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架上藝術的走向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2-17 12:53:32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文/廖上飛

架上藝術有沒有存在的必要?架上藝術在今天的延續有沒有價值?存在於當下的架上藝術作品有沒有一種當代性?從事架上藝術的當下藝術家有沒有可能賦予自己的作品一種當代性?

或許,我們的架上藝術從來都沒有成為過架上藝術,我們的繪畫和雕塑從來沒有成為過繪畫和雕塑。或許,我們再不能輕率地對架上藝術嗤之以鼻了,我們需要將其視為一個關鍵的問題並加以解決。

顯然,今天哪一個地域架上藝術愈佔據絕對主流,那麼這一地域的藝術在推進方面所面臨的困難就愈大。這不是説裝置、行為、多媒體等“當代藝術表達樣式”沒有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架上藝術在中國的主流位置決定了它終有一天會成為“焦點”——因為其既是問題的根源,亦是解決問題的入口。再説,在藝術表達樣式趨向多元的今天,重要的是當代性。不管是繪畫、雕塑等架上藝術樣式,還是裝置、行為、多媒體等非架上藝術樣式,統統只是觀念、話題的呈現方式,而方式無所謂優劣和好壞。

或許,我們完全可以放棄架上藝術——尤其是那些無聊、庸俗不堪的架上藝術。但是,一旦籠統地放棄所有架上藝術,我們就會變得一無所有。除去繪畫、雕塑等架上藝術樣式,裝置、行為、多媒體等非架上藝術樣式的成就遠比架上藝術樣式的成就乾癟得多。然而,勇敢的人們依然堅信,一定有出路。或許,一種前衛藝術已悄然而生,一種前衛繪畫已正在悄然生根發芽。或許,人們應該堅信,前衛文化、前衛藝術在何方,我們文化、藝術的出路就在何方。或許,人們也應該堅信,前衛繪畫、雕塑在何方,架上藝術的出路就在何方。

架上藝術走向何方?很顯然,無聊、庸俗的架上藝術必然會走向消亡,而那些具有先鋒性、前衛性的架上藝術才會持存下去。無論已成、現行的體制多麼便於“無聊藝術”、“庸俗文化”的寄生,都阻撓不了新的前衛藝術的生根發芽和新架上藝術的誕生。長久以來,我們的藝術已經適應了“反映論模式”,我們的藝術史也適應了“反映論模式”,我們的藝術觀眾也習慣了主題性、符號性的藝術作品。然而,前衛性體現在當下針對何種問題的架上藝術中、什麼樣的架上藝術可能具有前衛性等的問題亟須人們思索。

現代藝術最大的成就是讓藝術成為藝術,即成就了藝術(尤指繪畫、雕塑等架上藝術)的主體性、自律性。與現代藝術不同,後現代藝術轉向文化批判和社會批判(尤指繪畫、雕塑等架上藝術樣式的終結和裝置、行為、多媒體等非架上藝術樣式的興起)。從某種意義上講,藝術由傳統的繪畫、雕塑等架上藝術樣式拓寬到裝置、行為、多媒體等非架上藝術樣式,完成了成功的自救工程。因此,可以説裝置、行為、多媒體等新興藝術表達樣式的出現促成了繪畫、雕塑等傳統表達樣式的邊緣化抑或死亡、終結。

人們習慣認為,真正體現了現代精神的藝術表達樣式是繪畫和雕塑,而真正能體現後現代精神的藝術表達樣式是裝置、行為以及多媒體。在我看來,這種非此即彼的認知方式本身是有問題的。因為稍加深思便能發現,沒有現代藝術(以繪畫、雕塑居多)的成果,根本不可能有後現代藝術、當代藝術(以裝置、行為、多媒體居多)的輝煌。換言之,倘若繪畫、雕塑等藝術表達樣式沒有發展到一定程度,那麼藝術轉向裝置、行為、多媒體等表達樣式也是不可能的。何況,當下時代已進入“調和時代”——即進入調和現代藝術價值與後現代藝術價值的時代。

顯然,藝術的推進不會因為誰是後來者而就為誰降低評估標準,落後成為不了某一地域藝術高唱“特色”的依據。歐美等國在藝術推進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其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可謂汗牛充棟,我們的藝術只有跟他們在同一個起點上展開競爭,並在同等競爭機會下偷偷補課方能有所超越。從古典藝術到現代藝術再到後現代藝術是層層遞進的,遞進過程中既充滿“破”亦充滿“立”。而中國當下文化呈現為古典、前現代、現代、後現代、當代多種文化形態的混雜狀況,這決定了架上藝術在當下中國依然有用武之地。

總之,今天我們的藝術家依然面臨確立藝術主體性——構築藝術的審美維度和實踐藝術的批評性——構築藝術的社會維度的雙重使命。可以説,就確立藝術主體性——構築藝術的審美維度這一點,架上藝術就有非架上藝術取代不了的價值。當然,架上藝術的難度在於如何介入。也就是説,今天的架上藝術除了致力於確立藝術主體性,還需要考慮如何介入社會、生活。肯定的是,架上藝術不是沒有可能介入社會,而是存在介入的難度——這種難度多半是由架上藝術自身的特性造成的。在我看來,未來有可能出現兩類不同傾向的架上藝術:一類指向藝術主體性的確立、構築,一類致力於介入社會、生活。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