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8日下午,2010年度中國中青年美術家海外研修工程成果彙報會在中國文聯彙報廳舉行。10位中青年美術家分別向與會專家作了學術彙報並結合切身感受談了國際視野下中國美術發展的問題。
此次彙報會也是繼年初舉行的首屆(2009年)中國中青年美術家海外研修工程成果彙報會的第二次彙報會。吳長江、詹建俊、邵大箴、丁寧、王鏞、吳為山、李象群等專家學者在聽取彙報成果後與中青年美術家就各自課題進行了深入交流,並結合成果對中青年美術家海外研修工程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中國中青年美術家海外研修工程”是國家首次針對美術界的一項留學資助項目,在財政部、外交部等部委的支援下,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負責組織實施,于2009年正式啟動。該項目經過嚴格的評選,每年選派若干名國內優秀中青年藝術家和學者前往國外進行考察和研究。2009年首批赴海外研修的8位中青年美術家已在2011年年初完成各自的學術報告,並將成果彙編》出版。
2010年度中國中青年美術家海外研修工程在2010年9月啟動。李節平、崔曉冬、白展望、張敢、邵亦楊、王雲、高揚、王冠軍、吳嘯雷、鄧柯共10名來自創作界、理論界的工作者獲得了研修資助資格,他們分別在德國、義大利、美國、法國、希臘、英國和日本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研修。
在這短暫的時間內,10位藝術家、藝術理論家分別就“歐洲藝術研修”、“對西方油畫內在的精神解讀”、“倫敦人的藝術情懷”、“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西方前衛藝術”、“穿越後現代——當代西方視覺藝術的理論與實踐”、“當代京都日本畫壇訪談報告”、“德國産品設計教育與市場應用之關係”“《埃瑞克修姆廟的女像柱》與《八十七神仙卷》比較研究”、“世界雙年展研究”、“歐洲具象雕塑造型漫談”10個專題方向進行考察和研究。
在成果彙報會上,中國美術學院油畫係教授、油畫係教研室主任崔曉冬介紹了他在英國倫敦的研修情況。他説,無論是在泰晤士河邊漫步,還是參加冥想課程,總能見到整日生活在忙碌之中的倫敦人,他們或許刻薄卻時刻彬彬有禮的背後,是火山般的慾望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這一切離不開他們朝夕相處的藝術范囿——藝術之都倫敦。這是他所了解的英國當地寫實主義繪畫的現狀。
倫敦是藝術之都,有大小博物館240多家,而這些博物館大多都是免費的。在他參觀的幾場藝術展會中,他發現,那是人人都能參與的藝術展。而從參展作品可以看出,西方的藝術教育強調觀念而不太注重技術,這與中國的藝術教育是完全不同的體系。但他同時也發現一個現象:即他看的這些參展作品在觀念、主題、手法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他對西方藝術教育的創造性提出質疑。
此次赴海外研修的中青年美術家不僅學習研究西方繪畫藝術,還主動將研究內容與國內的藝術現狀聯繫起來,並提出自己的觀點。比如國家一級美術師白展望在歐洲學習期間,參觀了大量的美術館博物館,站在一幅幅經典面前,內心激動又複雜,“真實與虛無”是他在歐洲的真實感受。而面對博物館內熟悉的經典和寥寥無幾的參觀者,他提出了“是否出現審美危機”的思考。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史副教授、外國美術史教研室主任邵亦楊在美國考察後提出了,以穿越後現代為主題著重闡釋和分析當代西方藝術理論和實踐的最新趨勢,特別是對近二十年以來的藝術理論和實踐進行了梳理和分析,並提出了可以“從中國的現代穿越到海外的古代”等觀點。
還有從去日本研修的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史係講師王雲,在日期間走訪了當代京都畫壇最具代表性的六位畫家和其後人,挖掘出了一些“日本畫”的更為本質的東西。還有從德國學習研修設計的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家居産品工作室主任高揚、到歐洲對世界雙年展進行研究的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雙年展辦公室的吳嘯雷等,都在彙報中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並在實際教學和工作中進行運用或者提出建設性意見。
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在聽取10位海外研修人員的彙報後説,此次參加海外研修的10位中青年藝術家們,都有自己堅持的藝術主張,這應該是被積極鼓勵的。10位創作者和理論研究者帶著各自的專題去參觀、採訪調查,但是不要想著就立即能完善我們的藝術理念和藝術創作,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藝術,一定要有一定的積累和開闊的意識,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創作人員和理論研究者來講,這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據記者了解,2011年度的中青年美術家海外研修工程派遣已于2011年6月28日下午在中國文聯舉行,1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美術工作者已奔赴海外進行了研修。目前2012年度中青年美術家海外研修工程已開始徵集申請,預計派出時間為2012年5月,為期3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