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美國畫家巴德·霍普金斯去世,曾是UFO專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15 09:36:14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巴德·霍普金斯,1931.6.15-2011.8.21,美國西弗吉尼亞州人

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外星人劫持現象之父”、UFO研究專家,2011年8月21日在曼哈頓去世,80歲

巴德·霍普金斯(Budd Hopkins),一位出色的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他還是畫家、雕塑家。但他最為人們記起又曾引發諸多爭議的身份,則是“外星人劫持現象之父”。1964年,在親眼看到被稱為一個扁平、銀光閃閃的、于空中飛行的、讓人震撼的物體之後,霍普金斯余生都致力於不明飛行物學的研究和外星人劫持人類現象的調查。

8月21日,霍普金斯在曼哈頓家中去世,享年80歲。他的女兒格蕾絲·霍普金斯-萊爾説,死因是癌症引起的並發癥。

就藝術成就而言,早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霍普金斯就打入了包括馬克·羅斯科、羅伯特·馬瑟威爾、弗蘭茨·克萊恩等當時最紅的紐約藝術家圈子裏。到了1960年代晚期,他的作品風格接近荷蘭畫家蒙德里安所使用的幾何圖形和塊狀色彩。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華盛頓康科美術館以及大英博物館均有收藏霍普金斯的作品。此後,霍普金斯轉向創作類似建築的大型雕塑,這些作品像是從原始神話中走出來一般。針對《阿波羅神殿與守護神XXXXV》這一作品,評論家麥克爾·布蘭森在《紐約時報》中如此評價,它部分是朝拜之地,部分是考古學遺跡,部分是祭祀神壇。“如果説,這一作品是關於犧牲和暴力的,它同樣是關於狂喜和啟明的。在試圖重塑讓很多20世紀的藝術家為之著迷的抽象幾何的最廣義的道路上,霍普金斯讓我們考慮到藝術、崇拜、殘酷、迷信一直都是不可分割的。”

UFO奇遇改變事業

如果不是1964年的一次奇遇,霍普金斯可能仍在色彩、幾何形態中探索確立自己的審美理想與精神內涵。而這次不可思議的經歷,讓他走上一條同樣是認知世界與宇宙,但卻更加玄妙、神秘的道路。霍普金斯聲稱,那一年在馬薩諸塞州的鱈魚岬,自己和其他兩位友人在大白天看到了UFO,他不認為這是幻象,因為這一過程長達數分鐘,這是一個外部有著銀色光澤的UFO。有了這樣不同尋常的經歷,霍普金斯先是加入了現已不存在的UFO研究機構“全國空中現象調查委員會”,並開始閱讀關於UFO的書籍和著作,聯繫那些聲稱看過UFO或曾被外星人劫持的人,記錄下他們不為外界所知的離奇遭遇。

1975年,霍普金斯撰寫了一份多人見證UFO的報告,名為《北哈德遜公園UFO見聞》。這一事件發生在新澤西州,1975年1月12日淩晨2時45分,喬治·奧巴斯基駕車穿行北哈德遜公園回家。突然,車上的廣播沒了聲響,正當奧巴斯基前傾身體調廣播時,他看到汽車左側出現一道亮光,他瞥了一眼,等看到光的來源時,奧巴斯基驚呆了:這是一個黑色、圓形的物體,有著垂直的發出光亮的窗戶。竟然真得看到傳説中的UFO!這艘UFO與奧巴斯基的車子朝同一方向行進,同時還發出“嗡嗡”聲響。

奧巴斯基冷靜下來,為了看得更清楚,他將車子減速。只見這一物體駛入一個空曠的運動場,在上空盤旋了一陣。在這一物體的兩扇窗之間,有一個面板打開了,接著一架梯子伸展出來。數秒之後,大約10個長得看似一樣的外星人現身,它們身著一套白色服裝,頭盔遮住了面容,這幾個外星人從梯子上走了下來。接著就發生了讓奧巴斯基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幕,每個外星人都用一個勺子狀的器具,在地面挖了一個洞,又將挖出的物質放入袋子裏。隨後,這群外星人走進UFO後就朝北去了。整個事件持續不到4分鐘。幾個月之後,奧巴斯基終於沒能忍住,將整個故事告訴了相識已久的霍普金斯。於是,霍普金斯和兩個調查者開始尋找當時在同一地點看到UFO降落這一場景的證人。他們真得找到了幾個,其中有個在公園附近一棟公寓當門房的證人説,也看到了UFO,還聽到了尖銳的聲響。UFO飛走時,公寓大廳的窗戶都被震碎了。不過,在這些證人裏,只有奧巴斯基靠得夠近,可以看到外星人的相貌。

有了這些親眼見到UFO的證人的支援,霍普金斯正式投身於此項事業,成為第一個大量收集並公開這類故事的人,他也被認為開啟了一個“外星人劫持現象”的運動,這被歸為UFO研究的子類。他的這份UFO報告引起公眾的關注,霍普金斯從此開始不斷收到聲稱見過UFO的人的來信,其中幾個案例裏,還涉及隨後被稱為“消失的時間”的現象,這是一種有過被外星人劫持經歷的人事後無法解釋的記憶缺失和空白的體驗。

為了讓聲稱曾被外星人劫持的人講出自己的經歷,有些人被進行了催眠。這些願意向霍普金斯敞開心扉的人,起初對被劫持經歷沒有一個特別確定、清醒的記憶。但在隨後多年的生活裏,他們一直有一種朦朧卻持久的感覺,認為在某時某地,他們的生命中曾發生過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霍普金斯在這些人的講述中,發現了他們遭遇外星人和被劫持時的一個基本經歷模式:夜晚的一條無人的、寂靜的路,突然有了亮光,天空中閃現出一條通道,隨後,這些人就被挾持到一艘似乎是在等待他們的飛船裏。尤為重要的是這些被劫持者所體驗到的無法解釋的時間缺失感。與其他兩個調查者一起,霍普金斯開始調查“消失的時間”。他發現在被劫持者一次次的講述中,都有互相重合一致的部分,“這些外星人在技術和構造層面來説是成熟的、精密的,很多都能講一口出人意料的不錯的英文,它們身材短小,眼睛像是要爆出來一般,嘴唇很薄,長著灰色的皮膚。這些外星人會褪去被劫持者的衣服,讓他們赤身裸體,並用儀器來探索這些‘獵物’,有時還會排出他們的精子或卵子。”

霍普金斯稱他得出一個雖令人感到不快但仍無法避免的結論:這些外星人,不過他更願意稱呼其為“天外來客”,在進行一種優生學試驗,通過與人類的異種交配,挽救外星人這一日益衰減的族群。霍普金斯還説,這些人的經歷其實並不像人們認為的那樣罕見。據他估計,每50名美國人中就有一個曾被外星人劫持,但只是因為“消失的時間”,隨後他們忘記了這段經歷罷了。當然,霍普金斯的這種説法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霍普金斯也就此寫過一本《消失的時間》。

1976年,霍普金斯在《村聲》(The Village Voice)週報正式發表了一篇關於被外星人劫持經歷的文章。隨後,又在《COSMOPOLITAN》雜誌上發表了講述同樣經歷的文章。這兩篇文章同樣引來了讀者成千上萬的信件,他們都懷疑曾有過被外星人劫持的經歷。到了1980年代,對被外星人劫持事件的研究成為霍普金斯的首要職業,他的藝術成就很少被人們提及了。

1989年,霍普金斯開始大張旗鼓的投身於UFO研究事業,成立了一個叫“入侵者基金會”。該基金會位於曼哈頓,致力於及時向人類發出關於任何外星人入侵事件的警報。霍普金斯還有4本著作都是關於這一主題的,其中包括《入侵者:考坡裏森林奇遇》(1987年),這本書在《紐約時報》銷量最高榜單上佔據4周,也啟發了理查德·克裏納1992年主演的一部電視劇《入侵者》的拍攝。該劇建立在霍普金斯的研究基礎上,劇中同樣出現了人類被外星人綁架的場景。在這部劇裏,克裏納扮演一名精神病學專家,他試圖解開兩個病人有著同樣奇異夢境的原因。這兩人到底有沒有真的被外星人綁架?

到了1980年代後期,霍普金斯成為研究不明飛行物學領域的著名人物之一,為這一領域贏得了來自主流社會的前所未有的關注。霍普金斯在1996年的《見證》一書,還描述了非常經典的一起被外星人劫持案,這一案件發生在1989年,位於紐約市布魯克林橋附近。這起案例非常獨特,因為它也是首個被公佈的涉及多個被劫持者的案例之一,這些被劫持者在此前根本不認識彼此,但在遭遇了被劫持事件後,他們在“現實世界”中,竟機緣巧合地互相結識了。該案例還涉及外星人對同一家庭兩代人的劫持。

霍普金斯的作品和研究以及他向外界公佈的結論,不可避免地引發諸多爭議。在多個採訪中,他將自己的攻擊者比作是那些試圖否認曾針對猶太人進行大屠殺的人。當然,這樣的反擊又為他招致更多非議。不過,在當時很多知名和高調的研究外星人的作家中,包括曾寫下暢銷神秘小説《狼人就在你身邊》的惠利·史崔柏、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專家約翰·邁克等,都稱是霍普金斯點燃了自己對這一領域的興趣和激情。

巴德·霍普金斯1931年6月15日生於西弗吉尼亞州的惠靈市,他經歷過兩次小兒麻痹症,但都倖免于難。1953年,他取得了俄亥俄州奧柏林學院的藝術史學士學位,這是美國頂尖的私立文理學院,也是美國第一所實行黑人與婦女平等教育、讓二者擁有與白人男性同等大學教育機會及獲得大學學位權利的高等學府。隨後,霍普金斯選擇前往紐約定居,於此建立了在藝術領域的聲名。

霍普金斯的回憶錄《藝術、生活和UFO》于2009年出版問世,與將被外星人劫持經歷稱為“精神層面的一種巨大轉變”的其他作家不同的是,霍普金斯一直認為,那些被迫劫持到UFO上,淪為外星人的基因組項目實驗對象的遭遇不會給人類帶來任何好處。他堅持將自己的調查對象稱為“受害者”,並在紐約為他們開設小組療傷課程。

雖然很少有人懷疑霍普金斯的動機和真誠,但批評者都指責霍普金斯不該對研究對象使用催眠術,這説明“他將自己的研究對象置入虛構的環境,將事實與幻想混為一談”。不過,霍普金斯不依不饒地反擊這一批評是毫無道理的,他本人並沒有實施過任何催眠的環節,而是借助有執照的專業人員。他也指出,曾有3名參與研究的催眠治療師,此前都對被外星人劫持一事持懷疑態度,但最後他們都從病人的口中挖掘到詳細的被劫持情節。

“我經常要求對此領域感興趣的治療師、記者、學者前來觀察催眠環節,還包括理論心理學家。例如在牛津和康橋都有教職的尼古拉斯·漢弗萊,紐約州精神病學學會的研究主任、哥倫比亞大學內科和外科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唐納德·克萊恩等,都對我的研究過程進行了第一手觀察。但他們中沒有任何一位報告説,發現我在試圖引導我的研究對象。”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