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中國藝術界錯過的兩位西方先鋒藝術大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04 16:19:10 | 文章來源: 《羊城晚報》

這是一幅較為悅目的垃圾拼貼。

文/顏長江

先鋒生産隊

其實在1982年,有兩位西方先鋒藝術大師就與中國有了交集,但中國藝術界卻將他們錯過。

這兩位都是美國的大宗師,現今拍賣紀錄排前十的人物。一位是大家熟知的安迪沃霍爾。前兩年北京798一家畫廊做了他當年在中國的旅行留影展,大家這才恍然大悟:穿著中山裝的安迪呆滯地竟然站在天安門毛主席像前。這裡沒有人認識他。他很失落。

雖然他畫過毛澤東,但這次旅行對他和中國都沒什麼幫助。

另一位,是同樣的波普藝術大家(也可以算作其他任何當代藝術流派)羅伯特·勞申伯格(又譯勞森伯格)。經過兩年的不斷申請,他率領團隊來到安徽涇縣,要拿宣紙做作品。宣紙當時還是國家機密,咱們是讓老工人帶著紙漿和工具住進縣裏招待所。

當年,中國人還很拘謹,但覺得這勞申伯格能和大家打成一片,還穿著勞動布褲子(其實就是牛仔褲),於是合作得不錯。勞申伯格讓工人做了兩種宣紙,一種厚如木板,一種薄如蟬翼。兩相疊加,中間放上他蒐集的中國的一些畫片啥的,製造出五十張作品。回國後,一張幾萬美元,問中國人要多少,咱們想了想,要了每平方幾十塊的紙的價錢。

這次,剛甦醒的中國文藝界還是沒反應。勞申伯格要啟蒙一代中國藝術,還要等三年。

他1925年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阿瑟港,人生經歷波瀾倒不大。但在1950年代,他將繪畫作了革命性的改變。簡單説,他的藝術概念是,生活就是藝術,於是生活中的現成品,可以直接別進畫布。

他將杜尚開創的“現在品”(一個相當重要的概念)上了墻,形成了繪畫雕塑,或者他説的“混合藝術”,“綜合繪畫”(又譯結合繪畫、整合繪畫)。他最出名的搞法,是成日在紐約找垃圾,發掘有用的東西拼到畫裏,再讓顏料在上面自然流淌。這些垃圾都充滿隱喻,於是他的作品看上去像是窮人的巫術。

相比之下,同時代的沃霍爾是更加平面化一些的宣傳畫,畫的是最通俗的日用品或明星人物,更簡單、直接,並有強烈的複製意識與商業氣息。

所以,雖然都被視為波普開山大師,但沃霍爾認可這稱號,勞申伯格卻不情願。兩人都要消除藝術與生活的距離,但我粗暴地總結一下,前者是“什麼都是藝術”,藝術和生活不必神聖;後者是“什麼都可成為藝術”,生活就跟藝術一樣神聖。這是兩條思路。所以,勞申伯格還有嚴肅作品的情結,其作品也不是那麼容易懂的。

舉兩三個有名的例子。一個是他買下一位畫家德庫寧的作品,然後涂掉人家的畫,於是變成自己的作品,《已擦除的德庫寧的作品》;

1955年,他將一床棉胎和一個枕頭放入畫框滴上顏料,命名為《床》,轟動一時;

他借用古典油畫大師們的一個常用畫題,創作了裝置名作《土耳其浴女》,用垃圾用品拼成,那檯燈似的東西,就是浴女了,“她”獨腳站在一隻枕頭上,於是會搖晃,象徵著令人不安的關係,中間的身體是盒子,盒子上都是當時的一些符號,大約指一種當代的宮廷,而腦袋是一隻雞,這雞跟中國的隱喻差不多,就是情婦的意思。

有點明白了吧?

大致如此。當然,如同其他大師一樣,他涉獵方式甚廣,還有電影、攝影、舞蹈甚至作曲。所有東西都可以拿來做藝術。

現在,我們看中國當代藝術,會驚奇于那千奇百怪。其實那些玩法,並非創新,大約不出杜尚、沃霍爾、勞申伯格,還有我們會介紹的博依斯。這都得追溯到1985年。1985年11月18日,勞申伯格藝術展空降在中國美術館展出。這對於中國藝術界來説,是個重要的日子。不少藝術家明白了:藝術可以這樣搞。

垃圾都可拼成藝術,這才叫……思想解放……

從此波普、達達之類風起雲湧。這就是中國藝術史上著名的“85美術新潮”。

問題是,現在的中國藝術家還在這樣搞。我們對藝術形式的貢獻,實在有限。中國藝術的走紅,實在有藝術之外的因素,那就是搭上意識形態崩潰的班車,而勞申伯格給這輛末班車狠狠地肯定了一把並加了回汽油。

2008年,對中國深有感情的勞申伯格,正精心準備來中國辦個展。不料天意妒人,他死了。這一天,大家都記得,512,汶川地震。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