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的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誕生在地中海沿岸。環地中海的文明還有黎巴嫩地區的腓尼基文明,以及北非和小亞細亞地區的文明。這個地區的歷史例證典型地説明瞭人類怎樣一步步地毀壞自己的生存環境。 腓尼基人的土地位於海邊,由一條狹長的海濱平原和與之平行的狹長丘陵地帶組成。這裡土壤肥沃,降水充足,草地和森林鬱鬱蔥蔥,黎巴嫩雪松聞名於世,自然條件非常優越。有利的地形阻止了好戰的內陸部落的入侵;給腓尼基人提供了可靠的保護;另一方面也阻礙了他們向內陸發展,向地中海發展的“藍色文明”由是而生。腓尼基人很早就發現了遍佈在其國士上的木材是一種暢銷商品,對於埃及及兩河流域等大平原上的文明人來説更是彌足珍貴,於是木材交易大行其道。西元前8~前6世紀,腓尼基人度過了他們的黃金時期,但是這種繁榮有著明顯的局限性,因為它依靠的是海上權力庇護下的木材交易。隨著林地迅速減少,隨著希臘艦隊在西元前480年成為海上霸主,腓尼基文明走向衰落。 在希臘,第一次大規模的破壞發生於西元前680年,原因是人口的增長和聚居區的擴大,造成了耕地的減少和土地生産力的下降。隨後希臘人開始其殖民政策,以求緩解本土上的人口壓力。儘管希臘人從其親身的教訓中痛切地認識到,保護土壤極其重要,肥料的使用可保持土地的肥力和改善土壤的結構,臺地可防止水土流失,等等;儘管從西元前590年開始,歷代統治者為了恢復土地的生産力,號召人們種植橄攬樹及修築臺地,並採取了一系列保護環境及鼓勵生産的措施,但是人口增長的壓力實在太大,以致誰也沒能阻止希臘文明在西元前339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衰落。 幾個世紀以後,古羅馬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人口的增長引起植被的破壞、水土的流失和洪水的氾濫,這一切使肥沃的表土被帶進河流,並在河口處淤積,繁榮的都市一個接一個地消失在沼澤和荒野中。曾是古代羅馬主要港口的佩斯圖姆港在西元前1世紀被沉積物完全淤塞,整個城市變成一望無際的沼澤,瘧疾的流行使該城直到西元9世紀荒無一人。西元前200年曾出現了16個繁榮市鎮的富饒大地,在西元200年左右成為著名的龐廷沼澤。環境的惡化就這樣使輝煌的古羅馬文明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地中海地區各個國家的文明興衰過程非常相似:起初,文明在大自然漫長年代中造就的肥沃土地上興起,持續進步達幾個世紀;當越來越多的土地變成了可耕地,或者當土地上原先的森林和草被遭到破壞的時候,侵蝕就開始剝離富於生産力的表土;接下來持續的種植和滲透淋溶,消耗了大量作物生長所需的礦物質營養。於是,土地生産力開始下降,賴土地以繁榮的文明也開始衰落。在這一歷史過程中,有些國家通過征服掠奪鄰國的土地和其他資源來維持自己的繁榮,但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手段,只能延長茍延殘喘的時間,並不能避免它的最終衰落。古羅馬和古希臘文明中心永遠地北移了。 《人與自然百科·人與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