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新聞

中外藝術家黃山對話第三天:漸入畫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0-13 09:53:3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午餐後,策展人彭鋒與藝術家馬提交談
 
【專題】 第二屆中外藝術家黃山對話--文化中國夢


今天是第二屆中外藝術家黃山對話的第三天,藝術家們逐漸進入工作狀態。所有的顏料和畫具由挑山工從山下運到山頂,藝術家們根據自己需要選擇顏料和工具,分頭去到自己心儀的地點安心創作。同時徐慶平先生、策展人彭鋒、藝術家Tine Deturk開始加入到團隊中來。


徐慶平先生面對西海大峽谷寫生


徐慶平先生上次來黃山是十年前,他説“走時不看景,看景不走路”,每一步都會産生新的景觀,在一下午的時間內他來到清涼臺、獅子林、排雲亭等地方來勾畫寫生草稿,不大的紙面上剛一開始是幾根線條,但十幾二十分鐘之後,黃山的面貌便初步顯示出來,他説:“每一幅看似不起眼的草稿等回去之後就是一張精心創作的完整的作品。通過人眼的觀察會有記憶,這是任何照相機都代替不了的。”

藝術家Tine Deturk幾年前開始在中國展出她的作品,晚餐期間,她與林學明、Marty St James談論起了中國畫中墨和紙兩種材質以及如何在作品中使用墨的問題。Tine幾年前在法國便開始嘗試墨這種材質,來到中國之後,對墨的使用更加頻繁,也慢慢有了自己的體會。在沒有丙烯涂層的油畫帆布上使用水墨是她最近一段時間在探索的一種表達方式。藝術家Marty感興趣于中國的宣紙但同時又對這種紙的特性不甚了解,他認為中國的宣紙很basic,希望能夠盡可能多地嘗試用不同種類的紙去承載畫面更豐富的語言。


藝術家王垂的寫生創作


晚餐之後,藝術家王垂、詩藍、Simon向大家展示了一天的創作成果。黃山富有中國傳統山水的美學概念,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典型素材和主題。西方人如何看待黃山,又如何在作品中表達黃山,西蒙認為這並不容易。在他來黃山之前,他認為黃山與他在無數的中國畫作品中看到的山水大同小異,是一種不太真實的存在。但當真正置身其中時,他認為驚喜無處不在。藝術最難得的是探索未知的世界,黃山的多變恰恰符合了藝術家探索未知的渴望。所以,我們看到,在Simon的作品中,每一幅表現黃山的作品都運用了不同的表現方法,他運用這些不同的方法表達他眼中看到的真實變化的黃山。詩藍旅居法國多年,她的作品中充滿虛實的對比,力量的強弱佈局,畫面中山石的崎嶇硬悍和雲霧的氤氳蒼潤對比強烈,充滿中國畫的“氣韻”,同時又帶有法國印象主義的色彩。


西蒙兩天以來的創作成果


來自中外的藝術家都對中西方藝術在思維方式和語言表達方法方面的差異非常關注。英國影像藝術家Marty St James談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圓”的概念,他認為,對於中國人來説,“圓”是“圓滿”、“圓融”,是一種精神層面和意識層面以及宗教層面的概念,中國人注重“了悟”,這是一種境界的體現,這點體現在中國古代的傳統藝術層面,繪畫、書法、詩歌、哲學、音樂等等方面。對於西方人來講,“圓”代表了宇宙、自然生生不息、迴圈往復的秩序、能量。由於中西方的傳統自然觀和歷史演變的不同,對於同一事物和同一概念的理解和思考方式也不盡相同,但從最深層次的意義來講,從人類共同面對的諸多問題來講,二者其實仍然是相通的。法國藝術家、作家西蒙目前定居在中國,在我們寫生的途中,遇到一位中國遊客,在得知西蒙是法國人之後,這位遊客讚揚法國人是世界上最浪漫的民族。西蒙後來説道,中國人常説法國人浪漫,其實他們並不了解法國人。浪漫不是法國人的特質,在我看來,中國人更加浪漫。你們的詩人李白,那種強烈的、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情懷,中國宋代的山水,青銅、陶瓷器上精美的紋飾、色彩都是特別浪漫的,中國人的浪漫在心裏。 我們浪漫,但這不是我們之所以為法國人的原因。和中國人一樣,我們對自己的身份問題同樣懷有思考和疑問,正式這些共同的問題讓我們今天走在了一起。

 


藝術家西蒙和馬提觀看作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