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中國影像藝術1988-2011”第一次完整呈現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09 16:12:2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2011年9月8日,《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之——中國影像藝術(1988-2011)》伴隨上海當代藝術博覽會同期開幕。民生現代美術館繼2010年成功舉辦三十年系列展覽的繪畫篇後,歷時一年時間準備和收集資料,對中國當代重要影像藝術家及其作品進行研究與整理,展出了1980 年代末以來活躍的 50 余位藝術家的 70 余組影像作品。可以説,展覽是對中國二十年來影像藝術脈絡、史實與創作和思潮的一次系統的梳理和研究,並且首次建立了國內關於影像藝術的討論平臺。

 

 

此次展覽共分四個時間段來向觀眾分類呈現:1、1988-1993,媒體批判與生命政治思考;2、1994-1999,錄影媒體語法辨析及構建;3、2000-2005,意識、詩學、感性交互的 新媒體實踐;4、2006—2011,邊界:多樣化的影像。是中國影像藝術20餘年來規模最大、最為系統綜合的一次整理。展覽開幕式上氣氛非常活躍,體現了中國當今對影像藝術的關注與理解。

同時,作為一次對當代藝術重新審視、關照和思考的重要契機和有效對話平臺,展覽遠非定論, 對於大型綜合性展覽來説尤其如此。今天,包括影像藝術在內的當代藝術實踐豐富性 和創造力,迅速地越出地域、身份和文化屬性的限制,都成為文化力量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不管是作為創造者的藝術家,還是作為服務者和參與創造的美術館工作者,當代藝術都昭示著更可期待的未來。

民生現代美術館副館長 郭曉彥接受採訪

 

張培力在 1988 年完成了自己創作的第一部錄影作品《30 ×30》,這件作品首次在 1989 年“中國現代藝術展”亮相,成為中國內地第一件錄影作品。這件作品除了有中國藝術歷史上最早的影像作品展示記錄,也第一次“提出”了影像與其他藝術媒介所不同的表現與接受的美學過程。張培力在 ’85 美術運動時就表現出 抑制“非理性表現”,這種“冷漠的激情”使他不光對使用錄影機去詮釋特定的對象感興趣,也最早開始注意到錄影這種媒體的冷漠特質和實錄性對自我課題進行的推動,,也從此開始其堅持至今的影像藝術的創作。

張培力《30x30》,1988,單視頻錄影,彩色有聲

     1994 年,朱加拍攝了《永遠》,他將一架小型錄影機固定在三輪車的旋轉輪齒上,在北京街頭騎行,於是,圖像在不停的做 360 度旋轉,隨著騎行的速度和景物的距離,掠過的速度不同,將一個通常的平淡體驗變成一個帶有藝術家“主觀性視點”和隨機 景物及攝影機的強制性鏡頭結合,使觀眾對時間的體驗變成具有緊張焦慮感的心理現實和視覺衝擊力的體驗。

朱加《刻意的重復》 1997年單頻道錄影 彩色無聲

楊福東 1997 年從投資人那裏籌到的 5000 美元開始拍攝他的第一部電影《陌生天堂》 (2002 年完成),這部電影是用膠片完成的第一部藝術家劇情片。這部片子優美嫺熟的氣質,細緻空間處理及人物關係的細緻描寫都是楊福東作品一直以精雕細琢的場景及人物刻畫傳達著資訊。

楊福東《後房一嘿,天亮了》,2001,單頻道錄影,黑白有聲

在新一代的影像創作者那裏也有著多種的實踐,2005 年在杭州的吳俊勇等藝術家開始 用新的 MTV 式的動畫創作作品,《等咱有錢了》有著網路“閃客”風格的影響,表現人在背離普遍價值時的荒誕。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