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空間藝術總監 唐昕
在國內影像作品的收藏上,泰康空間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國內攝影作品市場還沒有起來的時候,他們捷足先登,開始有系統地收藏影像作品,他們看重的是作品的學術價值和未來空間。
藝術收藏機構真正成規模的並不多,泰康人壽是其中歷史最長、最成體系的收藏機構之一。而不為公私藏家重視的影像作品是泰康收藏的重要分支。
泰康人壽介入藝術品收藏始於董事長陳東升的一個心願:他去美國出差時,經常會去大都會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的前身是大都會保險公司的私人美術館,現在,大都會博物館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的象徵,成為國家文化實力的代言,以至於人們忘了它和大都會保險公司的關係。
一個保險公司能做一個美術館,陳東升覺得很了不起。由此,他萌生了收藏中國藝術品和做美術館的夢想。
泰康空間正是在這樣的夢想下誕生的。
當很多人還在糾結于“攝影是不是藝術”的陳舊觀念時,泰康空間已經開始規模化收藏攝影作品。中國攝影經歷一百多年的發展,形成特有的歷史發展軌跡。通過研究和篩選,泰康空間以攝影“萎縮”的分支作為收藏重點——即作為藝術實驗媒材的攝影作品。
基於泰康人壽在影像方面的收藏曆史和經歷,就目前影像市場和收藏方面的問題,本刊走訪了泰康人壽藝術品收藏部負責人、泰康空間藝術總監唐昕。
收藏要體系化
《投資有道》:影像的概念實際比較模糊,包含的內容也很多,能對泰康影像收藏的具體情況作一介紹?
唐昕:泰康也有收藏video和多媒體這樣的影像作品,但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脈絡和體系。相對來説,攝影收藏比較完整,已經做到體系化,我們根據攝影史學習研究,收藏也是依據這條脈絡。一般來説,收藏就是蒐集你喜歡的各種東西,只要是好東西就買,這是一種收藏方式,但是這種方式不適合機構收藏。我們的收藏有別於個人收藏,是有線索,有脈絡的。
對於收藏作品而言,大家談的最多的就是藝術品的價值,但藝術品的價值是多方面的,包括觀賞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甚至背後的學術價值、投資價值。到底依據什麼進行收藏也是我們面對的問題,在經過長時間摸索和探索之後,我們的基本方法是:在收藏單件作品時,尋找作品長久的價值所在,真正能支撐作品較長時間存在的價值因素。收藏的作品在價值上不是5年不賠,10年不賠,而是30年之後會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在收藏到一定規模時,我們需要考慮不同的作品能夠構成怎樣的一種宏觀價值。考慮收藏作品整體背後宏觀的規模價值,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談體系化收藏。如果你的收藏能夠逐漸顯現規模的時候,整體意義是不可替代的。
《投資有道》:在選擇作品時,您們是依據什麼標準的?
唐昕:儘量客觀地看待攝影整體的發展變化,看攝影史每個階段的發展。攝影史由攝影師書寫,藝術家自身的創新能力、藝術觀念、個人風格和創作手段都是參考。重要的是攝影師是否對攝影史發展有所貢獻,比如對攝影藝術的拓展、對攝影表現的可能性或者創作方法的推進。比如我們選擇了攝影師吳印鹹,他的藝術家素質決定其攝影作品是從藝術家的角度去拍的,他有大量沒有發表過的作品,具有很強的文人氣息。他一生的歷程基本就是中國攝影史的縮影,對其後中國攝影發展的影響很大。
目前沒有納入我們收藏框架的就是新聞紀事攝影,不能説這些作品不具藝術價值,只是導致他們産生的目的不一樣,而且這些作品數量太大,作品太多,所以不在我們的收藏體系之內。我們在進行收藏時,要求儘量貼近攝影本身的發展,學術性就是我們收藏的依託,建立美術館的目的和要求決定我們必須以攝影史作為依託。
《投資有道》:泰康收藏的攝影作品的主要來源渠道是什麼?收藏作品的構成有什麼特色?
唐昕:收藏的渠道多種多樣,有的是從畫廊或者拍賣公司購買的,有的是從攝影師或者他們家屬手中收購。我們的收藏包括攝影史發展各個時期的作品,我們最早關注的是當代攝影,以此為基礎,將關注的時間節點向前推,根據攝影脈絡,尋找符合我們收藏體系的攝影家的作品。比如郎靜山的作品,還有20世紀八九十年代行為藝術攝影和黑白攝影,這些都是我們看中的作品。
國內真正的攝影收藏家不到10個
《投資有道》:目前的國內影像收藏是什麼情況?
唐昕:就目前而言,中國還沒有形成一個規範的攝影作品收藏市場。真正的攝影收藏家非常少,估計不到10個。一直以來,購買攝影作品比較多的是海外的私人藏家,還有就是一些專門關注攝影的國外機構,他們對一部分中國攝影作品也在關注,很早就在買,到現在也是如此。國內收藏攝影作品的主要是一些懂攝影,或者自己以攝影為職業的人。
《投資有道》:當下中國的藝術市場異常火爆,只要與收藏有關的東西價格都不斷上升,但影像市場並沒有熱起來,這是什麼原因呢?
唐昕:整體來説,中國攝影市場關注的人太少,沒有成“市”,沒有形成氣勢。雖然投資藝術品的個人和機構在增多,但很多人對藝術的了解有限,他要尋找那種認知度比較高的藝術門類,比如國畫和油畫。
關注的人不多,沒有熱錢涌入,市場就不能起來。關注度不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攝影收藏知識本身的普及度不高,很多人都不了解,攝影收藏與大眾還有距離,人們對攝影的認知還需要時間和過程。
不管是收藏還是投資,中國影像市場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如果樂觀一點,我們可以稱為培育期,但實際上連培育都算不上。目前,國內堅持以攝影為主的畫廊數量有限,而二級市場也只有華辰拍賣一家,他們基本以老照片為主。影像藝術沒有得到廣泛的關注,勢頭沒有起來。
攝影適合中長期投資
《投資有道》:2010年北京華辰秋拍“影像專場”的成交總額為242.6萬元,這樣的價格還不及巴黎佳士得秋拍“阿維頓專場”最貴一張作品《朵薇瑪與大象》的價格(84.1萬歐元,折合人民幣約756萬元);2011年春拍華辰影像總成交額為223.2萬元,成交率僅為44.01%,而紐約佳士得春拍,辛迪?舍曼的一張作品成交價就為389萬美元,二者之間如此大的差距,在價格上極不對等,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唐昕:攝影市場在西方發展了幾十年,攝影作品現在成為僅次於油畫雕塑之後的第三類流通的藝術品,佔整個藝術品交易比重的7%。從價格和市場成熟度方面來看,中國和他們是不能相比的。藝術品的價格本身就是隨著人們的認知程度而上下浮動的,中國影像作品在沒有被人們充分認知的時候,它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格存在很大差別,這也是正常的。
但是,在價格上的差距不等於説中國攝影的藝術性不如西方,我們經常以齊白石和畢加索作比。10年前,齊白石的價格沒法和畢加索相比,我們能説他的藝術性不如畢加索嗎?現在,齊白石作品的價格並不見得比畢加索低吧!
《投資有道》:相比其他門類藝術品而言,從價性比來看,收藏攝影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唐昕:藝術收藏關鍵是看具體什麼目的,如果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是可以關注影像的,一般來説,收藏作品的藝術價值與市場價格的差別越大,收藏的回報就會越高。投資有風險,攝影並不適合短期投資,只能做中長期投資,需要等待,需要提供價值提升的時間。
美國 理查德·阿維頓《朵薇瑪與大象》
韓磊《一個坐在洗頭房裏的年輕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