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抽象藝術和國際接軌,或者説中國抽象藝術和國際對話,中國抽象藝術如何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這是一個有點層次的文化命題。走向國際有兩種動力,一是因為國際市場抽象藝術的購買力很強,二是有一種本土的國家意識,一種歷史擔當,要和國際畫家較勁一番。 問題不在口號提出,而在於你如何走,什麼時候走?如何與國際接軌?
和國際接軌有三條道路:第一條是走西方抽象藝術的道路,用西方人的抽象藝術觀念、色彩關係,構成關係、點線面或者材料表現,來和西方人的審美觀念接軌。第二是走中西化的相容道路和國際接軌,比如用西方價值理念,用東方材料和意象。第三是用純粹中國式抽象,和西方抽象藝術拉開距離,保持自己藝術的獨立性。
最容易的接軌的方式往往採用第一第二項,而中國抽象藝術在上個世紀80年代受到西方抽象藝術文化的影響,因此,許多畫家在無形中認的“師傅”基本上都是西方人,而是還很少有機會和師傅當面接觸,只能通過他們的畫和文章來解讀抽象主義藝術。後來有人意識到,作為中國抽象藝術家的使命,應該走一條中西化的道路,即用西方人的材料來表達自己民族的藝術思想和意境。最成功的要算吳冠中。21世紀,隨著中國大國崛起,藝術品市場也越來紅火。一個重要的問題擺在面前,大國文化、大國藝術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文化藝術?是模倣照搬,還是走一條自己民族特色的藝術道路。
油畫進入中國100年,基本上已經被中國人認同,但是在根源上,它不屬於中國傳統藝術文化,也和中國人的審美有一定的距離。國畫是中國傳統繪畫,但是國畫的地位和人數已經在慢慢消解。回到傳統是死路一條,拋棄傳統也是一條思路,如何在當代和傳統之間找到最佳道路?
但是,無論是第一條道路還是第二條道路,都和西方的藝術有關,都是西方藝術基因在起作用。因此,這兩種風格的抽象畫總是脫不了西方藝術的干系,在視覺形式風格和材料的歸屬性上給我們先入為主的印像是西方血統。因為離西方太近,無論是中方還是西方,都不太滿意這種“混血”的藝術效果。在西方人的眼睛裏,和西方抽象表現主義血緣近的藝術作品,總是有別人的兒子孫子之嫌。 中國抽象藝術老是抱著別人的孩子與西方接軌,是要讓人笑話的,沒有自己的“種”,就沒有話語權!要和世界接軌,就必須遠離西方。所謂遠離,就是抽象藝術的風格、技法、材料和符號,都應該完全存在於本土文化中的,一眼看上去就是中國文化血統。而這種血統是東方的、本土的,中國抽象藝術視覺精神的。
和世界性的抽象藝術圖式越遠,説明我們的藝術離世界藝術巔峰越近。因為藝術是文化,文化的基因是頑固的,文化相容難度也比物質相容要大。西方人的快餐要攻下中國人的胃口是很容易的,但是西方文化要攻佔中國人的腦袋是不容易的,如同要英語取代漢語,是沒門的!
遠離西方抽象藝術風格、材料、技法,遠離冷抽象、熱抽象、極少與極多的魔咒,回到中國傳統文化淵源,從中國抽象文化符號汲取靈感,創造與西方抽象主義繪畫顯著不同的抽象畫,在風格、材料、技法上有別於西方,在血緣與基因上遮罩西方元素,在技術難度與精緻性上將西方遠遠拋在背後,真正做到中國抽象藝術的唯一性、原創性,這可能是中國抽象藝術和國際接軌的捷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