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在素描之外——關於央美60年素描展的絮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5-20 19:44:29 | 文章來源: 美術焦點

文/王春辰

這次的60年素描展引起相當反響。人們特別關心央美舉辦這樣一個素描展的目的和意義。作為展覽,它顯而易見是回顧央美的60年素描教育歷程,展示60年過程中的素描教學變化及成果。確實,通過不同時期的素描作品與習作展示了這樣的歷程。可以説,央美形成了一套素描教學模式和慣例,在國內有著舉輕若重的影響。

但人們的問題是,素描作為教學60年的成果展示出來之後,其進一步的意味是什麼。徐冰在新聞發佈會對媒體記者提問回答説素描就是素描。這在裏,不知道媒體記者怎麼理解,而對於來看展覽的學生、老師、藝術家們又怎麼去理解。這是有相當討論空間的一個回答。我的理解,素描作為素描,不僅僅是素描,在素描之外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注意。關於素描的好處,自它被引入到繪畫的教學體系中之後就不絕於耳,滿坑滿谷地都是。其重要性的被強調,更是有目共睹:考前班教什麼呢?素描,為的是考入美院。考入美院,學什麼呢,基礎階段,素描;視為造型能力的重中之重。考入研究生後,學什麼呢,素描,言之謂完善造型能力,再加以提高。而如今也有高研班、博士班等等教學形式,聽説也有畫素描、強調素描之必要的課程安排。如此看,素描在整個學習藝術的人的學習履歷中被強調的程度,甚至到了為素描而素描的地步。確實,素描是造型基礎,訓練心手一致、睹物塑形的能力,也因為如此的高超技藝而被驚為天才。天長地久,對素描的迷戀也是有的,把素描當作藝術創作本身也是經常看到的。

關於素描,對於中國傳統藝術沒有這樣一課的國家來説,特別是對於學院教育來説,有必要、有需求。對於素描在不同藝術領域的應用,各家諸説有異。特別是有一段時間是關於中國畫與素描關係的討論。有人認為素描補足了傳統中國畫在人物造型上的不足,但也有人認為素描傷害了水墨筆墨的那種靈動和韻味,造型有餘而筆墨氣弱化。素描是否是國畫的根本,還是文化內蘊的文史經傳是它的根本?筆墨與素描的關係?筆墨當然可以塑形,且對於寫實造型能力的提高,這方面的成就已然碩果纍纍,自不待言。但另一方面,人物被筆墨造型後又常常喪失了很多氣韻貫通的東西,有形式而無精神,有線條而無韻味。這是從造型形式上對國畫的挑戰,而在由此形成的藝術觀念的挑戰則更大,即中國畫(水墨藝術)是以形似為勝,還是以精氣神為要。這是困擾了一個世紀的問題,依然是水墨畫家(中國畫家)的心結。

在學院素描教育中有很多的爭議問題:素描是否為藝術的本質,即不會素描即意味著藝術水準的不足;素描好,是否意味著藝術創作、創造好;特別是,是以素描來判斷藝術,還是以藝術來判斷素描?素描與創作之間的關係更是涉及到教學的過程中,是否可以離開素描來進行創作?還是離開了素描就不能進行創作?為什麼經常當素描意味十足時,但在轉換成創作作品時卻失去了生氣勃勃的靈動?素描對塑造人的視知覺的功效究竟是什麼?素描與藝術創造的互動如何協調?素描與抽象的關係如何?沒有素描,就沒有抽象嗎,還是抽象不需要素描?為什麼素描成為寫實的基礎,而抽象的基礎在哪?(這裡的抽象指抽象藝術,不是對物體人形的造型概括)

每個學過素描的人都有一肚子的甘苦和感慨。我們説素描好,但也要特別重視素描對藝術思維的影響,對藝術家形成藝術觀念的影響,對中國藝術建樹的關係。素描在教學中被視為基礎,事實上已經説明瞭素描是一個過程,素描的後面有很多東西等著。除了造型的等待,還有藝術思維的等待、藝術觀念的等待、藝術個性的等待。這恐怕都不是單單素描所能解決的,所以才有素描就是素描一解,勿為放大到至尊,也勿為漠視到等於零。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