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內部
10月10日晚8點《碰撞——關於中國當代藝術實驗的案例》展在中央美院美術館隆重開幕,本次展覽參展藝術家陣容強大,他們是(以姓氏拼音為序):崔岫聞、丁乙、方力鈞、馮夢波、谷文達、黃永砯、李山、劉小東、呂勝中、羅中立、繆曉春、邱志傑、尚揚、隋建國、汪建偉、王廣義、王懷慶、王慶松、王易罡、徐冰、向京、嚴培明、楊福東、葉永青、展望、張大力、周鐵海。學術委員是(以姓氏拼音為序):馮博一、高千惠、彭德、皮道堅、殷雙喜、楊小彥、趙力、朱青生、鄭勝天。本次展覽的策展人由俞可擔任 ,展覽藝術顧問是 Melissa Chiu、王璜生館長。
不同於“傷痕主義”、“鄉土畫派”、“玩世現實主義”、“政治波普”、“卡通一代”,或是其他中國當代藝術史上所提出的任何一個藝術概念——“碰撞”不是對某一藝術風格或藝術樣式的命名和定性,也不是對某類藝術現象貼標簽,而是指涉和描述中國當代藝術正身處其中的一種狀態、一個過程。其原因在於,當代藝術在今天,已經很難像過去那樣,用一個風格或樣式來概括,硬性地把藝術家及其作品歸納到一個既定概念之下。反之,突出和彰顯藝術家的自我特性、強調藝術個體之間的差異,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碰撞”關係和“碰撞”之後生成的新藝術生態,將成為關注的焦點。
有趣的是,“全球藝術品收藏論壇”選擇在2009年中國建國60週年之際移駕中國,而與此同時,“89中國當代藝術大展”——這個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藝術展覽,迄今正好是第20個年頭。在過去的數十年間,中國當代藝術經歷了從地下到地上的過程,也經歷了從向西方借鑒、學習轉向自身文化關注和建構的過程。在這些過程中,中國當代藝術自身的側重點和關注點,都發生了變化,而與藝術相關的各個外部環節和語境,也有了新的改變。在這樣一個時間拐點上,重新審視和梳理中國當代藝術,就變得非常有價值和必要。
黃永砯雕塑作品
黃永砯雕塑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