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波普藝術之父”的中國迴響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20 19:35:06 | 文章來源: 《中國經營報》

波普藝術是流行藝術(popular art)的簡稱,又稱新寫實主義,它代表著一種流行文化。安迪·沃霍爾是最有影響力的波普藝術家。

那一天是1987年2月22日。

關於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不確定的事和確定的一樣多,他是美國最廣為人知的藝術家,但只有不多的人知道他真正做過什麼。我們唯一能夠確定的是他死亡的日子。

這是事隔20年後,艾未未回憶起他得知安迪·沃霍爾意外離世的那一刻的複雜感受。後來成為中國當代藝術旗幟性人物的艾未未,當時正在紐約求學,而吸引他跨越重洋來到紐約的最大理由,是安迪·沃霍爾也在那兒。

“在未來,每個人都能出名15分鐘,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內出名。”安迪·沃霍爾留下了這句最著名的預言。身處網路時代的我們,會驚異地發現他先知般敏銳的洞察力。

20世紀60年代,安迪·沃霍爾開始以日常物品作為表現題材,來重新詮釋和反映美:他把那些取自大眾傳媒的圖像,如罐頭盒、可口可樂瓶子、美鈔、蒙娜麗莎像以及瑪麗蓮·夢露頭像等,作為基本元素在畫上單調、無聊地重復排列,被視為“傳達出某種冷漠、空虛、疏離的感覺,表現了當代高度發達的商業文明社會中人們內在的感情”。

1982年,這位西方前衛藝術的超級明星以一名普通海外遊客的身份,進入剛剛開放不久,對外面世界一片好奇卻所知不多的中國。跟4年前萬眾矚目地行走在北京街頭的另一位時尚大師皮爾·卡丹不同的是,沒有人注意到這個54歲的不修邊幅的外國小老頭。

短短48小時裏,他那頭蓬亂的白髮,那張瘦削冷峻的臉,與天安門、故宮、王府井(34.60,1.00,2.98%)、長城等典型的“中國符號”一起,留下一幅幅“到此一遊”的照片。站在天安門城樓高懸的毛主席巨幅畫像下面時,他不由感嘆道:“嘿,真大啊!”在此之前,頭頂上那位西方世界既陌生又熟悉的社會主義領袖的畫像,他曾經畫過不下400遍了。

儘管過去30年來中國整整一代前衛藝術家的創作,都受到安迪·沃霍爾不同程度的影響(時至今日,在北京798藝術區仍能處處感受到這種影響的印跡),但是,在他悄然踏足中國又悄然離開的28年之後,他那些驚世駭俗的作品,仍然沒有機會與中國普通觀眾面對面。

“這就是我此次中國之行的主要使命之一。”艾瑞克·希納(Eric C Shiner)微笑著説。

艾瑞克·希納是美國匹茲堡大學的藝術史教授,關注研究亞洲藝術多年,並以獨立策展人身份為多位中國當代藝術家在美國舉辦過作品展,自2008年8月起,他接任位於匹茲堡的世界最大私人美術館——安迪·沃霍爾美術館的藝術總監一職。2010年初,他第一次來到中國內地。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