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包裝影視明星那樣去捧紅一個藝術家,這麼幹成嗎?北大星光集團就決定這樣嘗試一把。這家曾經推出了多部影視劇的文化機構昨天宣佈,與牛克誠、林容生、王冠軍、張見等10位中青年畫家簽約,並正式組建“北大星光集團文化藝術中心”。這種跨界行為會給書畫界帶來什麼影響,各方人士觀點不一。
從影視圈轉投藝術圈,北大星光董事長倪鷹此次折騰出的動靜確實不一般。據他介紹,和傳統畫廊經營模式不同,此次新成立的文化藝術中心將開創一種名叫“畫家經紀”的新模式。按照他的説法,這種新模式的最大特點,是將對書畫等藝術品的展覽、交易和學術交流等,提供多個層面的“一站式服務”。
“與傳統畫廊重作品不同,我們更看重畫家本人。”倪鷹認為,目前國內不少畫廊與畫家之間實際上只是一種利益分成關係,畫廊在看到某位畫傢具備升值空間後,先期以較低價悄然購進其一部分作品,然後通過拍賣、包裝、策劃、炒作等形式,以較高價格賣出作品,從中賺得差價後與畫家分成。他自己建立的藝術中心,則將會和畫家一起探討升值空間,雙方共同分享成果,實現效益最大化。
如何讓畫傢具備升值空間?倪鷹的秘訣就是兩個字——包裝。他表示,將會完全套用影視界推廣明星演員的做法,為每位畫家做個性化的包裝。在倪鷹看來,很多畫家之所以遠不如影視明星有名氣,原因在於他們往往和公眾缺乏關聯。為此,他決定今後組織畫家多參加公益活動,增加曝光機會,另外,他還打算每年推出名為“國畫盛典”的活動,提升畫家們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此次被北大星光相中的10位畫家,年齡在25歲至50歲之間,他們與北大星光簽定的合約長達五年之久。倪鷹一再強調,這些畫家都是花了一年多時間精心挑選出來的,“人品很可靠。”對此,知名畫廊白盒子藝術館館長孫永增認為,這種做法確實有利於培養畫家的忠誠度。
不過,影視圈靠曝光度來博取知名度的做法,在藝術圈還能否通行,有業內人士提出了不同看法。美術評論家郭曉川認為,雖然影視和繪畫都屬於視覺藝術,但前者是靠人來表演,而後者則是靠畫作來再現,觀眾的關注點本來就不相同。至於畫家們該不該靠頻頻拋頭露面來抬高人氣,郭曉川的態度很簡單:“畫家們還是以靜心創作為主要工作更合適。”
記者 陳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