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蘇州是蘇南商幫進行企業改造與擴張的根據地,也是臺商聚集密度較高的地區。圖為臺商經營的蘇州園林,兼具休閒茶館與畫廊的功能。
2、城市化伴隨著大規模遷移,長三角區域的同城效應將加速遷移的速度與頻率。圖為2008上海雙年展“快城快客”的參展作品。
3、上海泓盛公司拍賣預展現場。
2008年12月15日,兩岸實現“三通”後,雙方正在醞釀著新的互通商機。而上海的積極轉型及其將在整個亞洲乃至全球商業運轉中的定位,正是緊接下來兩岸實施新一輪藝術市場運作的重要關注點。在中國藝術市場因全球金融海嘯進入觀望階段之際,來自中國台灣、在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任藝術市場學副教授的胡懿勳表示,這或許是個從市場基本面進行整理的好時機。他説:“以業界為主要參與的對象,政府基於整體文化策略的考慮,利用這段外界驚滔駭浪的時間點,統整長三角地區的藝術市場機制,將可以為未來的走勢奠定基礎。”
胡懿勳認為,“一日生活圈”已成為商務上實質的實惠,臺商畫廊業者、拍賣公司將應這個形勢調整佈局。他説:“引進一級市場的'台灣經驗'將會為長三角區域提供一個參照的架構,而台灣的收藏家和投資者面對更好的客觀基礎,減少收藏與投資的附加成本,增加選擇的目標,為這波金融風暴之下提供可以保守為之的多元選項。”
胡懿勳指出,近年來長三角地區一直在積極推動的“同城效應”已經擴散開來,“三小時經濟區”和“一小時生活區”的規劃將促使浙江、上海、江蘇三地聯合支撐長三角的金融與經濟,而這些政府舉措正是以內需為目標,並將從根本上改變長三角區域內居民的時空觀念和生活方式。如一齣世界頂級音樂劇的演出,一場藝術品拍賣會,一次《淳化閣帖》的展出,都有大批上海周邊城市的藝術愛好者,早出晚歸便可實現親臨現場。因此,他説:“無論是關注新生代創作者,還是關注古代文物或傳統書畫,在兩岸一日生活圈進入內地後,銜接三小時經濟圈,藝術消費的基盤的延展不言而喻。”
胡懿勳還表示,區域藝術市場還有望能夠吸引外地消費:在同城效應之下,以上海為中心向周邊擴大三百至五百公里的範圍,成為本地消費的基礎;同時,京滬高速鐵路將現行10個小時車程縮短為5個小時之內,有利於聯繫北京與上海一級市場的互動關係之外,也成為吸引外地消費的有利條件。
他説:“事實上,許多畫廊業者已經採取兩地各有展場或辦事處的經營方式,希望能不錯失南北的商機。藝術消費的規模擴大,自然需要更多的藝術品供應者,上海的初級市場規模不足支撐整個長三角的連動,若是帶動上海週邊江蘇、浙江兩地城市亦能開發藝術的一級市場,一方面突破只有一級城市有條件建設的藝術市場;二來,由於畫廊規模擴大,可以增添更多的藝術生産來源。”
談到目前上海正在努力建設國際金融中心,胡懿勳引用英國《金融時報》森迪普·塔克(Sundeep Tucker)的報道,指出在萬事達卡國際組織2008年6月公佈的全球50大商業中心排行榜的前10名中亞洲有4位,其中東京和首爾等城市在金融流動水準方面得分很高,而在物流、運輸和專業服務公司聚集帶來的有益影響方面,香港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商業中心。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是一項國家戰略,不過金融觀察家普遍認為,這可能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實現。
胡懿勳認為,上海在力爭成為亞洲乃至於國際金融中心的同時,最需要關注的是如何建置配套措施,增強自身的綜合競爭力。“知識創意”對上海而言,不僅是上海地區的開拓,更應該是長三角地區的均衡擴展文化産業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