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泛舟山林間——山水畫發展的多元思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01 10:08:05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千年以降,山水中總蘊含著文人畫家最純粹的精神品格,他們時而孑然一身對河流山川抒胸中抱負;時而通過雅集相互砥礪,樂在其中。

時至今日,委身於現世的多元社會,心中能留一方丘壑,手中可寫一片江山之人並不多得。在追承傳統和冒進突破之間,在觀念先行和玩味筆墨之間,優秀的藝術家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獨特回答,這種回答終將為水墨走向當代提供各種可能性。此展覽旨在向觀眾呈現一批具有獨特藝術面貌的山水畫作,參展的幾十位藝術家均是中國當代水墨中睿智的思考者,他們以自己的獨特風格匯聚於此,這一支脈不僅匯入傳統,也涌向未來。由此,我們盡可管中窺豹,一睹近幾年山水畫發展脈絡。

山水畫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同其他藝術門類一道,山水畫在上世紀——尤其是後半葉,中國社會新思潮涌動和中西文化的碰撞的語境中,顯示出勢不可擋的自我變革。

如果説傳統是一條河流,那麼每個時代都是一條支流,每一支流都帶著新鮮的元素匯入其中。當時間蜿蜒到上世紀80年代,我們再也繞不過一個再次回歸傳統精神的潮流——也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來自傳統並向傳統發問的支流。屬於現代藝術範疇的中國畫,她的自我更新與再次追尋古典精神,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個重要的思潮和運動。它是對中國畫走向現代的一種反思,同時也是一種現代意義上的探尋,在此過程中,藝術家和理論家們不斷對中國傳統文化所體現出的超越時代的價值再次提煉。此中,山水畫作為更貼近文人情懷的題材,在多樣格局中多元發展。以筆墨為中心的文脈,與個性結合起來,將遠古山水以現代的審美方式推到觀者面前。在探尋山水中所蘊含的文人氣質和精神品格的過程中,山水也找到了回歸自我本質精神的途徑。

另一條匯進中國畫傳統的支流,或稱為西方。身處多元世界,只談論東方和西方,而忽略複雜的中間地帶,不免有些狹隘,卻也不可回避。如果説建構在經典文人傳統之上的山水,構築了別一番意境;那麼,汲取了西方繪畫方法與觀念的山水,則展現了東方的另一種豁達。以西方現代主義為參照係的現代藝術有著它獨特的矛盾性:透視習慣和表現的差異、筆墨追求與西方形式主義的對抗、崇尚古典與貌似離經叛道的較量、民族身份與西方文化如何認同……諸如此類的問題,幾十年間,在爭論中持續,在創作中求解。也是在這種矛盾中,生機無限。東方與西方作為概念,開始在思索中消解,在創作中交融,西方以支流的姿態,融匯進來,山水畫始終根植于本土文化,且健康發展。

談及於此,在有關近代山水畫——乃至中國畫的寫作中,每每可以讀出比起其他當代藝術門類更多的焦慮情緒。某些在故紙堆中尋覓普世價值的史學家,總是焦急於重新塑造傳統或建構未來,因為儘管我們在藝術形式上看似取得了一些勝利,但對於西方,我們心理上的劣勢從未真正消弭。所以,在這樣的歷史時期,經歷這種種變革並將之原本記錄或許才最重要。

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藝術家們也試圖通過國際性的展覽展示這種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對決和融合。85年之後,不論是89年《中國現代藝術展》中抽象水墨的子題展,還是1990年栗憲庭在日本東京策劃的《中國現代水墨畫展》,一直到09年“意派”的提出,中國畫早已不僅是一個畫種,而是作為東方形態,彰顯我們較之他者的獨特。如果説油畫作為一個畫種,可以在一定時間段中代表西方的藝術;那麼水墨則以一個國度的名稱為自己冠名,從古至今一直象徵著一種東方意蘊:氣韻靈動、意在象外、奔逸絕塵、格調至上。

所以,不論是對五代宋元的再次追溯還是融貫東西,都是山水相關問題的解決方式。即使上溯宋元者,于畫面,存繪者氣韻必多於被倣學之各大名家。對於傳統,倣其表,不如追溯其精神實質,而筆墨倒在其次。否則,對於當下觀者來説,看今日複製古人,還不如直接去看古人。令人欣慰的是,大有藝術家憑藉著自己的睿智和堅韌,在歷史洪流中體味著古人的孤獨,他們雖未搖櫓泛舟歸隱山林,卻對古代進行了再發現。他們的作品中盪漾出了溫和、悠遠的風韻,那並非似曾相識的古典趣味,而是對傳統的再次理解與詮釋。

曾有學者指出:中國畫致命的弱點就在於不畫自己心中的東西,或者説,那些流於表面的模式擠掉了畫家發自心中的感受。參加此次展覽的藝術家,不僅在創作上都已形成了自己的水墨風格,更重要的是,他們中很多人的作品中,已經透出哲學意味:內容複雜,含義深邃,並多為大山大水——以一種人格的真實來突破山水程式,表達人生的看法。此次展覽也必然是對以上問題最真切的回答。

文/梁爽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