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國家大劇院藝術沙龍 白岩松跨界論古典音樂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02 16:00:23 | 文章來源: 北青網娛樂

白岩松

白岩松

“當我聽到柴六的音樂響起的時候,思路豁然開朗,那些國學大師的形象在我的腦海一一浮現出來,啟發了我的新思路。”這是白岩松在國家大劇院會員俱樂部中談到自己在曾經的採訪中遇到瓶頸時,音樂對他的啟發和幫助。

近日,國家大劇院會員俱樂部精心策劃“藝術1+1”系列沙龍之《永恒的古典——白岩松音樂訪談》活動,力邀到新聞評論員白岩松、古典音樂推廣者陳立,暢談古典音樂對人生的影響。久而彌香的古典音樂、名嘴名家的跨界對話、你來我往的互動交流,使得200余人的活動現場高潮不斷,更有數十萬網民通過大劇院官網在內的6家網站線上同步收看。

為古典音樂正名:“古典即經典”

“Classical Music,中文譯作‘古典音樂’,不過Classical譯為‘經典’應該更加合適。”活動一開始,白岩松和陳立兩位“相見恨晚”的發燒友便就“古典音樂”一名探討起來。

陳立談到,在他多年的古典音樂推廣中,發現很多人都存在“古典=古板”或“古典=嚴肅”的誤區,因此不敢接近古典音樂,“其實,Classical是指這類音樂內涵深刻發人深思,她不僅有優美的旋律,還有著最真摯的情感。因此,古典音樂才可延續至今,才有著這麼多全世界不分種族不分貧富的發燒友們。”

對於這一點,白岩松也頗為同意,並認為古典與流行並不對立,古典還將“流行”下去,“我曾問過一位哲學家,為什麼今天的人們還是需要一兩百年前的音樂撫慰?他告訴我,人性是進化得很慢的。於是我知道,無論你向前走多遠,那些久遠的音符還是會和你的心靈很近。”

音樂能助你成為一個寫大的人

以睿智思辨和犀利語言著稱的白岩松,喜歡的古典音樂也多趨向沉穩深厚之作。開創他“古典青春回憶”的,正是描繪與命運抗爭的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又稱《悲愴交響曲》),“我很喜歡祖賓·梅塔指揮的版本,當年準備採訪進入一籌莫展境地後,正是這首作品給了我啟發。”白岩松坦言,生活中只有5%比較精彩,也只有5%比較痛苦,另外的90%都是在平淡中度過,人都是被這5%的精彩勾引著,忍受著5%的痛苦,生活在這90%的平淡之中,“是音樂支援我們度過這90%的平淡。”他補充到,人只有一個一輩子都不會更改的職業,那就是做人,只有把人這一撇一捺寫大,才能做好別的事情,“而音樂正能助你成為一個寫大的人”。

藝術培養不能“功利化”

訪談現場,一名會員的提問也引發了在場所有人對當下中國藝術培養的反思。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孩子的藝術培養,擇校、升學隨之也都與其掛鉤,藝術到底是一種技能、還是一種素質?白岩松認為,其實藝術培養和藝術愛好是博弈的關係,“愛上音樂才能更好地學習音樂,反過來,音樂的學習又能讓你更愛音樂。”

白岩松和陳立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2008年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的“80後”指揮家杜達梅爾和西蒙·玻利瓦爾青年管弦樂團,這支演奏家平均年齡僅20歲的委內瑞拉樂團的成功,源於一個針對貧民階層的社會音樂教育項目——音樂救助體系(El system)。通過免費的音樂訓練,委內瑞拉讓80萬處於社會底層的孩子遠離了毒品和惡習,也造就了音樂神童。“音樂救助體系與現存傳統的西方音樂教學模式的不同,在於教學不僅注重個體技藝的傳授,更注重對孩子們興趣以及集體合作精神的培養,”陳立分析,孩子們是因為熱愛而不是因為功利在學習音樂,才使得他們忘我投入,演奏的樂曲不僅技藝精湛,色彩豐富,而且激情涌動。

加盟俱樂部 助陣藝術推廣

白岩松和陳立言貫中西縱論古今,兩個小時的活動很快就漸入尾聲,意猶未盡的兩人也互贈了彼此最喜歡的唱片給對方,並約定有時間再來做客“藝術1+1”活動。

國家大劇院會員俱樂部也向白岩松送上一份特殊禮物——大劇院“殿堂之友”會員卡,他也成為繼濮存昕、王洛勇、陳數等表演藝術家後,國家大劇院會員俱樂部又一位明星會員,“大劇院有著豐富經典的演出和藝術講座、沙龍,這次成為大劇院的會員,必然受益匪淺。”對於國家大劇院奉行“滴灌效應”信條,開展並大力推進公眾藝術普及教育,白岩松也給予了高度評價,“藝術普及是培養觀眾、培養市場,這樣才能讓更多普通百姓特別是年輕人更加接近藝術、關注藝術。讓每個人都能在經典中找到自己,獲得人生感悟。”

據悉,新的一年,國家大劇院會員俱樂部確立了新的會員體系,清晰的層次結構、豐富的會員權益以及精彩的藝術活動,將滿足不同人群對於高雅藝術的不同需求。而俱樂部于2010年新推出的“藝術1+1”系列訪談活動,將和原有“週末音樂會”、“經典藝術講堂”等品牌欄目一起,努力讓更多人民群眾接受藝術體驗、感受藝術魅力、提高藝術素養。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