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吳冠中紀念銅像永久落戶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9-19 17:19:35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人民藝術家吳冠中銅像永久落戶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2012年9月19日上午,吳冠中銅像揭幕儀式在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舉行。國家林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張建龍,副省長徐明華,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張家界市委副書記、市長趙小明、吳冠中之子吳可雨等出席揭幕儀式。

談起張家界與吳冠中的緣分,這在現代藝術史和張家界旅遊史上都是一段佳話,畫家吳冠中正是使張家界風光重新為世人所知的第一人。1979年歲末,湖南省委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南廳張挂巨幅湘繡《韶山》,約請吳冠中在湖南賓館創作巨幅油畫《韶山》。畫完之後,吳冠中向省委借了一輛小車,在湖南境內自由賓士,“搜盡奇峰打草稿”。在老鄉的推薦下,將信將疑的吳冠中來到了還是大庸縣北一個林場的張家界,吳冠中被張家界舉世無雙的美徹底震撼了。於是,吳冠中在接下來的三天中,在艱苦的條件下連續花了五幅水墨風景,一幅寬兩米、高一米的《張家界》尤其驚艷畫壇。

張家界市政府領導、清華大學領導與吳冠中家屬共同為吳冠中銅像揭幕

從張家界林場下來,吳冠中寫了一篇傳世美文《養在深閨人未識——一顆失落的風景明珠》,發表在1980年元旦的《湖南日報》上。在文中,吳冠中飽含深情的敘述:“為了探求繪畫之美,我辛辛苦苦踏過不少名山,覺得雁蕩、武夷、青城、石林……都比不上這無名的張家界。”吳冠中回京後,把他在張家界的新發現告訴了湘西籍藝術大師黃永玉,黃永玉又告訴了香港攝影大師陳復禮。因為三位大師在海內外的影響力,一顆失落的風景明珠從此走出深閨,並名揚海外。

 
藝術中國現場採訪吳冠中之子吳可雨

吳冠中的藝術最打動人的地方莫過於對於自然的審美敏感和對於藝術的形式敏感,中國的山川風景在他一生的創作中佔據很大的比例,而張家界獨特的山石結構極為符合吳冠中對自然美的追求,因此吳冠中對張家界的山水情有獨鍾。吳冠中先生於2010年辭別人世,在今天紀念吳冠中逝世兩週年的時間,張家界銅像的揭幕,也是吳冠中在藝術之外為社會所做貢獻的一次的展示。

張家界馬鬃嶺 1979年作 104*200cm 吳冠中

附:《養在深閨人未識——張家界是一顆風景明珠》 (原載1980年1月1日《湖南日報》)

作者:吳冠中

張家界,是大庸縣北部的一個林場,很少人知道她,我這回因事,順便到湘西寫生,旅途匆匆,人們給我介紹張家界林場,我先姑妄聽之,後來不少同志再三推薦,我才下決心去看看。因為我有過別人介紹風景如何好到頭來大失所望的經驗。這次看到張家界林場,卻意外地使我非常興奮,如獲失落在深山的明珠。

隨林場公路登山,數個拐彎,地貌突然大變,峰戀陡起,綠樹疊翠,這裡是湖南真正桃花源了,立即引人進入了奇異幽深的世界。這裡的秀色不讓桂林,但峰巒比桂林神秘,更集中,更挺拔,更野!桂林憑漓江倒影增添了閨中的娟秀氣;張家界山谷間穿行著一條曲曲彎彎的溪流,亂石坎坷,獨具赤腳山村姑娘的健壯美!山中多雨意,霧抹青山,層次重重,頗有些黃山風貌,但當看到猴子爬在樹頂向我我們搖晃時,這就完全不同黃山的情調了。還有那削壁直戳雲霄,其上有數十畝的原始森林,我們只好聽老鄉們講述他們曾經攀登的驚險故事而望林興嘆。

張家界林場位於澧永上游,我們不了解連綿不斷如此密集的石峰在地質上的價值,但誰都對其間的奇樹異草和珍禽怪獸感興趣。這裡有一種自己長有囊儲水的背水雞,就是聞所未聞的。我先不知有虎有豹……一進山急匆匆就往石林和樹林深處鑽,是被景色美入迷了。石峰石壁直線林立,橫斷曲折有致,相互交錯成文章,不,可以説是“畫章”吧。人們習慣於以“猴子望太平”、“童子拜觀音”等等形象的聯想來歌頌自然界形式之美,還往往要用“栩栩如生”來形容其酷似,其實許多石頭本身就很美,美就美在似與不似之間。張家界石峰名堂可多了,什麼秦始皇的“金鞭”,什麼“三姊妹”……美麗的故事由人們的想像自由去創造吧!

為了探求繪畫之美,我辛辛苦苦踏過不少名山。覺得雁蕩、武夷、青城、石林……都比不上這無名的張家界美。就以峨嵋來較量,峨嵋位高勢大,仗勢嚇人,其實並沒有張家界這麼突出的特色,至少大多數美術工作者將會同意我的看法。

據説由於這數十里的山勢象一匹奔騰的烈馬,故又名馬鬃嶺。馬鬃嶺也好,張家界也好,都尚未聞名,等待遊人們為這絕代佳麗起一個更貼切的芳名。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