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場贏得10分鐘起立鼓掌——“火花四濺”擊中聽眾心靈
下半場8名觀眾提前退席——中國當代作品仍是陌生的挑戰
本報紐約11月10日專電
(特派記者邢曉芳)作為卡內基音樂廳主辦的“古今迴響”中國文化藝術節閉幕演出,上海交響樂團于美國紐約當地時間今晚奉獻了一台頗富戲劇性的音樂會。上半場,余隆攜手郎朗,以疾風驟雨式的“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贏得全場起立和長達10分鐘的熱烈掌聲;下半場,一部糅雜了民樂、京昆等多種元素的當代中國作品《蝶戀花》驚艷亮相,給美國聽眾的耳朵帶來不小的挑戰。文化部副部長陳曉光出席音樂會。
“我們在紐約PK柏林愛樂和費城交響”
“這是上海交響樂團時隔19年重返卡內基音樂廳。”上海交響樂團團長陳光憲在演出前告訴記者,這也是樂團全球招聘後的新陣容首次亮相海外。足可令他驕傲的是,在紐約57街卡內基音樂廳正門右側最顯眼的門柱上,上海交響樂團的巨幅演出海報和上面早早印出的“SOLD
OUT”(售完)字樣屢屢吸引路人駐足。
記者注意到,音樂廳海報欄裏,另外兩場打出“SOLD
OUT”字樣的音樂會,居然是西蒙·拉特爵士率領的柏林愛樂樂團,而本月底另一場重頭戲艾森巴赫領銜的費城交響樂團的音樂會演出票也正在熱賣中。難怪上交青年演奏員們興奮地紛紛在海報前留影紀念:“我們在紐約與世界頂級樂團PK!”
音樂會上半場,青年鋼琴家郎朗的《拉赫馬尼諾夫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從第一個音符開始就擊中了聽眾的心靈。技巧完美到無懈可擊的郎朗,在黑白琴鍵上以“火花四濺”之勢恣意揮灑。樂團弦樂聲部在余隆的棒下,色彩盡顯,繽紛斑斕;更令人驚喜的是,銅管聲部堅實飽滿,澎湃處亦見深邃遼闊。一曲既罷,場內2400名聽眾瞬間全體起立,沸騰的鼓掌在10分鐘內令郎朗不得不返場謝幕四次。中場休息時,就讀于茱莉亞音樂學院的上海籍鋼琴才女露西亞眼含淚花説:“郎朗太棒了,上交太棒了,他們的表現絕對不輸于任何世界頂級樂團!”
推廣中國作品是中國音樂人的使命
然而,音樂會下半場沒有延續火爆氣氛,北京奧運會音樂總監、著名作曲家陳其鋼創作的《蝶戀花》將演出轉入了精緻的探索和沉靜的思考。
作為法國作曲大師梅西安的關門弟子,陳其鋼在《蝶戀花》中以法國印象派繪畫般的筆觸,細膩勾勒出女子在情愛慾望中的種種悲喜哀愁。應該説女高音陳小朵的長音氣息控制極見功力,孟萌的青衣唱腔演繹更是翩躚婉轉,繞梁不絕。但是,第四樂段過後,陸續有數位聽眾起座離場。記者留意到,最後五個樂段共有8位聽眾提前退出。曲終,禮節性的掌聲甚至沒有給返場曲目陳其鋼的奧運會主題歌《你和我》(交響樂版)以亮相機會。
很顯然,對大多數美國聽眾而言,中國當代作品仍然是陌生的挑戰。那麼,上交為何不在下半場選擇勃拉姆斯或者柴可夫斯基這樣更加經典、更加安全的作品呢?
演出結束後,旅居紐約的上海四重奏組合首席小提琴李偉剛的一番話道出了中國音樂家的心聲:“陳其鋼這部作品非常優秀,雖然它具有當代作品特有的超前性,也許不能馬上為絕大部分聽眾接受。但是,《蝶戀花》在卡內基上演本身就非常有意義。”他認為:郎朗和“上海四重奏”等中國演奏家在西方舞臺上演奏西方經典作品獲得的成功,還不能代表中國音樂的“完勝”——中國音樂學派要真正成功,必須要有更多優秀的中國當代作品常演于西方舞臺上,“這也是當代中國音樂家責無旁貸的使命。”
記者由此想到,45歲的余隆在接棒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之職後曾經感慨:“每當我想起蕭友梅、黃自、賀綠汀、聶耳……還有我的外祖父丁善德,我總覺得現在所做的一切,都必須對得起他們。”他從上任總監陳燮陽手中接過的不只是指揮棒,還有樂團長達130年的文化記憶——這曾經是一支幾乎由外國人組成的樂隊,後在中國創下多個“第一”,包括最早演奏黃貽鈞等創作的中國原創管弦樂作品、最早培養中國現代音樂人才和交響樂聽眾……
上交抵達紐約的第二天,《紐約時報》就以顯要版面報道了上海音樂家“登陸”的消息,文中稱率團而來的余隆為中國當代音樂界的卡拉揚大帝,而他的野心就是要讓全世界都聽到真正代表中國的聲音,“我期待中國作品和中國演奏家共同屹立於世界舞臺”。
明天起,余隆將率領上交以同樣的曲目踏上美國和加拿大12座城市的巡演之路,我們相信,中國“卡拉揚”的腳步將無人可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