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AI開始搶漫畫家飯碗了

AI開始搶漫畫家飯碗了

時間: 2020-05-30 09:00:00 | 來源: 藝術中國

秋葉原街頭

眾所週知,日本是一個二次元文化極度發達的國家,其動漫歷史最早可追溯到百餘年。

如今日本的動漫産業更是作為國內第二大經濟支柱,産業産值每年230 萬億日元(約18萬億人民幣)。作為日本文化輸出先鋒,世界上有60%的動漫産品都是日本産出的。

而“動漫”一詞,分為動畫和漫畫,這次我們重點聊聊漫畫,聊一聊漫畫的作者——漫畫家

日本的頂級漫畫家都是億萬富豪,一年收入幾十億日元並不是新鮮事,比如《海賊王》的作者尾田榮一郎年收入高達3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億),《麻辣教師GTO》的作者藤澤亨只計算漫畫單行本的印稅收入也能賺取大概1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億多一些),而眾所週知的漫畫大師鳥山明(代表作《龍珠》、《IQ博士》)光是其創作的漫畫作品的單行本印稅就超過了6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7億)。另外最讓人咂舌的是1996年開始連載《遊戲王》的作者高橋和希,光是靠賣漫畫衍生品的遊戲卡就已經坐擁600億日元了。

《海賊王》的作者尾田榮一豪宅中有火車

《麻辣教師GTO》作者藤澤亨只印稅收入也能賺取16億日元

人盡皆知的《龍珠》作者鳥山明收入更不必提

漫畫《遊戲王》中的這一張“終焉龍混沌帝”全球只有三張,一張能賣到300萬日元(約19萬元人民幣)

巨大的資本利益使日本的漫畫産業蓬勃發展,但以上高光畫面只屬於少數頂級漫畫家,這些漫畫家屬於金字塔頂端的精英,稀少、金貴。一些功成名就後的漫畫家平時自己只是勾勒一些線稿或齣劇本即可,其餘大量繁雜工作則交給助手和團隊去處理。

也有“功成名就”漫畫家不務正業,長期休刊只為玩遊戲打麻將

在頂級流量漫畫家的風光之外,更多的漫畫家群體則處於金字塔的中端和底端,他們請不起助手,通宵熬夜和被催稿都是常事,連載期間每週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個小時是基本的要求了,而且還要承受著作品反響不佳被腰斬的精神壓力。井上雄彥在《Slamdunk》(灌籃高手)連載之初,還需要一邊為北條司(代表作《城市獵人》、《貓眼三姐妹》)做助手打工來賺錢糊口、一邊畫自己的畫,哪怕到了《Slamdunk》開始走紅之後還是在相當一段時間內請不起助手,所有事情必須親力親為,每天需要畫十幾個小時,直至經濟狀況有所改善之後才一次性請了4名助手(這也是為什麼《Slamdunk》到了第七話中段畫面突然精緻起來的原因)。

井上雄彥創作過程

基於這種現狀,很多人會想,是否有什麼辦法既能滿足漫畫的創作、同時又能讓漫畫家得到合理的休息呢?

此時,讓我們把目光轉向一個看似和漫畫八竿子打不著的高科技——AI。

AI,全稱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也就是常説的“人工智慧”。它是電腦科學的一個分支,用以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慧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AI問世後有過什麼高光表現呢?

AI的出現為人類解決了相當一部分難以為繼的勞力和難題,而且憑藉其超級計算能力,大有超越人腦的勢頭。以棋賽為例,1997年IBM的超級電腦“深藍”戰勝了當時的西洋棋冠軍Garry Kasparov,引起了世界轟動。這是AI發展史上首次戰勝人類。

“深藍”擊敗西洋棋冠軍Garry Kasparov

時間再來到2016年,Google開發的人工智慧AlphaGo橫掃全球一眾圍棋高手且未嘗敗績,在60連勝之後與職業九段李世石進行的人機大戰中又以4:1的總比分獲勝;次年對陣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潔九段以3:0完勝。李世石曾經表示AlphaGo在比賽過程中“不斷有一些令人想不到的下法” ;柯潔在比賽中曾落淚,賽後表示:“我是在跟怎樣可怕的對手下棋。”

當然可怕,AlphaGo在對戰李世石時就已經鑽研了職業棋手近一億個棋譜... ...且兩台同樣型號機型相互博弈和學習,就像武林高手雙手互搏一樣變態強大。

但雙手互搏絕不等同於自己打自己

這只是拿棋賽舉例,事實上AI已經在多個領域展現出超強的學習泛化能力,甚至完全取代人類都綽綽有餘。

那麼回到我們關於漫畫創作的話題中,AI是否能夠以某種方式方法介入到漫畫創作中呢?

更大膽一步想的話,AI是否可以完全取代漫畫家,進行故事構思、分鏡設計和畫面創作呢?

也許這一天已經悄悄到來了。

來自記憶體製造商KIOXIA的研究人員和藝術團隊與日本株式會社聯手,利用英偉達的StyleGAN合力創造了世界上第一部由AI生成的漫畫——《PHAEDO》,並已經在日本《晨間》週刊上發表。

而這部漫畫的“前作”作者,正是已故傳奇漫畫家手冢治蟲。

AI創作漫畫《PHAEDO》

關於手冢治蟲,相信很多70後、80後的“大齡”朋友們都非常了解,他就是《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怪醫黑傑克》等名作的作者,日本漫畫的開山祖師級人物,被譽為漫畫之神。

日本漫畫大師手冢治蟲

本次AI生成的漫畫《PHAEDO》則是在給手冢治蟲之前的作品“續命”,而最終的呈現效果,無論是畫風還是劇本,可以説是很好的傳承了手冢先生的衣缽。

《PHAEDO》這部漫畫,其實是KIOXIA公司一個叫#FutureMemories 01 “TEZUKA 2020”的項目。項目負責人東原良平(Ryohei Orihara)介紹説:“它是由AI和人類,根據手冢治蟲的許多記憶創造出一件作品的項目。”

#FutureMemories 01 “TEZUKA 2020”項目

為了利於生成漫畫角色,團隊分析了手冢先生數百部漫畫作品,為了讓AI學習手冢治蟲作品的特點,研究人員將漫畫人物面部的特徵轉化為數據,分析在不同場景下劇情發展的情況。來自公立函館未來大學Mukaiyama教授團隊從手冢先生的作品中收集了超過10000張面部圖像數據集,這些圖像可以用來訓練模型。Mukaiyama表示:“我們還讓電腦學習手冢作品之外的人臉圖像,包括真人的面部圖像,讓它學習通過左右翻轉人臉,産生增強的數據。”

AI學習後自行創作漫畫角色

最終,團隊利用遷移學習,將數千個數據點整合在一起,實現了類似手冢作品的風格。甚至AI還創造出來一些從未出現過的新角色。Orihara説:“他最初並不相信遷移學習可以做到這一點,畢竟模型內部就像‘黑箱’一樣,是未知的,但這就是深度學習非常有趣的原因。看到新角色一個接一個的被創造出來,這個過程是非常有意思的。”

大家可以看看下圖,如果不告訴你,你可能真的以為這就是一部手冢治蟲先生的作品。

《PHAEDO》內頁

據了解, AI這次的漫畫創作並不只是在繪畫階段,而是從一開始的故事劇本階段就積極參與其中,從多部手冢短篇中總結齣劇作結構,然後自己編,之後由人類來篩選和完善。

另外關於手冢先生的畫風AI也是經過多次學習而來.我們知道漫畫家畫原稿的時候都是使用蘸水筆,這種筆可以通過改變筆尖角度和壓力來實現線條的粗細變化。而AI並沒有使用蘸水筆,而是用機械臂夾著沒有壓感的簽字筆來畫,描出線條的外輪廓,最後填充,以此來模倣蘸水筆的粗細變化。

模倣蘸水筆的粗細變化

雖然作品的呈現效果讓人震驚、完全以“假”亂真。不過正如一些質疑這項技術的人所言,看似一個AI在前臺進行創作,可實際上幕後有大量的科研團隊人員在做技術支援,所需的人力物力遠超漫畫家自己親自創作或請助手的數倍。

所以,AI究竟是解放了勞動力,還是反而增加了勞動成本呢?

其實,任何一項高科技的在誕生之初,確實需要超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看似笨重,實際上是邁向未來的艱難第一步。就像嬰兒學步總需要大人攙扶,甚至幾個大人看護,但嬰兒遲早會自己走路,未來也是屬於他們的。

汽車起步時最費勁,因為需要將幾噸重的汽車由靜止狀態改為運動狀態,這一刻最吃力最緩慢;但一旦行駛起來,就很容易加到極速。如果在汽車誕生之初因為其在啟動一瞬間速度不如短跑運動員快,難道就認定這項技術沒有出頭之日嗎?

所以,大量的幕後人員技術支援只是現在開發時的狀況,而未來的“量産型”肯定是輕量化微型化的。

另外關於AI創作的漫畫,最大的質疑聲音是:“這部漫畫的作者究竟應該是誰?是AI,還是幕後工作人員。”

因為這部漫畫創作下來,無論是劇本的挑選和修繕,還是其餘創作環節,幕後的工作人員都深度參與其中。那麼,這部漫畫還能稱作是AI創作的麼?

就像《人鬼情未了》中的那個陶器,雖説製作人位置上坐的是女主角,但卻是男主角在指導,那麼陶器的作者究竟是男主還是女主呢... ...

《人鬼情未了》經典片段

《白頭神探2》中“致敬”片段

其實在最開始,《晨間》週刊的主編Miura是拒絕刊登這部漫畫的,因為他認為項目過程中有太多的人為干預因素,但在與團隊多次交涉過後,Miura改變了主意:“我最終意識到,這個項目也可以用來分析人類是如何創作漫畫的。”

“我想表明,創造一個可以在這些作品中繪製漫畫的AI,本身就是一個人類的創造過程。”他後來補充道。

所以説,這款AI是人類創作的,所以它創作的漫畫,最終應該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最起碼這位主編是這樣認為。

但是,這部漫畫的構思確實是由AI獨立創作,然後由人類挑選和修繕,那麼,即便不能説作者是AI,至少也應該是“AI+人類”聯手。

其實關於未來,AI是否能夠通過不斷的學習出現自行進化,這個真的很難想像和推測。

而我們也沒有時間機器去未來看一眼,所以只能通過一些著名的電影作品去討論這個話題。

比如史詩級電影《太空漫遊2001》中的HAL-9000電腦,認為自己比人類更嚴謹、零失誤,所以為了達成任務和保護自己而做出了魔鬼般的判斷。

HAL-9000

《人工智慧》裏第一個被灌輸情感情緒的試驗品人工智慧男孩“大衛”由於過於思念已逝的人類母親,本來可以永生的他在最後一刻選擇了死亡,以此“成為人類”,和天堂的母親永遠在一起。影片引發思考,擁有這種思考、情感和覺悟的人工智慧應該已經可以稱為人類、甚至超越部分人類了吧?

影片中第一個被灌輸情感情緒的試驗品人工智慧男孩“大衛”

《普羅米修斯》中的機器人大衛,自誕生之日起,就認識到自己比“造物主”人類更加優秀高級。

大衛來到這個世上之後就認識到了自己比造物主更加優秀,造物主察覺到這一點之後命令他給自己倒茶,以此貶低大衛,讓他明白自己的階層。

在《駭客帝國》系列中,所有人類都生活在一個巨大的虛擬世界,而真身卻處在人類與機器人大戰後滿目瘡痍地表上的電池陣列中。當初人類面對日益顯得比自己優秀的機器人而感到恐慌和憎恨,從而挑起了人機世界大戰。在大戰中人類為了斷絕機器人的太陽能從而毀掉了天空,但最終機器人戰勝人類,並將人類製作成可使用的“電池”,通過腦部互聯生活在虛擬世界中,通過情感變化釋放出生物電。

《駭客帝國》系列

另外還有一些相關題材的電影作品,引發了諸多討論,比如《我,機器人》、《機械姬》、《她》、《超能查派》、《終結者》系列等。

《我,機器人》

《機械姬》

《她》

《超能查派》

《終結者》系列

除此之外,相同的思考還能夠在克隆人題材的電影上看到,比如《銀翼殺手》中的複製人Roy Batty。

克隆人Roy Batty最終在雨中靜靜坐化,思想境界早已超越人類。

也許在當下,AI的發明和發展仍然需要人類的指引和協助,但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AI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出現一次技術革新。

目前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已經可以輕鬆做出複雜動作。

疫情期間量産型波士頓動力機器人Spot在新加坡的Bishan-Ang Mo Kio公園內,代替保安提醒遊客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在人類歷史上,哪怕最近的一百多年前,都普遍認為“人類操控和使用神奇的電”簡直是天方夜譚,可是後來呢,各种家用電器和數位高科技産品都是近一百年密集出現的。

所以AI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誰能知道呢?就像之前提到的,大家都沒有時間機器。

也許在未來不久的哪一天,我們可以下載一款AI漫畫插件或APP,隨便勾勒幾筆然後説:“給我轉換成藤子·F·不二雄的畫風”,或者寫一則小故事,然後輸入:“以岸本齊史畫風轉換成漫畫。”

(作者:蘭紅超,圖片來源於網路)



AI開始搶漫畫家飯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