華頂古洞拜學寫過《黃庭經》,尚留墨池和龍爪潭遺跡:“逸少風流寄墨癡,蓮峰縱屐且臨池。”
中國書法的人文性自東漢之後幾乎就是佛道的天下,抽去佛道的真諦,今日書法是何等模樣還真不好説。佛道的內容(經書)與形式(廟觀)都深刻著書法的影子,而不受佛道熏陶的大書法家實在難找。書法的生命能在書體高度完備後長期延續不走向衰亡、更不向書法嬰幼期的工藝性返祖,佛道文化對知識階層,亦即文人藝術家的滲透應起到巨大作用。書法與佛道的關係充滿寓言色彩,佛道的氣場與書法的氣場是天地人的清涼世界,書中有佛,書中有道,書中有人,驗之本次書家僧人的華頂雅集,信然:“駕霧驅車至,丹丘忽日回。晴光龍樹雨,寂道虎溪雷。墨蘗詩茶鬥,冰蓮海地開。娛經歸太素,振錫咏心孩。”
遠離喧囂,坐對禪雲;與古為徒,求諸於己。沐浴佛道洗禮的書法天臺流韻,“一念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